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8章 前秦苻堅:始皇第二!

第232章 前秦苻堅:始皇第二!

“好了,剛才只是和大家開個玩笑!”

“哈哈哈!”

“畢竟,拋開穿越者這個身份,如果讓我們用客觀的身份來評價苻堅他,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的話”

“真的太難了,”

“所以和大家開個玩笑,用現代視角來說說苻堅這個人有多牛批。”

“而說完苻堅這個人一生大家的經歷,如果我們要從我剛才說的那個角度——

“即,‘為什么這個人這么厲害,卻沒有統一華夏九州?’來聊的話,”

“其實因素非常多。”

“首先,褒獎者認為,苻堅寬宏大度,任人唯賢,而且還戰功卓著。如果淝水之戰能取得勝利,那么他很可能就是一統天下的千古一帝——還是那種仁君式的千古一帝。”

“但批評者卻認為,苻堅濫施同情,這正是他失敗的根本原因。至于淝水之戰的慘敗,他們認為,那是因為苻堅的狂妄自大的咎由自取。”

“所以,接下來,王旭不妨就斗膽,從苻堅身上最大的標簽——仁慈說起,來和大家聊一聊苻堅這個人的一生。”

“苻堅仁慈,不僅對自己人寬容,對敵人也很寬容。相關事例在史料中比比皆是,已經用不著做過多介紹了。”

“但其實,這與他異族的身份,很不相稱——在當時,喜好殺戮可以算得上是胡人身上的“本質屬性”。”

“ 而苻堅是少有的那種從小就愿意接受中原知識文化的人,《晉書·苻堅載記》記載,苻堅八歲的時候,就請老師在家里教他讀書。”

“我們覺得這種事理所當然,但以苻堅的身份而言,這種行為卻可以稱得上是異類。苻堅的祖父苻洪就曾經說,我們“戎狄異類,世知飲酒,今乃求學邪!(咱們這個民族的人,都只喜歡喝酒?你咋這么沒出息,竟然愛讀書?)”

“苻堅這種對中原文化的愛好,伴隨了其一生。在此后執政的幾十年間,他興修儒學,并多次駕臨太學,與博士們爭辯五經要義,結果是“博士多不能對”。”

“雖然這種“多不能對”,總歸有點讓著皇上的意思,但苻堅能夠和博士們討論經義,這本身就代表著他自己在儒學上的精通。這不只在異族君王中是罕見的,就算放在漢人皇帝里,也可堪優秀。”

“而且苻堅還不是一個書呆子,他真的做到了學以致用。傳統的儒家學說,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講“帝王學”,教人怎么當一個好皇帝。在這方面,苻堅用力頗深。”

“就個人性情而言,苻堅絕對是儒生心目中的“圣王”。以至于他在后世所獲得的贊譽,很大程度上都是來自于儒生的褒獎。”

“比如說,苻堅對下面這段話,就一定是由衷贊同的:”

“(梁惠王)問曰:“天下惡乎定?”

(孟子)對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對于孟子這條“不嗜殺”的訓誡,苻堅幾乎用了一生來堅守。”

“前秦攻占四方,很少有屠城的記錄。甚至對于敵國的王侯大臣,苻堅也從不加以殺戮,反而是量才任用。”

“孟子說:如果能有君王不嗜殺,那么“民歸之,由水之就下”,老百姓歸順他,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

“對于這番教導,苻堅十分服膺,并引為終生之誡。”

“那苻堅的這種行為,又是對是錯呢?”

