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書人 教書人 寫書人:一位特級教師的歷練之路
- 張好
- 9字
- 2021-02-22 15:03:49
(一)我的教育故事
快樂工作的小秘訣
1.獲得幸福的能力
我們用什么樣的心境去看世界,決定著我們看到的是怎樣的世界。在生活上,想著家人的優點度過每一天;在工作中,想著學生的可愛度過每一天。平平安安我所幸,忙忙碌碌即是福。生命包含著更廣闊的意義,不在于我們得到了什么,而在于我們的心靈是否充實。
這一周外出開了兩個會議,為迎接工作室考核一直埋頭整理資料,以至于周五下班的時候還沒有做好下一周的教學準備,于是我決定留下來加班。由于第一次使用新購買的教具箱,我需要重新摸索演示教具如何操作,學生的分組實驗也需要自己先做一遍。滑輪該配備哪種規格的鉤碼、哪種測量范圍的彈簧測力計?吊繩需要怎樣的長度?安裝滑輪組有沒有問題?孩子不會給繩子打結怎么辦?為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安排兩人一組、三人一組,還是六人一組?儀器數量夠不夠?因為鉤碼的小鉤彎度不夠,導致掛不住另一個鉤碼,我用虎口鉗逐個處理了一遍。因為有一部分測力計的彈簧和面板變形,導致測量不準確,我又一個個進行校正。基于所有器材的特征和最后確定的分組方案,我還將PPT做了一些修改。盡管已有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的思考與行動已足夠敏捷,但做這些事仍然花費了兩個多小時。當我美美地憧憬著下周的科學課,滿懷歡喜地望向窗外時,已是漆黑一片。正準備離開實驗室的時候,教研組的謝老師走了進來,“我以為教室沒有關燈呢,原來是張老師在這里。”我猜到她是在屋頂農場整理菜地,所以也沒有按時回家。謝老師是一位孩子僅八個月大的寶媽,她還需要駕車一個小時才能回到家里。此刻想起身邊的幾位年輕人,個個都是勤奮工作的好老師,我的心里滿懷著感動與感激。他們也是我的學生、我的孩子,年齡與我兒子相仿,并且一樣堅強、自律,乖巧懂事。
記得前兩天編制內的老師要完成在線學法考試,但考試時間已經到了,我還忙于整理匯報材料,在工作群發消息。一位老師提醒我說:“張老師,現在要開始考試了。”我急忙詢問操作方法,突然我的辦公室門口跑來兩位年輕老師,一人手里抱著一臺筆記本電腦:“張老師,我們來幫你。”
命運對我的厚愛豈止如此。
2.理解和認同“瓦拉赫效應”
奧托·瓦拉赫,德國化學家,于1910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的經歷告訴我們,成功的訣竅在于經營自己的個性和長處。
教師不要狹隘地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在自己所教的學科達到優秀。在行為上,我們應該盡職盡責地引導每一個孩子在自己所教學科的發展;在思想上,我們卻要明白一點:每個人的智能發展都有強項和弱項,“東方不亮西方亮”,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點,使潛力得到充分發揮,即可取得驚人的成績。現代社會分工日益細化,并非均衡發展,而是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所以,如果一個孩子在我們所教的學科表現非常優秀,我們一定要給他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我們的“特別照顧”會幫助孩子埋下理想的種子,這是一種可貴的職業生涯教育。如果一個孩子在我們所教的學科表現平庸,我們也不必失望,可能他另有長處。如果一個孩子在我們所教的學科表現極差,他可能有著某項卓越的才能。我們能如此看問題的話,就不會有恨鐵不成鋼的煩惱了。
為人之師,不能放棄的是對學生品行的要求,我一直認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遠遠大于單一學科的學習成績,比如自律能力、善良感恩的心、不怕困難的意志、團結合作的精神,等等。如果說知識技能的培養需要揚長,那么品德習慣的培養就需要補短,重視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作為家長更是應該如此。
3.勤于思考,享受靈感
深度思考經常會有“走不下去”的時候,這時候我們可以先把問題放下來,留存在自己的潛意識里,在某個頓悟的時刻享受驚喜。因為人在困倦的時候,思維能力也會受影響,需要鍛煉或睡眠之后才能恢復。
享受靈感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記得有一段時間我在思考我的“牛頓色盤”,想要把課設計成一個STEM項目。在項目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技術思維和工程思維。課間的碎片時間在想,似乎有一些靈感飄忽不定。晚上散步的時候也在想,當倦意襲來,就放棄了思考,像往常一樣打開APP聽書。一邊散步,一邊聽書,是我近年來養成的習慣。第二天早上六點醒來,在網上查到一個牛頓色盤的顏色分配比例。當然,還不知道它的精確性如何。我的頭腦中忽然閃現出一個完整的STEM項目設計,正在想著如何把環節串接起來,時間已經是七點十分了。我趕緊起床,洗漱完驅車去學校。同事娟娟像往常一樣,中途搭上我的順風車,她找我閑聊,我卻完全沒有心思理她,我一直在想著我的課。因為一個系列的探究活動在自己的思想里誕生,這是一種無法言說的快樂,在那個時刻我禁不住淚盈滿眶。親愛的朋友,你懂我的快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