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安全應急響應技術實戰
- 李江濤等編著
- 754字
- 2021-01-05 18:12:40
第1篇
網絡安全應急響應概述
第1章
網絡安全應急響應的基本概念
1.1 應急響應
應急響應(Incident Response或Emergency Response)指一個組織為了應對各種意外事件的發生所做的準備,以及在事件發生后所采取的措施。通常由公共部門,如政府部門、大型機構、基礎設施管理經營單位或企業等為突發公共事件或突發的重大安全事件而采取的臨時性措施。它的首要目的是減少突發事件所造成的損失,包括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與國家和企業的經濟損失,以及相應的社會不良影響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逐步形成了突發事件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即第一代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又叫傳統應急管理體系,主要面向公眾熟悉的、日常的災難應急處置。這些災難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如洪災、旱災、地震、漲潮等自然災害。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以及突發公共事件形式的變化,第一代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在實踐過程中遇到越來越多的困難。2003年SARS疫情的爆發成為一個轉折點,面對疫情的挑戰,暴露了第一代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的缺陷。
SARS疫情過后,我國采取系統方法構建一個以風險為基礎,包括了所有災害的綜合性國家應急管理體系。該體系包括以下4個方面: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立法(法律法規)、協調各級政府和機構進行應急管理的機構體制、國家和地方各級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以及處理上述活動的運作程序。
2018年3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批準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其主要職責是:組織編制國家應急總體預案和規劃,指導各地區、各部門應對突發事件工作,推動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和預案演練;建立災情報告系統并統一發布災情,統籌應急力量建設和物資儲備并在救災時統一調度,組織災害救助體系建設,指導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應急救援,承擔國家應對特別重大災害指揮部工作;指導火災、水旱災害、地質災害等方面的防治;負責安全生產綜合監督管理和工礦商貿行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