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我們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小的時候,總會問爸爸媽媽自己是從哪里來的。當然,父母的回答也五花八門,有從醫學角度說的,也有說是撿來的,更有人說是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
等到我們再長大一點,又會開始關注地球和地球之外的宇宙,自然又會發問:是誰創造了世界?是誰創造了宇宙?
西方《圣經》把萬物的源頭推到了上帝那里。讀過《圣經》的朋友會知道《圣經》中有“創世紀”的內容,說的是:萬物初始之前,宇宙是無邊無際混沌的黑暗,只有上帝之靈穿行其間。上帝對這無邊的黑暗十分不滿,于是創造了天地兩分的世間萬物。可是《圣經·新約》中又有一句話是:“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有“盤古開天地”的傳說,盤古成了像《圣經》中上帝一樣的力量。老子則不同,他認為有更加源頭性的力量,就是道。用老子的話說就是“萬物之宗,象帝之先”,這就是中國人對宇宙源頭的認識。
現代科學告訴我們宇宙誕生于140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從那一刻開始產生了時間和空間,產生了天體、分子、原子、電子、中子、質子、夸克……宇宙空間充滿了物質。物質似乎無限可分,這是宇宙的基本特征。我們驚訝地發現物質的內部如此空虛,完全找不到實體!可是這些物質之間又可以借助磁場、電場、引力場發揮作用。這“場”到底是什么?連愛因斯坦都說“場”是魔鬼——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在兩千五百年前,沒有現在的天文儀器,老子是如何想到宇宙的本源的呢?也許,這就印證了那句很神奇的話:哲學家是負責提出命題的,而科學只是在不斷地驗證哲學家提出的命題而已。
一部西方《圣經》,一部“東方圣經”,對于宇宙起源的看法竟然如此相似,老子的智慧又是如此的究竟,實在是不可思議!
老子《道德經》的第四章,可謂是東方版的“創世紀”。只是老子又往前推了一步,找到了象帝之前的一種力量,毫無疑問,老子就是唯物主義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