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綠眼紫髯胡:胡俑卷作者名: 葛承雍本章字數: 922字更新時間: 2020-12-14 12:43:15
推薦詞
葛承雍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著名學者,作者將多年的研究成果收進這部五卷本的文集中。從宏觀的大寫意到嚴謹的工筆畫,以文物與文獻相印證,完成了一系列學術界為之矚目的具有開創性的論文,揭示出一系列隱秘不彰的中外文明交匯的史實,在時空坐標里閃耀出中華文化海納百川的襟度,必將對后人有極大啟迪。
孫機
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院名譽院長,
資深研究館員,時年九十
在中古胡漢文明的求知路上,葛承雍一步一個腳印前行,具有敢為人先、探微闡幽的學術風格。他對新文物和舊文本所作的闡釋,使研究對象更加物質化和更加精神化。匠心獨運的五卷文集,既是嘗試集,又是新知集,實證與妙語兼而有之,引人入勝,耐人尋味,發人深思。
蔡鴻生
首屆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家,
中山大學宗教文化研究所原所長,
中山大學歷史系資深教授,
時年八十六
本書簡介
◆ 本書為“胡漢中國與外來文明”的胡俑卷,圍繞“唐人胡俑與外來文化”專題。作者多年來深入考古現場和文物庫房,考察各種濃縮世相的胡俑造型,拍攝了大量的精美圖片,其中不僅有國內新發現的陶俑、唐三彩,還有流失國外被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它們印證了胡俑是文明交匯的記憶符號與靈魂標本。書中匯集了作者部分研究成果,對胡人眼睛、駕車胡夫、駝載穹廬、胡漢馬球等細致入微的解析,對負囊胡商、袒腹胡人、胡人獵師、髯胡樂手等異域造型的詮釋,以文本結合出土的壁畫、器物、傳世繪畫等,賦予墓中無聲之物“活”的藝術生命,復原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立體地再現了中古時期胡漢文化交融的社會風貌,并把它們策劃運用到“絲路胡俑外來風”“綿亙萬里絲綢之路”等大型展覽中,給無數觀眾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象。
本書作者
◆ 葛承雍,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特聘教授。
◆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西北大學雙學位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雙一流”建設特聘教授。中央美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敦煌研究院等院校兼職教授。
◆ 1993年起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98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現任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 研究領域:漢唐文明、絲綢之路、宗教文物、藝術考古、古代建筑等。

2008年作者在山西太原考察北齊徐顯秀墓墓室壁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