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務員結構化面試優化攻略
- 高志純
- 3201字
- 2021-10-29 10:21:15
緒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深化機構改革作出重要部署,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研究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問題并作出決定。《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明確指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從戰略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高度來認識推動這場深刻變革的必要性,自覺加以貫徹落實。2019年下半年機構改革工作再經過了如火如荼、緊張有序后,逐漸接近尾聲。基本同時《公務員法》于2018年12月29日經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修訂,自2019年6月1日施行;為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推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職級與待遇掛鉤制度,健全公務員激勵保障機制,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公務員隊伍,2019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規定》,同樣自2019年6月1日施行。
本書始終秉持“行為以法為先”原則,遂先將有關涉及公務員錄用、晉升面試的法律規范進行匯總,《公務員法》第13條規定:公務員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五)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和心理素質;(六)具有符合職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第23條規定:錄用擔任一級主任科員以下及其他相當職級層次的公務員,采取公開考試、嚴格考察、平等競爭、擇優錄取的辦法。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前款規定錄用公務員時,依照法律和有關規定對少數民族報考者予以適當照顧;第25條第1款規定:報考公務員,除應當具備本法第十三條規定的條件以外,還應當具備省級以上公務員主管部門規定的擬任職位所要求的資格條件;第30條規定:公務員錄用考試采取筆試和面試等方式進行,考試內容根據公務員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職位類別、不同層級機關分別設置。第70條第2款規定:調任人選應當具備本法第十三條規定的條件和擬任職位所要求的資格條件,并不得有本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情形。調任機關應當根據上述規定,對調任人選進行嚴格考察,并按照管理權限審批,必要時可以對調任人選進行考試。
本書的創作靈感來源于作者實際工作經歷,且認為公務員結構化面試的類別性、主題性凸出,有大量可歸納、總結、提煉的空間,如不加以整理惋惜之意不以言表,遂本書將公務員結構化面試進行綜合細化,對面試的一般流程、考官心態、評分標準、面試禮儀等進行分解闡述,以給應試者“知己知彼”的心理狀態;將公務員結構化面試題目進行類別(部門)式匯總講述,分為:崗位匹配類題目、綜合分析類題目、組織策劃類題目、人際關系類題目、應急應變類題目。范例中本書以習作真題為首推,面試的準備工作也無非是反復實踐練習的過程。本書的宗旨是,在提升應試者各項綜合能力的基礎上,著力增強應試者應對結構化面試的實力水平,將自身的自有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面試也可稱為當面考核,若將所有的結構化面試題目以筆試題目的形式出現,本書認為,針對同一應試者,所反映出的成績應當存在明顯差別,顯然筆試成績會優于面試成績,這樣定論正說明當場面試、作答的不確定性,也取決于應試者瞬間發揮的心理素質。總的來看,只就面試題目自身而言,其難度并不會有多么高深莫測,真當給足時間構思書寫,再加以誦讀,又何難之有呢?但是所謂當場考核,比對上述情形,也就是被極度剝奪了足夠的時間和照稿宣科。遂本書認為,當場考核最主要的是衡量應試者臨危不亂的快速反應能力,如果能將“需要足夠時間構思”的障礙充分克服,那么面試也就成功大多半了。
