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之勝負,不在眾寡,而在分合。”面對突發性強、破壞性大的各類自然災害,沒有一個救援人員能夠“包打天下”,也沒有一個單位的救援裝備能夠“獨當一面”。每支救援隊伍、每名救援人員的戰斗,都離不開一個“聯”字。改革轉制后,森林消防隊伍救援任務越來越多、救援難度越來越大,因此對救援中各隊伍分工協同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心聯才能力合,才能形成戰斗力。近日,云南森林消防總隊特勤大隊聯合KM市藍天應急救援隊在陌生水域開展聯合演練,提升綜合救援能力。
聯訓聯演在陌生水域淬煉水上救援真功夫
明天的“烽火”,要在今天的訓練場點燃。為提升不同救援隊伍的聯合作戰能力,特勤大隊與KM市藍天救援中心聯合開展應急救援演練。此次演練緊貼隊伍當前救援任務形勢要求,按照“現場見習、實地講解、聯演聯訓”的模式,重點開展船外機組裝固定、聲吶搜索定位、人員轉移、拋投救援、舟艇隊形變換等科目訓練,重點突出災情判讀、技術運用、協同配合和安全防范,使每位隊員熟練掌握舟艇駕駛技能和水上搜尋技能。藍天救援隊員使用聲吶探測儀對水面進行探測,為搜尋任務提供數據支撐。演練中,兩支隊伍針對遇到的各種問題,面對面、點對點進行交流探討,現場剖析問題、解決問題、研討對策,在演訓場上實現群策群力、心聯力合。
水下救生“蛙人”首亮相聯合作戰
演練背景:某地發生7.3級地震,在一陌生水域發生一起車輛墜湖事件,一輛載有人員的小轎車因車輛故障失控后沖入水庫。救援隊伍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由昆明藍天和特勤大隊組建40 人應急救援隊,迅速集結,在事故現場開展救援準備。指揮員根據現場環境進行判斷,研究制定救援方案,派出6艘沖鋒舟24名隊員對湖面呈“一字隊型”搜索,藍天救援隊利用聲吶探測儀對湖面進行探測,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緊張搜救,在水庫東南方向發現疑似墜湖車輛,而后反復利用聲吶探測儀和人員精準搜尋進行確認,最后對水域環境進行安全評估,指揮組研判,可派出救援組進行安全營救。潛水救援組做好準備,特勤大隊與藍天救援隊共派出四組“蛙人”,主潛進行水下作業,備潛全裝待命隨時做好處置突發情況準備,營救組、醫療組、應急保障組做好岸上救援準備。入水前,兩隊指揮員著重強調了潛水員、信號員、信繩員、舟艇操作手的崗位職責及突發情況的處置方法,每名潛水員在做好安全防護后,統一好水下手語和信記號,嚴格按照潛水打撈程序,做好下潛準備。
“檢查背飛、調節器、配重、氣壓表等裝備排氣下潛到達目標深度”,潛水員做好下潛準備,“一號準備完畢,請示下潛!”“二號準備完畢,請示下潛”,“開始下潛”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潛水員慢慢消失在水面上,下潛10分鐘后,潛水員通過信繩向信繩員傳遞信息,“報告潛水員發現目標車輛”,兩名潛水員圍繞車輛進行搜尋,由于水下能見度較低,兩名潛水員互為伴侶,只能摸索著前進,在水下實施排除危險源、水下障礙破拆等高難度操作。
水下撈真車救援訓練貼實戰動真格
特勤大隊組建以來,始終瞄準“一主兩輔”職能定位,不斷完善特種裝備、技術人才體系,培養特種車輛駕駛員。此次聯合演練特勤大隊注重特種救援車輛與救援任務相結合,在完成水下搜救后,對車輛起吊工作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充分研判并實施起吊作業。水底地形復雜,干擾物多,需要配合行動。在確保救援人員安全前提下,科學安全有序進行救援工作,盡管救援困難重重,但整個救援行動井然有序、安全高效的朝著既定救援方案實施。潛水員在水下利用繩索技術將繩索掛住車輛的承重梁,隨即使用起重機下放吊鉤至水下,潛水員將固定車輛的救援扁帶掛在掛鉤上,起重機慢慢的轉動帶動鋼絲繩將車輛提出水面,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奮戰成功將落水車輛打撈上岸。
此次是兩家單位首次聯合演練,通過野外化、實戰化、聯合化訓練模式,進一步加強雙方在技術運用上、協同作戰上的配合,實現了多支救援隊伍以聯合聯演聯訓的模式融合戰斗力的目的。在復雜艱巨的救援任務面前,特勤大隊始終堅定急事面前當排頭,難事面前做先鋒,險事面前打頭陣的救援理念,在破解發展荊棘中擔當作為。下步兩支救援隊伍將不斷地探索創新救援訓練模式,進一步提高隊伍搶大險、救大災的實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