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主體與客體

弄清主客體的關系,是我們準確把握主體問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體發展的重要前提。主體的全部活動必然要建筑在它的客體對象之上,通過在實踐中與客體的雙向互動來實現其應有作用。在這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體的塑造同它所直接作用的客體對象的相互關系,則主要表現在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進行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系列偉大實踐中。

(一)客體對象的明確

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視域來看,主體作用的根本對象就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符合發展實際需要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這種對象作用的實現,是堅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來解決發展中的一系列具體問題,以實現主客體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之中的有機互動、思想共識和價值成效的達成。主要表現在:一方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需要主體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的發揮,通過主體將馬克思主義運用于實際來解決中國問題,并在實踐中堅持正確的中國化發展方向,不斷創造出滿足時代需求、具有中國特色、符合發展實際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提供主體動力。另一方面,主體自身的發展、理論素養的提升、能力的發揮和作用的實現等都直接依存于具體的中國化實踐,受中國化實踐程度的影響,這就為主體的發展提供了客觀平臺。因此,主體能否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認識的程度如何,不僅反映了同時代主體自身的發展,也直接影響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

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體來說,“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是明確客體對象所必須要回答和解決的一個首要的問題。在中國的特殊國情和應用環境中則進一步衍生出“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核心命題。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需要我們在理論上正確認識三個基本概念,即“馬克思”“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實踐中主要涉及,既要正確認識馬克思及其所創立和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也要正確估計別國經驗,不能忽視在各國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的運用、豐富和發展;還要在綜合把握馬克思主義原則和經驗的基礎上,更好地結合本國國情和發展實際來發展馬克思主義。因為“只要各個民族之間、各個國家之間的民族差別和國家差別還存在,各國共產主義工人運動國際策略的統一,就不是要求消除多樣性,消滅民族差別,而是要求運用共產黨人的基本原則時,把這些原則在某些細節上正確地加以改變,使之正確地適應于民族的和民族國家的差別,針對這些差別正確地加以運用”[36]。可以說,能否解決好這個問題,關系著中國革命事業的前途。當時,在共產國際的全面指導下,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探索和具體實踐受到了不小的影響。盡管從形式上看,主要是在中國如何實踐馬克思主義及共產國際所闡釋的革命理論和俄國革命經驗的問題,但從實質上看,卻主要表現為在中國革命中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思想觀點的簡單套用和對俄國革命模式與經驗的復制移植,實際走向了教條主義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方向。

在中國革命的偉大實踐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同教條主義等錯誤傾向進行斗爭,逐漸對要不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怎樣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問題形成了較為明確的認識。大革命時期,李大釗、毛澤東、蔡和森、瞿秋白等共產黨人,已經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在世界各國共產黨是一致的,但當應用到各國去,應用到實際上去才行的。要在自己的爭斗中把列寧主義形成自己的理論武器,即以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的精神來定出適合客觀情形的策略和組織才行”[37],初步彰顯了主體的思想認識能力。隨著土地革命的展開,毛澤東等人在堅持探索馬克思主義同本國革命相結合的過程中,深刻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38],提出了在“斗爭中創造新局面”“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等寶貴思想。經過長征的艱苦鍛煉,毛澤東深刻總結了中國革命成敗的經驗教訓,強調要堅決糾正“不會把馬克思列寧斯達林主義活潑的運用到中國的特殊的具體環境去,而把馬克思列寧斯達林主義變成死的教條”[39]的錯誤傾向,深刻認識到革命勝利與否的關鍵就在于“馬克思列寧斯大林主義的原則必須使之具體化,成為具體行動的指南針”[40]。最終,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向全黨正式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重大命題。經過延安整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已逐漸在全黨達成共識。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提出和全黨共識的達成,標志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體對客體對象的明確,也是主體發展逐漸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表現。這一時期,毛澤東等在《論新階段》等一系列文章和報告中,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客體對象的科學含義,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第一,馬克思主義是“引導我們認識革命對象與指導革命運動的唯一正確的方針”[41],是我們的行動指南。其指導地位的確立,“決不是因為馬克思這個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為他的理論,在我們的實踐中,在我們的斗爭中,證明了是對的”[42],是需要和滿足需要的契合。第二,要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觀察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立場與方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意義,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原則和方法應用于中國的具體問題上,就是要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靈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原則和方法來具體解決中國的問題。第三,要在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的結合中使馬克思主義具體化。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精神和科學方法,“去分析具體的環境,并從這種分析中去得出一定的行動方針”[43],成為適合中國發展實際的政策主張與策略口號。第四,要形成帶著中國特性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馬克思主義,使其成為具有民族形式、中國語言、中國作風和氣派的馬克思主義,并“使中國革命豐富的實際馬克思主義化”[44]。至此,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也就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體的中心任務。

