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深度學習的個人信用風險預測與管理研究
- 鄧飛飏
- 883字
- 2021-01-05 14:13:40
第三節 信用評價的價值
信用評價體系是一個國家、社會的基礎設施,有效的信用評價體系的建設可以有力地推動社會的發展。
第一,信用評價可以廣泛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減少信息不對稱,降低社會交易成本。不論是傳統的金融領域,還是新興的電子商務領域,都面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尤其是隨著人類生產生活的網絡化,在為金融交易、商業交易、社交等領域帶來便捷性的同時,也大大地減少了人與人面對面接觸的機會。新型的全流程線上“即申即貸”的互聯網信用貸款模式打破了傳統信用貸款線下“三親見”或者“四親見”的調查模式,在這種情況下,金融機構如何評價貸款申請人的信用狀況?電子商務的誕生打破了傳統線下實體店購物的商業模式,我們如何評價商戶的信用狀況?微信的誕生打破了傳統線下的人與人相識、交往的社交模式,也帶來了潛在的欺詐風險,我們在社交中如何判斷對方的信用狀況?各種線上新業務模式的出現,帶來的是信息不對稱的進一步增加,潛藏風險升高,因此,基于多維數據開展信用評價體系,有助于減少交易或者交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真正起到社會基礎設施的作用。
中國有句俗語“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小到一支筆、一本書的借用,大到汽車、住房的租用或者借用,都符合信用邏輯。
在現實的各個生產生活場景中,我們經常因為缺乏對承諾人信用的了解,而不得不采用一些對承諾人的約束手段。比如,酒店入住的押金、共享單車的押金、單位蓋章的收入證明等,這無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因此,如果我們有對承諾人基于廣泛的數據維度基礎上的信用評價手段,就可以減少生產生活中的成本。也就是說,基于多維度數據的信用評價可以應用于社會生產生活中存在承諾行為的各個領域。
第二,信用評價是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手段。通過建設社會信用評價體系,創新社會管理方式,建立“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的信用激勵機制,將信用評價結果作為享受社會公共服務、商業服務的準入門檻,讓守信者受到多方激勵,讓失信者處處受阻,從而大幅抬高個體在社會各個領域的失信成本,可以有效落實政府政策導向,引導文明、健康的社會風氣,減少社會管理成本,促進社會各領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