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不是此琵琶
明代有個叫沈石田的文人,一次他收到友人捎來的禮物和一封信,信中說:“送上琵琶一盒,請笑納。”沈石田打開一看,里面裝的不是琵琶而是枇杷。他在回信中跟友人開玩笑:“蒙贈琵琶,不勝感激。然開奩視之,叩之無聲,食之有味。”這位友人見了沈石田的回信,知道自己把字寫錯了,羞愧之余,寫了一首詩自嘲:
枇杷不是此琵琶,
只怨當年識字差。
若是琵琶能結果,
滿城簫管盡開花。
趣味解讀
“枇杷”和“琵琶”讀音相同,都讀pí pa。但“枇杷”是一種水果,而“琵琶”則是一種弦樂器,意義和寫法完全不同。
漢字是表意文字。多數漢字的字形、字音、字義之間是有一定內在聯系的。如:“枇”“琵”, “杷”“琶”都是形聲字。它們有相同的聲旁“比”和“巴”,所以“枇”和“琵”讀音相同,“杷”和“琶”讀音相同。“枇杷”二字的形旁是“木”,表示和樹木有關。“琵琶”二字的形旁是“玨(jué)”,表示兩塊玉石互相撞擊,玉石撞擊會發出美妙悅耳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