(二)主體地位的實現

正確認識和實現主體的領導地位,是保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的政治基礎。就主體自身發展來說,其對于自身及內在的不同層級所具有的主體地位是否有明確和清晰的認識,是否已經認識到要在實踐中保證自身的主體地位,以及如何實現主體地位和實現的程度如何等,不僅影響著主體自身力量的凝聚、群體的發展、組織的建設、地位的認同等主體性建設問題,更關系著主體能否擔當起應負的歷史重任,關系著中國革命的未來走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在具體的社會實踐中,其主要表現為“在起領導作用的政黨共產黨、革命的階級無產階級和群眾即全體被剝削勞動者之間,必須建立正確的相互關系”[45]。一方面,作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要吸收本階級的一切優秀代表,經過頑強的革命斗爭和鍛煉而真正成為革命階級的先鋒隊;另一方面,也要通過本階級先鋒模范作用的發揮,密切聯系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和生產實踐,讓廣大人民群眾在共產黨的周圍緊密團結起來,使共產黨真正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只有這樣,黨才能在領導中國革命中獲得最大的支持、做最堅決的斗爭,進而爭取革命的最后勝利。在中國這樣的特殊國情和革命條件下,要實現主體的領導地位,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不能“忘記了無產階級的領導,忘記了人民大眾,忘記了農民”[46]

堅持無產階級的領導,是保證主體地位實現的根本前提。堅持無產階級的領導,實際上是通過堅持無產階級政黨——共產黨的領導來實現的。這主要在于,“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47],是無產階級中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先進部分。在黨的四大上,首次明確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強調中國的民主革命運動,必須最革命的無產階級有力的參加,并且取得領導的地位,才能夠得到勝利。隨著土地革命戰爭的展開,黨進一步認識到堅持無產階級領導權的重要性。在黨的六屆五中全會上,突出強調了黨在中國革命中的核心地位。指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首先直接依靠共產黨,依靠黨的正確的布爾什維克的政治路線和實際工作,依靠黨的行動上、思想上和政治上的一致,依靠黨員的布爾什維克的紀律,依靠黨領導群眾斗爭的能力。”[48] 經過土地革命的鍛煉和抗日戰爭的洗禮,黨進一步認識到在過去三個階段的革命戰爭中,“共產黨已經形成了對于革命戰爭的絕對的領導權。共產黨的這種絕對的領導權,是使革命戰爭堅持到底的最主要的條件。沒有共產黨的這種絕對的領導,是不能設想革命戰爭能有這樣的堅持性的”[49]。因此,實現中國革命的兩重任務,“都是擔負在中國無產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雙肩之上,離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50]。這表明,黨對主體核心地位的理論認識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新高度。正是隨著黨的核心領導地位被主體群體所接受和認同,以及黨的領導權威和主體地位在群眾中廣泛基礎的形成,使中國革命有了真正的領導核心力量。

注意啟發、引導和培育人民群眾的主體自覺,是保證主體地位實現的重要基礎。對于無產階級政黨來說,“不僅要善于領導自己的黨,而且要善于在這些群眾走向和轉向新立場的過程中領導他們”[51],真正喚起廣大人民群眾的主體意識,實現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在當時,這主要體現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廣大工農群眾革命主體意識的覺醒,特別是體現在不斷增強占中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群眾的主體自覺和地位認同等方面。自黨建立之日起,就開始注重爭取工人群眾的工作,積極深入廠礦、農村組織群眾進行關乎生活實際等的革命斗爭,開辦工人夜校、農民學校來宣傳革命思想、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領導工會、農民協會和共青團等黨團組織工作,極大地喚起了工農群眾的革命熱情。隨著土地革命的展開,黨在六大上進一步明確了“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強調在努力爭取廣大群眾的過程中,既要“爭取工人階級的大多數,使他們自己積極地贊助階級的先鋒——共產黨,信仰共產黨而且自覺地接受黨的指導”[52],也要正確區分和對待農民階級力量,以“鞏固無產階級在農民組織之中的指導作用”[53]。特別是在長期的農村斗爭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不僅解決了革命中的農民問題,還圍繞在農村環境中、以農民為主體的革命條件下形成了一系列關于如何進行土地革命、武裝斗爭、黨的建設等的重要思想,實際開創了無產階級領導的農民革命的嶄新局面。這使得廣大群眾的革命主體自覺逐步提高,革命的主體作用不斷顯現,廣大群眾的戰斗力、組織力和凝聚力日益增強。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無產階級具有極優越的條件來獲取最后的勝利。但領導權并不是天生地屬于中國共產黨,資產階級及整個第三營壘的人,也在用盡一切力量來爭取領導權”[54]。這主要表現為對革命領導權的爭奪,即資產階級領導革命還是無產階級領導革命的問題。可以說,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力爭領導權,力爭獨立自主,就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也就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大眾”[55],它反映的是全國大多數人民的要求和意愿,是中國革命發展的需要和歷史必然。經過大革命的洗禮,尤其是經過與各種錯誤思想的斗爭和比較之下,黨已經逐漸認識到“無產階級的政黨應該指導無產階級參加民族運動,不是附屬資產階級而參加,乃以自己階級獨立的地位與目的而參加”[56]。但是,在具體的革命的實踐中,如何在統一戰線中正確處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關系,保證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和黨在中國革命中的領導地位,則經過了抗戰時期黨對于統一戰線的生動實踐才逐步解決的。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總結了中國革命兩次勝利、兩次失敗中關于爭奪領導權斗爭的經驗教訓,提出和形成了堅持在統一戰線中要保持獨立自主的領導地位、力爭無產階級革命領導權等重要思想,強調既要反對“投降主義”,也要反對“關門主義”,始終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57] 原則,要求全黨“應依靠已得的陣地,糾正自己的弱點,發展我們的工作,使黨能在抗戰中起決定的作用”[58],實際明確了堅持黨對中國革命領導權的重要意義。正是經過黨同資產階級既聯合又斗爭的偉大實踐,實際教育和鍛煉了全黨,使中國共產黨日益成為領導抗戰走向勝利的中流砥柱,為黨領導人民群眾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