即使是考分再高的應試者,都會在面試后產生若干的補足思緒,補足思緒常常會“豐富多彩,玲瓏八面”,時而令應試者后悔不已,這也充分說明再難的一道題,只有你答不好或發揮不好,基本沒有你丁點不會做的可能,其實通過我們每個人學習、工作、生活等經驗的日積月累,再加之面試前正規或不太正規有針對性的溫習,應試者所面對的每一道題目,它最優化的解答思路或解決方案其實都在每一名應試者的內心深處,但挖掘、搜索、整理都需要時間,“茶壺里煮餃子”現象的發生往往是由于時間不夠造成的。假如能將這種憑空“補充回想”的條款融入面試期間應試者的表述當中,想必所得分數必然是拔高提檔的。所謂補足思緒,正是上述所提的“構思時長”問題所導致,補足思緒的內容越少,則充分證明應試者克服了“需要足夠時間構思”的障礙。
結構化面試的準備工作,最主要的還應回歸到模擬演說的這條主線上,創造一些情景,如圍觀、當眾、哪怕就是家人朋友的一對一,也要充分反復練習所謂的反應能力,情景模擬也未必一定扮演應試者的角色,反之以考官的身份模擬也同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易言之,可通過自身反復復習來創作、改編題目,向周圍或身邊人發問,之后一并總結,其實他回答時的欠缺,百分之九十都是自身的欠缺;其次,針對本書所提出的類別例題或真題,實打實進行“閉卷”撰寫,再核對標準答案,此種可有利于對答題勇氣意識的強基固本,遂本書認為最失敗的復習方式就是只看題而不做題,因為每一道例題的標準答案都太好理解了,從根本上很難引起記憶的凸起感,全部看完了,也全部理解透徹了,真要到做題時仍然會一臉朦朧,難解難分。
本書認為,應對一道面試題就如同栽培一棵果樹,最后看的除了根基深厚牢固以外,最最主要的是觀賞其是否枝葉繁茂,甚至果實累累,此處即要形成“假設或如果”的創想思維,盡全力把題目中可涉及的點以及可以衍生的點全部點到,并加以簡要說理論述,找到的“點”越多,分值也會相應越高,也越會給考官留下近似于完美的印象,哪怕所答的點連考官手中的參考答案都沒有贅述到,只要方向正確且自圓其說,就一定是加分項。如例題,當你在辦公室工作時,有一人突然闖進房間,對你下跪,并聲嘶力竭地喊“冤”,請問你怎么辦?對于本題的回答,列舉出:問清訴求、接訴即辦、后續跟蹤等等點,那只不過都是基本點,也可以說是“大眾點或是及格點”罷了,大多數應試者基本都能回答出來,想要做到異軍突起,就要擁有真正的拔高點和創想點,即對非法信訪行為的認識,與單位內部安保工作已存在了嚴重漏洞,本書認為,創想越發極致就會向“無懈可擊”無限靠攏。另外,公務員結構化面試,不同于企業招聘面試,面試過程中考官幾乎沒有再次折返提問的可能,所以只要以自圓其說為基礎,無需擔心所創想思維會給自己“挖坑、埋雷”的情形。
誠然,在公務員結構化面試的過程還有許多地方是值得應試者注意的,比如說一般在綜合分析題目中沒有絕對的正確或錯誤,各打幾十大板或論各功行賞的思維應保持基本恒定,在人際關系類題目中要永葆善良之心將每一個人,即使是十惡不赦之人都當做好人和足以救藥之人來看待的意識。本書對應當注意的要素都盡全面歸納、整理并詳細提解,不妨遺漏之處請各位讀者、應試者進行批評指正,本書也必將虛心接受及時修正。公務員結構化面試制度已施行了近20年,其內容也在不斷更新創造與時俱進,本書認為變化之大只是隨波社會各個階段形勢的變遷而變化,所以緊抓時事主題有助于夯實應答面試題目的基礎,并可起到畫龍點睛、錦上添花的升華作用,但對此切勿過分緊張,本書認為,此好比形狀再各異的容器所承接水的體積與本質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公務員結構化面試的體例將會在一段時期內存續發展,并幾乎受到所有財政供養人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工作人員、社區工作者、流動人口管理員、安全員、黨建工作助理員等等)入職錄用、提拔晉升程序的青睞,當然題目的內容難度也會隨著不同崗位的差異而呈現出高低錯落之分,但基本題型基本不會跨出本書所囊括的范圍。最后本書表達,單純從一個地區的公務員結構化面試形勢為切入點,即使加之其他范例和講解為參考,也實難回避“以偏概全”的瑕疵狀態,遂對本書中的缺陷不足和無所顧忌,誠摯請各位讀者和應試者給予包容,各位提出的寶貴意見是本書撰寫的最大幸福與收獲。愿參加公務員結構化面試的應試者們都能通過對面試的謀劃籌備增強自身的各項能力素質,并最終收獲回報!
高志純
2019年9月16日于大興桐城辦公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