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新聞獎作品賞析(全三冊)
- 貴州省新聞工作者協會
- 1610字
- 2021-10-29 10:15:24
都勻:七個窗口單位接受百名代表“廣場問政”
群眾滿意度低的被問政單位將被問責
本報訊 “育英巷市場污水亂排,安全隱患大,請問城管局咋管的?”
“交通協勤單獨執法,人情執法、關系執法,人熟悉不處罰或輕處罰,管理上,市交警大隊采取措施沒有?”
“收取拆遷戶用水押金是否合理?什么時候清退?自來水開戶費要3000多元,收費標準依據在哪里?”
現場問政代表關乎民生的提問一個接著一個,辣味十足,1000多名領導干部群眾關注的目光,隨著一問一答,在問政人員和被問政單位負責人身上來回聚焦。
這動人的一幕幕場景發生在8月17日上午文峰園,整整持續3個小時。當天,都勻市四家班子在這里舉行了以“城市管理及服務群眾”為主題的“廣場問政”活動。此舉在全州尚屬首例。
針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部分領導干部思想和工作仍然存在怕、慢、混、怨等問題,都勻市決定從今年8月17日起,在全市圍繞查官僚主義,看我擔當;查效能低下,看我作為;查責任缺失,看我敬業的“三查三看”宗旨,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廣場問政”活動,重點解決推、拖、庸、懶、慢、浮、混等突出問題。
都勻首次“廣場問政”是一場真正的群眾大考。此次問政活動,先后共收集相關問題323個,經梳理和歸納共涉及城市管理、交通秩序、供水安全及社會服務等76個市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當日,市公安交警大隊、城管局、供排水總公司、文峰辦事處、廣惠辦事處、甘塘產業園區管委會7個窗口單位主要負責人主席臺站著接受問政,零距離面對領導干部、“兩代表一委員”、行風監督員、普通群眾、媒體記者的提問和質詢。在回答棘手問題時,個別被問政人員有些緊張,額頭冒汗,對自身存在的問題表示自覺接受監督,立即整改。
受邀100名問政代表對7個被問政窗口單位進行現場無記名電子測評,現場公示結果。被問政單位不滿意票數由高到低依次為:市供排水總公司、市人民醫院、甘塘產業園區管委會、廣惠辦事處、市公安局交警大隊、文峰辦事處和市城管局。
都勻市紀委書記李玉龍說,對問政中反映出來的問題,被問政單位必須3日內報送詳細整改落實報告,相關單位將對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如未按時整改落實到位的,將按照組織程序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處理。
黔南日報(2014.8.18)
第30屆貴州新聞獎二等獎
作品賞析
王西鈴
貴州民族大學副教授,貴州省委宣傳部新聞閱評員。

“四力”寫出好新聞
《都勻:七個窗口單位接受百名代表“廣場問政”群眾滿意度低的被問政單位將被問責》,該新聞好在哪些地方呢?
第一、選題展現記者腳力、腦力和眼力。“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很多,報道什么?怎么報道?十分考驗記者的“四力”。其實老百姓很關心這方面的新聞,但是報道得不好,老百姓就會反感:不就是走形式主義嗎?但本文作者找的這個選題點——“廣場問政”,明顯是老百姓關心的有報道價值的新聞。
第二、全文結構巧妙,體現記者筆力。開篇以問題切入,突出“問政”特點。緊接著引入主題,告訴讀者這是在干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干?然后再切回現場,告訴讀者當天干得怎么樣?結果如何?環環緊扣,現場感強。結尾沒有廢話——“紀委書記說,對問政中反映出來的問題,被問政單位必須3日內報送詳細整改落實報告,相關單位將對落實情況進行跟蹤督查,如未按時整改落實到位的,將按照組織程序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處理。”使問政顯得有始有終,不走過場。這個布局,合理、不啰嗦、快意。
第三、細節生動形象。這種選題的報道,如果沒有細節,就沒有現場感,沒有說服力,就是真正的形式主義。好在文中幾處細節的描寫形象生動。如:“現場提問一個接著一個,辣味十足,1000多名領導干部群眾關注的目光,隨著一問一答,在問政人員和被問政單位負責人身上來回聚焦。”“在回答棘手問題時,個別被問政人員有些緊張,額頭冒汗……”這些細節的描寫,讓讀者身臨其境,就像在問政現場一樣過癮。
要說該新聞的不足之處,閱評員個人覺得標題太冗長復雜,如果標題能夠短小精悍、突出亮點,傳播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