(三)主體作用的發揮

保證主體作用的有效發揮,是推動主客體有效互動的基本要求。從主體自身的發展來看,盡管在主體內有著不同的組成部分及群體代表,在各個部分與群體本身又有著各自不同的層級及主要成員和一般代表之分別,而主體在實踐中的作用方式、大小和結果也有著不同的表現,但這些差別和不同的存在并未影響主體的整體作用的發揮,恰恰是在經過主體內部的個體、群體和組織的共同合力來起作用的,以使主體作用的發揮達到最大。民主革命時期,黨正確認識了主體作用的目標、方向和指導思想,厘清了主體內各群體間的基本作用關系,逐漸建立起一套較為完善的促進主體作用正確發揮的有效機制,為保證主體作用的有效發揮提供重要條件。

第一,明確主體作用發揮的基本目標和根本方向。馬克思主義作為無產階級的革命理論武器,是以實現無產階級和人類的自由解放與全面發展為目標,通過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進而實現共產主義為奮斗方向。這樣,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中,必然是以致力于推動社會主義發展和共產主義的實現為指引的,也就規定了主體作用發揮的基本目標和根本方向。民主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比較和反思“一次革命論”和“二次革命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革命實際和發展規律,明確了“中國革命的歷程必須分兩步走”的重要思想,并著重明確了“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59]的重要關系,指明了中國共產黨的全部革命任務就是要完成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并準備在一切必要條件具備的時候把它轉變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階段上去,這就明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主體作用發揮的基本目標和實踐方向。

第二,堅持主體作用發揮的正確原則。這主要體現在如何認識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地位方面。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和科學方法,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和原則,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精神,“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從分析這些事實中找出方針、政策、辦法來”[60],切實反對照搬照抄革命經驗的“本本主義”錯誤。這就要求,在具體的革命實踐中,要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及兩者結合的重要性,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方法指導革命。既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思考方式和認知方法,學會“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真地研究中國的歷史,研究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對每一問題要根據詳細的材料加以具體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論性的結論來”[61]。同時,又要將馬克思主義同群眾生活和實際斗爭相結合,“把口頭上的馬克思主義變成為實際生活里的馬克思主義”[62],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

第三,堅持主體作用發揮的組織領導。其核心在于,在堅持黨的領導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這是主體建設中的根本組織要求。作為核心主體的中國共產黨,其自身的領導方式、思想理論、革命素養、組織作風等建設情況,對于整個主體作用的發揮具有根本影響。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人,以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以思想建設為重點引領,著重加強黨員的思想覺悟的鍛煉和提高,強調黨員“出身是一回事,進黨又是一回事,出身是非無產階級,進黨后是無產階級,他的思想、他的行為要變成無產階級的”[63],實際解決了黨內無產階級思想和非無產階級思想的矛盾問題,并以此為契機不斷推動黨的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作風建設,切實發揮黨員在廣大人民群眾和各條戰線上的先鋒模范作用。經過長期的革命斗爭,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擁有了自己的領袖,使全黨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形成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真正成為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的領導核心。

第四,構建起主體作用發揮的有效機制。其主要工作,就是要確立起一套有效調動主體各方力量的合作機制、工作方式和政策策略,以正確認識和處理各主體構成的內部關系和各主體間的關系,以及主體同其他政黨、階級、群眾的關系等。黨在領導革命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堅持從無產階級為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的聯合各革命階級的主體性政策和發展方式,建立了一整套正確對待和區分工人、農民、城市商人、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民族資產階級等各階級的革命原則,確立起一套正確的土地政策、政府民主政治制度和管理辦法、社會經濟發展政策以及游擊戰爭戰略戰術、根據地建設理論、武裝斗爭方針、統一戰線等方針政策。這不僅推動了主體間的有機互動,也促進了主體內部結構的優化和素質的提升,對主體力量的有效發揮提供了重要條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渡口区| 星座| 临泽县| 鄄城县| 新干县| 通海县| 理塘县| 泸州市| 比如县| 裕民县| 万山特区| 都兰县| 尖扎县| 丹棱县| 肇庆市| 诸城市| 岱山县| 哈密市| 东莞市| 沾益县| 南京市| 平凉市| 乌拉特后旗| 赣州市| 天津市| 纳雍县| 玉龙| 泰安市| 维西| 孙吴县| 塔城市| 页游| 全南县| 衢州市| 栾城县| 鄂温| 静海县| 崇明县| 孙吴县| 舟山市| 肥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