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言

一 問題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外有些輿論提出了“中國現代化還是不是社會主義”的疑問,有人說是“資本社會主義”,也有人干脆說是“國家資本主義”“新官僚資本主義”,甚至還有人說是“集權資本主義”,等等。毋庸置疑,以上各種論調都是極端錯誤的,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就是社會主義,絕不是別的什么主義,中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方向,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引,更是中國現代化實踐的創造性轉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1]實際上,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是由社會主義樣態所決定性地開啟的,它與資本主義樣態的現代化有著本質的不同。改革開放4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國加速融入全球化體系及其秩序重建,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新途徑,這種新途徑傳承了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文化基因,并在中國特色現代化實踐的基礎上實現了創新性發展,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魄力積極融進國際分工體系,并且開啟了“合作共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范式。“中國制造”為全球提供了物美價廉的商品,“中國消費”為世界提供了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推動者。隨著國際范圍內制造業的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中國的現代化開啟了“新工業化”的歷史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社會變革“窗口”,中國的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日益彰顯。中國所開創的互利共贏的現代化道路,卻被個別西方學者建構為一種關于“中國威脅”的國際話語,有的學者從“文明沖突”的觀念推演中,斷定以中國為代表的儒家文明必然沖擊西方文明秩序,有的學者從“大國興衰”的歷史演進中,認為崛起的中國必然引發世界秩序的沖突,還有的學者從“權力轉移”的理論建構中,判定中國崛起必然挑戰原有的國際政治體系。究其根源,西方話語關于“中國威脅”的理論建構,并不是依據中國改革開放的鮮活實踐,而是基于西方資本主義擴張的歷史經驗。當前時期的“逆全球化”行徑雖有抬頭,但世界各國合作發展的歷史趨勢不容阻擋。考察西方大國崛起的歷史,“霸權爭奪”有著特殊的時代背景和現實根源,但當前日臻完善的國際分工和全球市場,決定了跨區域一體化發展才是世界各國互利共贏的正確抉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意在實現“人人參與的全球化”,推動沿線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共同融進民族復興的歷史進程,進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順應了各個國家追求合作共贏的世界潮流。

中國的社會主義分配體制改革,從打破收入分配的“大鍋飯”起步,以共享改革開放的發展成果為宗旨,以滿足每一個人的發展需求為目標。“平均主義”的分配模式從根本上缺乏提升市場經濟效率的活力,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成果顯著,社會主義分配正義原則在實踐中逐步深化,從“按勞分配”原則到“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原則,再到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分配觀念實現了華麗轉身,較好地適應了市場經濟轉型的現實需要。毋庸置疑,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分配原則往往引發社會財富的貧富分化以及社會不平等現象,一些發達國家實施的社會保障政策也沒能改變社會階層日益分化的狀況,國內指責市場經濟的聲音時有起伏。中國的貧富分化當然與市場分配體制息息相關,但國內居民財富差距拉大的根源,并不在于“過度市場化”或者“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問題,而在于部分政府職能部門的不作為、亂作為、乃至權力尋租亂象。只有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中國的“按生產要素”分配機制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效用。提升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是深化改革的普遍共識。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地推進“按生產要素”分配體制機制改革,充分發揮勞動、資本、土地、技術、信息以及管理等生產要素的活力,實現我國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我們必須履行好再分配調節職能,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辜負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期待。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

中國的現代化始終堅守命運與共的方向,牢牢把握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價值導向。社會主義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改革開放政策“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2],但其根本旨歸,是要“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3]。黨和政府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精神文化層次不斷提升、獲得感顯著增強。中國的社會主義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傳統,它傳承的是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集體主義思想,與西方的個人主義邏輯相反,中國人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注重依賴集體的力量完成某種目標,進而言之,中國人追求的是日臻完善的“大同世界”,而不是咄咄逼人的“霸權秩序”。現代資本文明引以為傲的無止境競爭,推動著現代社會無止境的擴張和破壞,因而中國現代化承擔著開啟一種新文明類型的歷史任務,理所當然地訴諸“集體的力量”來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國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致力于推動構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當今時代,各國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唯有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人類才能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中國始終秉持正確義利觀,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支持多邊貿易體制,推進大國協調合作,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以“一帶一路”合作為契機,打造了國際協作新平臺,增添了共同發展新動力,有助于形成命運與共的人類共同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车县| 昭平县| 平利县| 郧西县| 正阳县| 大安市| 慈利县| 阳西县| 绥芬河市| 烟台市| 永仁县| 萍乡市| 威信县| 高阳县| 璧山县| 孟州市| 康保县| 稷山县| 溆浦县| 南丹县| 天峻县| 古交市| 宝应县| 财经| 盈江县| 泌阳县| 社会| 巩义市| 沧州市| 米易县| 当阳市| 南宫市| 吴忠市| 分宜县| 乡城县| 通州市| 安丘市| 潮安县| 开阳县| 江城| 康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