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冰雪消融,萬物復蘇,倒春寒散去,升溫模式重啟,昆明周邊火險等級持續上升,為有效履行隊伍職能使命,有力應對日益嚴峻的防火形勢,KM市森林消防支隊昆明大隊念好“四字訣”扎實做好防期戰備工作。
“學”字為先,戰位教育砥礪血性膽氣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我們雖已脫下軍裝,但換裝不換色,轉制不轉向,撲救森林火災依然是我們的主責主業,火光就是命令,火場就是戰場,要想高效遂行滅火救援任務,就是要激發‘百戰新師驚賊膽,三年苦斗獻吾身’的大無畏精神,培養‘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的樂觀主義情懷,砥礪‘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的過硬作風,真正做到奉獻尋常事,苦累自堪豪。”演訓間隙,該大隊圍繞“如何在培育戰斗精神中提升戰斗素質”開展隨機教育,臺下不時迸發出陣陣掌聲。據了解,大隊堅持將課堂與戰場火場緊密相連,把戰斗精神培育、形勢任務分析、典型案例剖析等內容融入到課堂,利用課余時間組織觀看《長津湖之水門橋》、《烈火英雄》等主旋律電影,通過紅色影評展覽、體會交流等方式深化教育效果,干部骨干定期走上講臺分享火場經歷,講述滅火事跡,幫助沒有火場經驗的新消防員消除恐懼感和陌生感。課堂雖然不像戰場那般轟轟烈烈,但戰斗文化能熏陶人感染人,于潛移默化中堅定了大隊隊員獻身使命敢打必勝的信心決心。
“防”字當頭,林下踏查摸清火險隱患
“林內主要是云南松、針葉林、以及人工形成的松柏林等構成的群落植被,入林處有防火檢查站,設有防火宣傳標語,林區內有防火瞭望臺,林區子黑段作為石林縣城與清水塘村、小子代詩瑪村出入路線,人員流動大,防火管控難度大。”在石林縣黑龍潭林場,大隊長任海洋帶領干部骨干正在詳細記錄林區情況。為確保在遂行防滅火任務過程中火場防控更精準、行進路線更通暢、決策指揮更有把握,昆明大隊深入西山區貓貓箐周邊林區、石林縣圭山國家森林公園、祿勸縣漩渦塘林場等重點林區進行實地踏查,對高火險區域進行了標繪記錄,重點標記出林地植被分布特征、“火窩子”林下可燃物等關鍵信息。同時,注重加強與應急、林草部門對接,對易發生火災區域周邊重點區域、道路設施、可用水源及各方應急救援力量進行分類標注備案,建立完善戰備數據庫,充分設想若遇突發火情如何快速處置,預判分析火災發展趨勢,制定科學高效的滅火救援方案,為下步展開滅火救援行動提供了有力支撐。大隊牢固樹立“安而念危才能終不危,治而慮亂才能終不亂”的理念,堅持未雨綢繆,在防火緊要期到來之前深入重點林區對各類數據進行取樣、匯總、對比、分析,提前預判風險在哪里,是什么,會怎樣,著力下好防火先手棋,打好滅火主動仗。
“研”字引導,戰例評析復盤萃取經驗
“在處置青龍凹火災時,戰術協同方面,撲打組推進速度過快,煙點還未完全處理完就急忙往前趕,導致后方清理組跟不上,兩個組相差距離過遠,剛被撲滅的火線數次出現復燃,撲打組反復后撤進行二次撲打,影響了滅火作戰整體效率,且存在一定安全隱患。”“我們組在撲打火線時,二號工具手協助風力滅火機手撲打清理倒木樹樁等難處理的火點時不會操作不懂配合的問題還比較突出,人裝協同的效能沒有完全發揮出來。”……重回北大村青龍凹火場,大隊干部骨干對撲救過程進行詳細回顧,圍繞隊伍集結、戰法運用、人裝協同、火場通聯等方面一一進行總結,深入查找問題不足,提出解決辦法。該大隊堅持把戰例評析作為找差距補短板的重要手段,每次任務結束后嚴格落實“一戰一評”制度,利用防火專項行動等契機開展現地復盤,深入對比分析撲火實際與書本理論的區別,不斷探索不同情境下的戰術應用和遇險時的應急處置辦法,通過反思剖析找準問題之因,積累制勝經驗,為下步高效遂行滅火救援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訓”字為要,實戰練兵錘煉過硬素質
“突破火線是班進入火場實施滅火戰斗的第一環節,班長應根據上級意圖、本班的任務、火情、風力風向、地形等情況,正確選擇在火勢較弱,火情穩定,相對安全,便于展開和撤離的位置。”在滅火戰術訓練場,祿勸中隊中隊長劉佳朋正在細致講解動作要領,采取“理論講解、動作示范、情況誘導”等方式,對接近火場、突破火場、撲滅明火、清理看守4個階段進行規范,使班組人員熟練掌握基本編成、基本指揮、基本隊形和基本協同,訓練全程緊張有序,成效明顯。該大隊堅持聚焦實戰不斷補齊能力短板,按照“急用先訓、管用多訓”的思路,突出抓好滅火裝備操作使用、班組滅火行動、火場緊急避險、分隊滅火演練等防滅火課題訓練,強化核心防滅火能力。指揮員層面,以森林草原滅火專業為課題嚴密組織識圖用圖、教學組訓技能和編組作業訓練,提升了分隊指揮員的組織指揮能力和分析研判能力。消防員層面,區分新、老消防員兩類對象,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訓練規律,采取以老帶新的方式,對新消防員進行重點幫帶,對重難點課目進行細化講解,對協同動作進行合成訓練,強化了消防員的戰術意識和戰術運用能力。通過從嚴從難訓練,提高了隊員“懂操作、會協同、能打火”的綜合素質,錘煉了隊伍實戰能力。
下步,昆明大隊將緊緊扭住防風險、保平安這一中心,科學研判潛在風險,加大專業化訓練力度,不斷提升應急處置能力,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