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中國革命地位凸顯

“東方”,是一個有著地緣和經濟政治雙重含義的概念。從地緣意義上講,“東方”是指處于地球東半球的亞洲國家;從經濟政治概念上說,“東方”指處于前資本主義階段的民族或國家,以同西歐資本主義社會對應。在18世紀末西方古典經濟學那里,“東方”被作為代表當時中國與印度社會存在的一種特有經濟范式,首版于1776年的亞當·斯密的名著《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就是如此。“東方”一詞在某種意義上說,也體現了西方中心的蘊意,是隨西方人地域活動范圍的擴張而不斷變更的流變概念,就如16—17世紀歐洲國家向東方進行殖民擴張時,按照距離遠近,把東方地區分為近東、中東、遠東三大部分。在共產國際和蘇俄的視野中,以及后來他們所關注的革命實踐來看,東方國家的革命或者遠東國家的革命,最重要的是中國、日本這兩個國家。

日本與俄國是宿敵,十月革命后參與了對蘇俄的直接武力干涉,是對蘇俄的巨大威脅。日本以“地理鄰近”“特殊關系”為輿論,制定所謂“大陸政策”,在吞并朝鮮、中國臺灣等地之后,目標指向中國東北和俄國遠東地區。十月革命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俄國的干涉中,日本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在帝國主義武裝干涉蘇俄的活動中,日本向西伯利亞東部派出的軍隊數量最多。因為他們認定,奪取西伯利亞,是保持自身利益的“最方便的一著”[66]。1918年4月5日,日軍借口“保護”日僑,在海參崴登陸,外國武裝干涉蘇俄遠東地區由此開始。從1918年8月到10月,日本通過海路和陸路派遣了7萬多名干涉軍,占領了從海參崴、伯力到赤塔的鐵路沿線地區和重要城鎮。“在日本兵身上,個個藏有統帥部發給的俄文小詞典,其中,‘布爾什維克’一詞謬釋為‘野獸’,下注應當消滅字樣。”[67]列寧在給海參崴蘇維埃的電報中說:“我們認為局勢十分嚴重,因而決然地警告同志們。不要存在幻想,以為日本人也許會進攻。進攻是不可避免的。協約國所有國家都可能幫助日本人。”[68]同一天,列寧在莫斯科舉行的群眾大會上強調指出:“我們現在正處于革命最艱難的年月……德國人要扼殺我們,日本人在向我們進攻。”[69]后來,在紅軍節節勝利面前,美國于1920年1月至4月撤兵。日本政府于1920年1月和3月兩次發表聲明為繼續武裝干涉辯解,詭稱這是為了“維護和平”“保護僑民”“自衛”以及“保衛西伯利亞交通自由”。接著,以“廟銜事件”為借口,日軍于1920年6月占領了整個阿穆爾省,以后又占領了庫頁島北部。蘇俄遠東共和國成立后,日本操縱反動勢力發動政變,建立了麥爾庫洛夫傀儡政權。其后,日本與遠東共和國進行了一系列的交涉談判,凸顯長期控制遠東共和國的政治野心。

在遠東各國中,帝國主義的日本國內尚不具備爆發革命的直接條件;朝鮮則處于日本的殖民統治之下,且國家太小,即使發生革命,影響也不會很大。中國是世界人口和資源大國,是蘇俄的近鄰,是帝國主義武裝干涉俄國的重要基地,其一舉一動,影響到整個遠東的形勢,這就決定了中國革命對蘇俄有著特殊的重要作用。另外,中國是幾個帝國主義國家爭奪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各種矛盾的匯合點,因而也是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的薄弱環節,中國革命有可能首先取得反帝斗爭的勝利。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內無民主制度,外無民族獨立,政局混亂,派系林立,“日益加劇的內部糾紛孕育著對蘇維埃政權有潛在好處的大規模革命”[70]。如果能推進中國革命并取得勝利,就能粉碎帝國主義東方體系,打破帝國主義對蘇俄的包圍和封鎖,改變蘇俄孤立的國際處境,成為支援俄國革命的強有力的支持力量。所以,在西方無產階級革命處于低落的情況下,中國革命就有了接替西方、支援俄國革命和打擊帝國主義的作用。

