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處宛若人間仙境的地方,青山綠水,鳥語花香,靈泉飛瀑,白霧怪石,一切的存在都好似奪天地之造化般,充滿了靈氣和生機,令人向往不已。
在一處與藍天白云無限接近的地方,屹立著一座具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佛門古剎,它名曰啟賢寺,是華夏國境內聞名遐邇的寺廟,是無數佛教徒所敬仰的神圣之地。
在陽光的照射下,這座古老滄桑的啟賢寺熠熠生輝,綻放出圣潔的光芒,與宛若人間仙境的妙法山爭相輝映。
啟賢寺位于妙法山的山巔之處,四周是滾滾翻騰的霧海,上方是空闊無垠的藍天,下方是鬼斧神工的靈山。
啟賢寺宛如一顆降落在妙法山上的明珠,這里的一切好似以它為中心,其散發的圣潔光芒,使得歷盡滄桑的妙法山容光煥發,那個曾經被人們所遺忘的名字,漸漸被人們所記起。
古寺、僧眾、靈山、霧海、藍天、靈泉、飛瀑,構成了這里獨有的一道秀麗風光。
山不在高,有佛則靈。
一百五十五年前,一個名曰慧通的神秘禪師,帶著他的三個神秘弟子,來到了妙法山,他們在山巔之上建立這座古剎,從此,被禁封了三百多年的妙法山,成為了一座傳播佛教文化的靈山,它的聲名也因為啟賢寺而再次傳遍華夏國。
這座充滿神秘的啟賢寺,歷經一百五十多年的洗禮,傳承至今,已有三代住持。
一代住持是其創始人,慧通禪師,此人圓寂時享年一百零八歲,一生共有三名弟子,分別是大弟子明道,二弟子明法,三弟子明空,他的這三個弟子皆有是赫赫有名之輩,在華夏國境內還傳有自己的道統。
二代住持是慧通禪師的二弟子,明法禪師,此人圓寂時享年一百二十八歲,一生也只有三名弟子,分別是大弟子智賢,二弟子智凈,三弟子智覺 ,他的這三個弟子如今尚還健在,每一個人皆是數一數二的人物。
三代住持是明法禪師的三弟子,智覺禪師,擔任啟賢寺住持已有三十六年,如今已過古稀之年,確切年齡是七十二歲,現有三名弟子,分別是大弟子空冥,二弟子空靈,三弟子空靜。
啟賢寺每一代住持都是華夏國德高望重的禪師,他們精通無上佛法,行善于天下,受無數人尊敬和膜拜,他們的弟子也是極其了得的人物,個個都是品德高尚,傳法于天下,教誨了無數人。
僧人在世俗人的眼中,似乎遠離紅塵,不問世事,而啟賢寺好像也秉承了這個定律。
這里的交通不便,它雖在華夏國境內聲名遠揚,但是這里唯一可以到達它的通道,便是一條名曰“覺法道”的小路。
這條覺法道九曲回腸,路面崎嶇,沿著它從山腳走到山頂,需要花費四個小時的時間,要拜訪一次啟賢寺真是艱難得很。
不過,路雖長,雖難走,但是每天來拜訪啟賢寺的信徒和香客卻是絡繹不絕,并沒有因為其交通不便而有絲毫的變化,其香火鼎盛到了一種難以想象的地步。
這里的香火雖鼎盛,但是一個特殊的規定,卻是限制了這個佛寺的僧眾人數。
自慧通禪師創建啟賢寺以來,便定下了一個不合常理的特殊規矩。
“啟賢寺的每代住持只能有三個弟子,一旦其圓寂,便要選擇其三個弟子中的一個來作為下一代住持,而其余的兩位弟子,必須要離開啟賢寺,到其他寺院另謀出路,任何弟子必須遵循,不然以欺師滅祖罪論處。”
這種規矩是殘酷的,同樣也是神秘的,它是啟賢寺的一個傳統,唯有啟賢寺的僧眾才知道它所隱藏的秘密。
這個殘酷的規矩,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啟賢寺僧人去不斷地學習佛法,他們都知道,要想留在啟賢寺里,就必須得到上一代住持的認可,成為下一代住持。
正是因為這個規矩,在占地規模龐大的啟賢寺里,僧眾卻是極少,實際上也就只有二十多個人,這還是把寺內的義工給全部算上了。
寺內的僧眾極少,但是這并沒有影響到啟賢寺的知名度,反倒是因其特立獨行,更加地受人尊敬。
對于出家之人來說,這里就是一個修行的好地方,雖然冷冷清清的,但是卻多了一份很珍貴的清靜,少了一份不必要的喧鬧。
時間已經過去了一百五十多年,啟賢寺一個住持只收三個弟子的神秘規矩,被延續了下來。
無奈規矩是人定的,凡事總會有一個例外,就在三代住持智覺禪師這里,出現了一個例外。
而打破這個特殊規矩的,便是智覺禪師的三弟子空靜,而這空靜就是施道隱。
如今的施道隱其實是個在家修行之人,也就是一個俗家弟子,這種事情在啟賢寺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里是不曾有過的。
施道隱此人雖然身處在赫赫有名的啟賢寺,但他卻是一個默默無名之輩,除了寺里的人,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智覺禪師的三弟子。
學佛是一件非常艱苦的事情,修行之人必須有百折不撓的意志,必須有持之以恒的決心,要不斷地清除心中的雜念,使自己的心靈變得純潔干凈,使自己的心性大徹大悟。
不過學佛雖苦,但是得到益處卻是不可估量的。
施道隱五歲入啟賢寺,在與智覺禪師學佛的這九年旅途中,已經得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
在智覺禪師孜孜不倦的教誨下,施道隱的成長速度非比尋常,他的心智比同齡人都要成熟,他的智慧之門已在漸漸地開啟,他的心靈境界在不斷地提升。
不過這些東西他都并沒有表現出來,它們都被施道隱隱藏在了內心的深處,在必要時刻才會顯露出來。
施道隱也深知儒家的中庸之道,他把自己的位置放在了有用與無用之間,他不想讓自己的鋒芒過盛,也不想讓自己太過于默默無聞。
施道隱至今為什么還是個在家修行俗家弟子呢?
因為施道隱還有個三十多歲的養母,施道隱一出生便無父無母,自幼與他的養母燕霞相依為命。
在這個極重孝道的華夏國里,拋棄了自己父母出家修行,那是非常不孝的,是會被他人所恥笑的。
在五歲那年,燕霞帶著他到啟賢寺拜佛求福,機緣巧合之下,智賢禪師看其聰穎明慧,極具佛性,便破例將其收為了三弟子,并允許其可以在家修行,做一名啟賢寺的俗家弟子。
就這樣,施道隱成為了一名信仰佛教的俗家僧人,從此他也愛上了學佛,他的人生軌跡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