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門走狗
清乾隆年間,有個充當衙門走狗的土財主,他胸無點墨卻附庸風雅。他想,鄭板橋是當今大書法家,為何不重金聘他為自家寫一塊匾呢?依鄭板橋的脾氣,即使財主拿出萬貫家產,他也不會為財主寫一字,這一次他卻慨然應允,提筆寫了“雅聞起敬”四個大字。但他有言在先,那就是制匾時,其中的第一、三、四個字油漆左邊,第二個字“聞”油漆“門”字。土財主只要鄭板橋肯題匾,想也不想便答應了。
“雅聞起敬”的門匾掛上了,但沒過多久,財主就把它摘了下來。原來,“雅聞起敬”漆完成了“牙門走茍”,就是“衙門走狗”的諧音。
妙趣橫生
借助諧音巧對對子
有位塾師對學生說:“你父親明天測試,你要以‘金帶’相對,切記!”
次日,師生對罷,其父恐怕他們作弊,便以“和同”囑對,子低聲對“金帶”,塾師忙掩飾說:“你將‘分派’二字吐明!”
其父再云“黃花”,子仍對“金帶”,塾師又掩飾說:“您可能沒聽清,他說的是‘青菜’?!?/p>
父又出句“花椒”,子還是對以“金帶”,塾師巧言說是“荊芥”。
父復指呂洞賓之像出“神仙”,子還是對以“金帶”,塾師以“精怪”飾之。
父親指著春帖“丙辰”年號謂其子曰:“可對否?”子對如前,塾師復以“丁亥”掩飾。
其父無奈,只好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