“對此,王旭老師的答案是:不是對,也不是錯,而是不相容。”

“并不是說苻堅的這種“仁君”不對,而是這種“仁君”,并不是時代所需要的。”

“這是怎樣的一個時代?五胡十六國逐鹿中原,神州震動北方大亂。”

“苻堅或許確實是傳統意義上的“圣王”,他在人格上的修養和追求也足以令后世稱道,但遺憾的是,這可能已經是他的全部了。”

“可與此同時,他要面臨的,卻是那個時代的“千年未有之變局”。在當時已知的歷史中,還從來沒有一個時期像十六國時期一樣,中原徹底變成異族紛爭的疆場。”

“這帶來的新問題其實是,苻堅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來結束這場戰亂。”

“中原此時已大亂近百年,前有劉淵、石勒,后有苻堅,幾代人都在想同一個問題:”

“要怎樣才能重新恢復中原大地舊有的秩序?”

“這個世紀之問,到苻堅在位時,真正看到了成功的曙光。苻堅給出的答案是:回歸傳統,靠傳統政治中的仁君政治模式,賓服四夷,歸化萬邦。”

“在苻堅之前,可能并沒有過這樣的先例。但幾百年后,唐太宗的“天可汗”,卻是對這種模式的追隨。而李世民的那一句名言,也應該正是苻堅的寫照:“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但這又引出了新的問題:為什么同樣的做法,幾百年后李世民能成功,如今苻堅卻失敗了?”

“是因為苻堅的個人能力不夠嗎?”

“這個因素當然也有,但卻并不是主要原因。李世民得以成功,苻堅卻走向失敗,最根本的原因其實在于,李世民比苻堅晚生了近三百年!”

“時間,”

“才是李世民能夠混同四海的契機。”

“在這近三百年的時間里,發生了什么?”

“沒錯,我想不少聽到這,已經恍然大悟了”

“的確,答案就是我剛才提到了那個——”

“民族大融合!”

“在前秦時期,胡漢之間還存在著相當大的民族矛盾。冉閔遍殺胡人,導致羯族一夜之間消失,這不過是三十年前才剛發生的事。即便到了苻堅的年代,胡漢隔閡也依然是一道邁不過去的鴻溝。”

“一個明顯的例證是,在苻堅的朝廷上,并沒有北方大士族的身影。自漢魏之交以來,北方著名的大族,如清河崔氏、范陽盧氏等等,沒有一個跟這個朝廷合作。而如王猛,只是漢人之中的寒門。”

“也就是說,前秦從開始到滅亡,始終都沒有真正得到過漢族士大夫的支持——即便,是在最為強盛的時候。”

“這種彼此間的隔閡,并不是在一個政權強盛以后就能順理成章解決的,還需要時間的潤滑。”

“苻堅如果能夠南征成功,真正統一南北,那么以他對儒生的喜好,應該是能夠逐漸軟化士族的立場,讓彼此開始合作、逐漸融合的。但問題是,歷史沒有“如果”。”

“胡漢之間的真正融合,還要再過上一兩百年的時間。要等到進入長城以內的胡人逐漸消散掉“以馬背為家”的生活習慣,慢慢適應中原漢人的耕種生活;要等漢人在幾百年的歲月中,也逐漸適應胡人的存在。”

“此外,還需要再加上政治上對胡漢區別的淡化。這也是在苻堅身后幾百年才完成的進程,當年進入中原的五胡終于逐漸消亡,慢慢融入了漢人之中。”

“而除了民族融合之外,還有一個沒有讓福建統一華夏大陸的原因是——

“在兩晉南北朝這個時代,一種全新的資源獲取模式,出現了!”

“這種模式,其實也和民族有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巫溪县| 长顺县| 石嘴山市| 阿拉善右旗| 浏阳市| 德保县| 塔河县| 神农架林区| 淮阳县| 石楼县| 左贡县| 西昌市| 临漳县| 什邡市| 旬阳县| 崇左市| 景泰县| 冷水江市| 磐安县| 潮州市| 宜昌市| 哈尔滨市| 公主岭市| 任丘市| 黔西县| 乐安县| 大名县| 七台河市| 韶山市| 大冶市| 务川| 曲松县| 普陀区| 望奎县| 兴文县| 潞城市| 南康市| 达尔| 澄江县| 察隅县| 安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