中日關系的緊張,自然成為蘇俄防范日本的外交政策中的有利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考慮到歐洲列強忙于相互廝殺,日本認為向中國擴張的“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已經來到。隨著1915年日本逼迫中國簽署“二十一條”、1919年在日本的強硬要求下巴黎和會決定把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等,中國國內的反日情緒日趨高漲。《民國日報》連續多日以《日本恫嚇我國之惡潮》為題,揭露日本在巴黎和會上的行徑。知識分子開始在報紙上呼吁民眾,對于日本在巴黎和會上的無理脅迫,“吾民咸不能承認”[71]。因此,1920年9月,俄共(布)遠東局海參崴分局領導人、俄羅斯聯邦駐遠東全權代表維連斯基—西比利亞科夫把俄共(布)中央政治局給他的指示歸納為四條,其中的第一條就是:“我們在遠東的總政策是立足于日美中三國利益發生沖突。”他因此指出:“鑒于我們一直需要‘組織同日本帝國主義的斗爭’,我利用自己的‘使者地位’在完成其它任務的同時,堅持在東亞各國人民當中開展共產主義宣傳的工作。”[72]日本強索中國的山東,又企圖長期占領并割取直至貝加爾湖的蘇俄遠東地區,從而成為中蘇最兇惡危險的敵人。這是蘇俄重視中國,準備與之結盟的客觀基礎。建立中蘇同盟,進而推進東方革命,成為蘇俄擺脫孤立地位和推進世界革命的雙重戰略需要。正所謂:“為接壤固圉計,為敦好合力計,又為遏絕公敵野心計。”[73]

十月革命爆發和蘇維埃政府誕生的消息,迅即在中國傳開。時人評論道:“桐葉落而天下驚秋,聽鵑聲而知氣運。”[74]“十月革命爆發后的第三天,消息便登在中國的報紙上。”[75]國內媒體紛紛報道俄國形勢的巨大變化,有分析革命爆發的原因[76],有描述革命發生的過程[77],有報道政府消息[78],有描述民眾生活[79],有評論政局[80],有分析革命帶來的外交關系變化[81],等等。1918年5月27日,上海《民國日報》發表文章指出:“俄國新政府所注意者,惟在排除資本家之壟斷與官吏之強暴而已,至屬地問題則亦以放任主義,力反前專制政府壓迫之政策,務使人民悉登樂土……于中國則深憾專制官吏壓制人民而施以相當之忠告,于可見民主政策,決無侵略主義摻雜于其間。倘欲臻世界和平,必民主政策大盛,方可企圖。蓋政權操諸少數,則思國家如私產,恒思侵略,以事拓張,小之起一國之紛亂,大之擾世界之和平政權公諸國民,則一意提倡民生主義,自無余地侵擾鄰邦,而和平之基肇矣。”

以孫中山為首的民族革命政黨——中國國民黨(以下簡稱國民黨,筆者),也把目光投向新生的蘇維埃國家。幾十年后,宋慶齡寫道:“我記得三十二年之前,當蘇聯的十月革命震撼了整個世界,這個人類史上最偉大的事件遭受到一切帝國主義者的造謠誣蔑的時候,孫中山首先指出:‘自從有了俄國革命,世界人類便生出一個大希望。’”[82]1918年1月,孫中山談道:“此后我國形勢,應注意于西北,若俄國現在之革命政府能穩固,則我可于彼方期大發展也。”[83]1918年夏,孫中山致電蘇俄政府和列寧,對蘇俄革命“表示極大的敬意”,并“希望中俄兩國革命黨團結一致,共同奮斗”[84]。1920年孫中山與俄方使者吳廷康[85]會見時,對于如何將中國革命與俄國革命聯系起來,孫中山“深感興趣”。在抱怨“廣州的地理位置使我們沒有可能與俄國建立聯系”的同時,孫中山“詳細地詢問是否有可能在海參崴或滿洲里建立大功率的無線電臺”,以便取得廣州與俄國的聯系。[86]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19年7月25日,蘇俄副外交人民委員加拉罕發表《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對中國人民和中國南北政府的宣言》后,中國各界反映熱烈。[87]全國報界聯合會致電蘇俄政府,電報稱:“我們接俄國勞農政府很公正而有力的通牒,無任歡喜。我們謹代表中國的輿論,對于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蘇域共和國人民表示最誠懇的謝意。希望中俄兩國人民在自由、平等,互助底正義下面,以美的友誼,致力于芟除國際的壓迫及國家的、種族的、階級的差別。”全國學生聯合會致電蘇俄政府,表示“用極誠懇的心意,奉復于我們親愛的俄羅斯國民及其新創造的共和政府之前:你們這一次的大舉動,足為世界革命史開一新紀元,我們實在是欽佩得很。至于對于最近你們在致我儕的通牒中所表示之盛意,尤覺無限感謝。我們自當盡我們所有的能力,在國內一致主張,與貴國正式恢復邦交;并敢以熱烈的情緒,希望今后中俄兩國人民在自由、平等、互助的正義方面,以美滿的友誼勠力于芟除國際的壓迫,以及國家的種族的、階級的差別,俾造成一個真正平等、自由、博愛的新局面”。此外,全國各界聯合會、中華實業協會、中華勞動公會、中國工人聯合會等都分別致電蘇俄政府。[88]

