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戲三公
唐朝有一個叫賈嘉隱的人,人稱神童,在他還不滿八歲時就穎悟異常。唐高宗聽說后,把這看成是本朝榮耀和興盛的象征,于是下詔,召他進宮。
賈嘉隱在皇宮庭院等候時,宮院還有兩位位列三公的大臣各自靠著一棵槐樹,也在等候皇上的召見,一個是太尉長孫無忌,一個是司空李。他們看到皇帝召見的神童,就想試一試他。于是二人把小嘉隱召喚過來,李問:“娃娃,你看我靠的是一棵什么樹?”
“松樹。”小嘉隱不認識這種樹,隨口答道。李說:“明明是一棵槐樹,怎么說是松樹呢?”小嘉隱從容地說:“你位在三公,靠在這棵樹上,正是以‘公’配‘木’,這不就是‘松’嗎?”
長孫無忌看這孩子辯得巧,頗不服氣地問道:“那你看我靠的是什么樹?”
小嘉隱看他那副蔑視的神情,就憤憤地答道:“槐樹!”
長孫無忌以為小嘉隱怕了他,大笑道:“看來在我面前,你不敢矯言巧辯了!”
小嘉隱不慌不忙地說:“你靠在樹上,那是以‘鬼’配‘木’,這還有什么好巧辯不巧辯的!”
趣味解讀
在文中,賈嘉隱能巧妙地用偏旁和部首的關系解釋人所靠的樹和人之間的關系,從尊敬對方——“以公配木”,到反唇相譏——“以鬼配木”,如此說話的藝術,不僅擺脫了自己不知道樹的名稱的尷尬,而且展示了自己的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