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詞學文獻東傳與日藏詞籍
- 劉宏輝
- 542字
- 2020-11-30 10:51:57
上編
第一章 日本詞學文獻概論
自古以來,漢字文化在域外傳播,“大略自秦漢之際,中華文明漸次廣被四鄰,從而在東亞構筑起一個在時間上綿延千余年,在空間上跨越朝鮮、日本、越南諸國的文化圈”[1]。大量以漢字書寫的典籍在“漢字文化圈”各國產生、流通、傳播和接受。日本作為“漢字文化圈”的重要組成國家,一方面他積極與中國、朝鮮半島互通漢籍,另一方面又用漢字進行創作,形成自己的漢文學史。日本詞學是日本漢文學的一個分支,其產生、發展與“漢字文化圈”密切相關。然而漢文學僅僅是日本文學的一部分,而且在近代以后越來越萎縮、越來越衰落。神田喜一郎感慨道:“想起現在基本上已經滅亡了的日本漢文學,我與元遺山、錢牧齋不能說沒有一脈相通之處。……我也只是在日本漢文學中不知不覺地充當了遺民的一個人。”[2]尤其是漢文學中的填詞,在當代日本幾成衰亡之勢。但是我們要注意到,日本漢文學雖然衰落,但漢學研究并未消亡,日本的詞學研究還在延續,其文獻與日俱增。兩者構成了日本國內詞學文獻的總體。與此同時,大量詞學文獻通過種種途徑東傳至日本,成為庋藏于日本的域外詞學文獻。日本國內詞學文獻與東傳詞學文獻累積成一個龐大的“詞學資料庫”,構成日本詞學文獻總體。唯有對日本詞學文獻的總體有全面的認識,才能對其中的日藏詞籍部分作出更深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