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趣得讓人睡不著的中國史
- 歷史君
- 2467字
- 2020-12-04 17:28:34
東漢一個牛醫的兒子,告訴你什么叫運籌帷幄!
01
東漢有個賢士,名叫黃憲,字叔度,少年好學,以德行著稱,比所謂的飽學之士還飽學,當真滿腹經綸,學富五車,名氣之大,連官府也對他推崇備至,朝廷那些大官,都非常欽佩他,奉他為圣賢,都承認和他相比,無論是人品還是學品,自己都不及他。
“海內所師”的大名士荀淑,在旅館里遇到黃叔度,一番交談之下,“竦然異之”,覺得他很了不起,異于常人,還給他作了一個揖,驚喜得挪不動步子,對他說,先生是我師表也。
而那年,黃叔度才十四歲。
后來荀淑來到著名隱士袁閎(有作閬)那里,問他,你們國家有個顏子,你知道嗎?袁閎反問他:你是不是見了黃叔度?
顏子即顏回,自小聰敏過人,十三歲就當了孔子的弟子,后來隨孔子周游列國,成為一代儒學宗師,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
一個叫周子居的泰山太守更有意思——
據《世說新語》記載,周子居經常對人說,我若是一個月見不到黃叔度,就又會萌生庸俗貪鄙的念頭。
難怪他在擔任泰山太守期間,能“得惠政美譽,為時人所贊嘆”,想必是經常見黃叔度的緣故吧。
據《后漢書·逸民列傳》記載,一個名叫戴良的,很有才,自視甚高,沒事就自比仲尼、大禹,發出“獨步天下,誰與為偶”的豪言壯語,狂放不羈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但是他見了黃叔度,馬上“一本正經”,話都不敢說,甚至還有點悵然若失的樣子,母親問他,是不是又從牛醫生那里回來?他回答說:“兒子不見叔度,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兒對他是‘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啊!”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是顏回贊美老師孔子的話。
02
長大后有人推薦黃叔度到洛陽去做官,他也不拒絕,可是去呆了一段時間,他什么官也不做,就又回家了。
至于為什么不做,不得而知,大概這是賢士的通病——既然是賢士,自然要對名利不屑一顧,不然賢在哪里呢?
這樣一個賢士,卻出身貧賤,父親是個牛醫——不是很牛的醫生,是給牛看病的醫生——收入微薄,日子過得很清貧。
雖然對名利不屑一顧,但當真正需要他的時候,他還是義不容辭。
據《天祿閣外史》記載,某一年,一股勢力強大的強盜進攻冥厄關,全郡震動,百姓躲的躲,逃的逃。
為首的名叫司馬龍,有萬夫不當之勇,箭法尤其好,百步之外懸一枚銅錢,百發百中,而且一破兩半,名震遐邇。
冥厄關即將攻破的時候,司馬龍仿佛突然想起了什么,對部下們說:“我聽說此郡有個人叫黃叔度,這人厲害得很,咱們先不要攻了。”于是停止進攻,把軍隊駐扎在關外。
有司聽說后,就準備了一頂華麗的轎子,到黃叔度家來接他,希望他為平叛出謀劃策。黃叔度先是不答應,說,黃某不過汝南一屌絲,沒啥學問,既不會做官,也不會打仗,更不懂什么國家大事,還望另請高明!
有司差點給他跪下,大家都知道,先生是王佐之才,何必辭讓呢!卑職無能,不能保土安民,致使百姓怨恨,父老流離失所。群盜大肆燒殺搶掠,如今屯于冥厄關,聽聞先生的大名,才有所忌憚,暫停進攻。先生若不去,等于是絕百姓生路啊,先生之心能安嗎?
黃叔度無法拒絕,“遂行”。
03
來到冥厄關,黃叔度戴上綸巾,穿上黑衣,坐著轎子來到關下,對諸將說:“聽說賊首叫司馬龍,其人勇而能射,被他射中的,不是死就是殘。這個人必須殺掉,不能讓他活著,若設計退之,當然很簡單,但那等于開道放熊、放虎歸山,依然是一大隱患。雖然把他趕走后,咱們這里清靜了,但他又會到其他地方為害,黃某于心何忍?說不定還會驚動朝廷!所以要弄就把他弄死,僅僅把他趕跑,算不得勝利。”
有司和諸將連連感謝:“如此甚好,民之福也。敢問有什么好辦法?”
黃叔度說:“敵善射,則不可輕用其將,敵負勇,則不可輕用其卒。這就是為什么兵家設機于虛實之間,才能取勝的道理。敵人所謀者在內而不在外,咱們所謀者在外而不在內,此兵之所緣而虛實也。”
諸將還是沒明白:“什么叫謀在外而不在內?”黃叔度說,咱們試試吧。
主意打定,黃叔度讓一百個壯士執戟守關,讓文武四臣管理,根據情況間道而出,遠近都設了埋伏,讓騎兵在他們之間來回游走,然后令吏登堠(瞭望敵情的土堡)高舉烽火,把關內的鳥雀都驚起來,使對方不懷疑關外有伏兵,又令關下不要打更,制造一種人都死光了的錯覺。
安排妥當,黃叔度開始在帳中鼓瑟彈琴,司馬龍聽到后大笑:“這一定是黃叔度在玩把戲,故作鎮靜,這說明他們怕了,不敢跟咱們PK,想用故意示強,讓咱們知難而退,實際上暴露了他們的虛弱。”
然后命令:立即對關門發動進攻。
04
部下們卻認為攻不得,他們說:“關內不打更而鼓瑟彈琴,明顯有詐嘛,里面肯定有埋伏,攻不得!”司馬龍一副內行的樣子:“我聽說黃先生足智多謀,讀過很多書,比如《六經》,還有《六韜》,懂兵法,他這是在跟咱們玩兒空城計,一切跡象表明,里面一個人也沒有!”
再說黃叔度,他明白對方中計了,蠻有信心地說,他們完蛋了!再次令壯士高舉烽火,后面的伏兵看見后,也舉烽火呼應,并且大喊大叫:“救兵來了!”
賊眾嚇了一跳,也舉起火把,想看個究竟,他們看到的,是沖天的火光——伏兵放火燒空房子造成的。
這時候,黃叔度又令關內的人把火把放下來,他們放下火把后,關內頓時“煙氣昏慘”,守關的壯士都屏住呼吸,不發出一點響動,一片死寂,真像是一個人也沒有!
司馬龍說,怎么樣,我沒說錯吧?他們的救兵到了,里面卻沒人回應,明顯沒人嘛,就算有伏兵,這時候也疲了。此時不攻,更待何時!
話音一落,躍馬彎弓向前沖,其他人緊緊跟上。
是時候了,黃叔度事先在后面埋伏的伏兵,突然冒出,頓時火光沖天,殺聲震天,前面的伏兵也“鼓之而起”,一起殺向敵人。
橫戈馬前的司馬龍愣了一下,命令“朝有火光的地方進攻”,沒想到他的話不靈了,因為他的隊伍,已經被沖亂,加上黃叔度的兵繞到后面襲擊,場面更是混亂不堪。
不知什么時候,司馬龍身上著了火,只顧滅火,失去了戰斗力,眼看大勢已去,自刎而死。其他賊人見他如此,還算仗義,哭著說:“司馬將軍死了,咱們何以生為!”紛紛自殺而死。
“不懂打仗”、從未有過作戰經歷和經驗的老黃指揮的這一仗,不傷一民,未花一兩銀子,“而措汝南于枕席之上”,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君子曰,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說的就是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