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無用大用
人們花了很多金錢和時間建房子,建成后是騎在墻上、住在屋頂上呢,還是住在屋子里呢?有人也許會說,這算什么問題呀!是啊,這在生活中不是什么問題,但卻是一個經典的哲學問題:房子的墻壁和屋頂是有形的,可我們所使用的卻是房子里面無形的空間。有形的只能作為工具,而無形的才真正是有用的。在這樣一個司空見慣的生活現象中,老子卻發現了哲學的秘密。
【經文】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釋意】
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
揉和陶土做成器皿,留出陶土中空的地方才會成為一個可以盛東西的器具,才可以當成器皿來使用。
建造房屋時,一定要留出門窗,有了門窗和四壁內的空間,才能成為一間有用的房屋。
所以,你就明白了,那些“有形”的,如車輪上的輻轂、器皿四周的壁、房屋的墻,只是用來完成某種功能的工具與載體,也就是給人一點便利,而真正有用的恰恰是那個中間留出的空間——“無”,也就是中空部分,才真正是那個物件發揮作用的地方。
【核心要義】
“有”與“無”的關系。
無用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