- 聞香識好茶(套裝共4冊)(“聞香識好茶”系列)
- 慢生活工坊
- 1394字
- 2021-01-29 18:03:34
評茶五要素
茶葉品質的優劣、等級的劃分、價格的高低,是根據茶葉的干茶、湯色、香氣、滋味、葉底這幾個因素來決定的,這些因素也是評茶的五大要素。從這五個方面來對茶葉進行感官審評,綜合得出其品質的特征。
1、干茶
在評鑒茶葉干茶時,主要在于這幾個方面:干茶的形狀(如條形、扁形、圓珠形等),干茶的勻凈度、干茶的色澤、干茶是否有茶毫、茶毫的多少等。通過欣賞干茶的外形,我們首先能辨認出茶葉的類別,此外還能鑒別出茶葉的優劣。
一般來說,條形茶以條索緊結為優質,條索松散次之;扁形茶則要求形狀扁、平、直;圓珠形茶以身骨重實為優質。干茶形狀、色澤整齊一致,無碎葉、梗、以及其他雜物的為優質。
對于一些帶有毫的干茶,根據其毫的多少可分為顯毫、有毫等,“顯毫”指的是干茶白毫突出,而“有毫”只表示存在白毫,數量上不及“顯毫”。
條形茶
扁形茶
顯毫
有毫
2、湯色
湯色就是茶湯的色澤。在品鑒茶湯時一要辨別茶湯的顏色,是碧綠、是杏黃、或是紅褐;二是要判斷湯色的亮度,是明亮還是暗淡;三還要評定茶湯的清澈程度,是清澈透明還是渾濁有沉淀。
金圈
金圈”是指茶湯沿杯壁或碗壁形成的金黃光亮的一圈,它是茶葉中茶黃素和茶紅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茶湯的顏色可以反映出茶葉的質量,對于紅碎茶尤其如此。優質紅碎茶茶湯要求紅艷明亮,而如果出現“金圈”,則更是一流的紅碎茶,其滋味必然濃強鮮爽。
冷后渾
“冷后混”指的是茶湯冷卻后出現淺褐色或橙色乳狀的渾濁現象,為優質紅茶的象征之一。“冷后渾”現象是茶多酚及其氧化產物與咖啡堿共同作用的產物。
金圈
冷后渾
Tips 小提示
通常我們說茶湯以清澈透明為優質,而渾濁則表示質量不佳,但也有例外的情況。很多名優茶的毫毛極多,沖泡之后,白毫落入茶湯中,使得茶湯看上去略顯渾濁,這種“毫渾”并不是由于茶葉品質不好而造成的。
毫渾
3、香氣
香氣指的是欣賞茶葉沖泡后散發的香氣,聞香可借助聞香杯進行,也可以直接聞茶湯的香味或聞葉底的余香。茶的香氣有很多種,如清香、陳香、花香、熟板栗香、松煙香等等,不同的茶葉其香氣也各有不同,或高銳持久,或純正平和。但不宜有青氣、焦氣、高火、老火等氣味。
聞香的方法有熱嗅冷嗅及溫嗅。熱嗅即茶葉剛泡好時的香味,冷嗅即茶葉沖泡并冷卻后的香味,溫嗅介于熱嗅和冷嗅之間。
一般的,茶葉第一泡的香味用來鑒別茶葉的香型以及是否存在異味,第二泡的香味用來判斷茶香的濃淡和強弱,第三泡的香味則用來評定茶香的持久性。
4、滋味
滋味就是品飲茶湯的滋味,包括品嘗茶湯滋味的濃淡、醇厚、鮮澀、甘甜、鮮爽、青臭味、刺激性,辨別茶湯中香味有否異味及茶葉火候等。
品嘗茶湯滋味時,用舌頭在口腔內循環打轉,邊打轉邊吸氣,這樣能夠使舌部味蕾充分感受,作出相心的綜合反應。但茶湯在口中不宜打轉過久,以免舌頭失敏感性。
一般第一泡茶湯用來辨別是否有雜異味、品種味;第二泡滋味最好,用來辨別鮮爽度、醇厚度、韻味、回甘等;第三泡則用來辨別茶葉耐泡性、持久性,以及與第一、二泡的滋味是否基本一致。
5、葉底
葉底是茶葉品評的一種常用術語,也叫茶渣,即指干茶經開水沖泡后所展開的葉片。評葉底時將泡過的茶葉倒入葉底盤或杯蓋中,并將葉底拌勻鋪開,觀察其嫩度、勻度、色澤等。
綠茶葉底
紅茶葉底
黑茶葉底
Tips 小提示
評葉底時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嫩度:即葉底的柔軟肥厚程度。
勻度:即觀察葉底是否勻整,有無斷碎。
色澤:即葉底葉緣、葉脈、葉腹的顏色。
純度:即葉底中是否混有其他品種或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