防遏日本的外交戰略、中國各界活躍分子對十月革命的積極反應,以及與蘇俄擁有漫長邊界線的地緣政治因素等,使得共產國際、蘇俄領導人把推進中國革命作為其重要的戰略方針之一。

列寧早就注意到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革命。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后不久,列寧就指出:“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具有世界意義,它將給亞洲帶來解放,使歐洲資產階級的統治遭到破壞。”[89]針對孫中山1912年4月1日《在南京中國同盟會會員餞別會的演說》,列寧于1912年7月發表了《中國的民主主義和民粹主義》一文,對孫中山的思想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孫中山的綱領的字里行間都充滿了戰斗的、真誠的民主主義。它充分認識到‘種族’革命的不足,絲毫沒有忽視政治問題,或者說,絲毫沒有輕視政治自由或容許中國專制制度與中國‘社會改革’、中國立憲改革等等并存的思想。這是帶有建立共和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義。它直接提出群眾生活狀況及群眾斗爭問題,熱烈地同情被剝削勞動者,相信他們是正義的和有力量的。”[90]1913年3月,列寧在《馬克思學說的歷史命運》一文中論述了中國、土耳其和波斯革命的國際意義。文章指出:“當機會主義者還在對‘社會和平’贊不絕口,還在對實行‘民主制’可以避免風暴贊不絕口的時候,極大的世界風暴的新的發源地已在亞洲出現。繼俄國革命之后,發生了土耳其、波斯和中國的革命。我們現在正處在這些風暴以及它們‘反過來影響’歐洲的時代。”[91]

在1912年至1913年間,列寧還陸續撰寫了《新生的中國》《中華民國的巨大勝利》《亞洲的覺醒》《落后的歐洲和先進的亞洲》《中國各黨派的斗爭》等文章。在這些文章中,列寧高度評價了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民主派的活動,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意義。“先進文明的歐洲對中國的新生不感興趣。4億落后的亞洲人爭得了自由,開始積極參加政治生活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可以說已經從沉睡中醒來,走向光明,投身運動,奮起斗爭了。”[92]“現在中國的政治生活沸騰起來了,社會運動和民主主義高潮正在洶涌澎湃地發展。”[93]他精辟地分析了當時的革命形勢,也尖銳地指出了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所存在的缺點和弱點。列寧寫道:“這個黨的弱點是什么呢?弱點是它還不能充分地吸引中國廣大人民群眾參加革命。中國無產階級還很弱小,所以沒有一個能夠堅決而又自覺地將民主革命的斗爭進行到底的先進階級。由于沒有無產階級這個領導者,農民非常閉塞、消極、愚昧、對政治漠不關心。雖然革命推翻了舊的腐朽透頂的君主制,雖然共和制取得了勝利,但是中國卻沒有普選權!國會選舉是有資格限制的,只有那些擁有將近500盧布財產的人才有選舉權!由此也可以看出,吸引真正廣大的人民群眾來積極支持中華民國這件事還做得很差。如果沒有群眾的這種支持,沒有一個有組織的、堅定的先進階級,共和國就不可能是鞏固的。”[94]同時,列寧在這些文章中還滿懷信心地展望中國的未來,相信中國無產階級將會成長起來,成為民主革命的領導者,使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出現一個嶄新的面貌。

十月革命后,蘇維埃政府進一步加強了與孫中山的聯系。1918年8月1日,契切林致函孫中山,一方面對孫中山這位“1911年起在特別困難的條件下繼續帶領中國勞動群眾反對奴役者——中國北方的和外國的資產階級以及帝國主義政府——的偉人表示敬意”,另一方面,代表俄國勞動階級呼吁與中國人民“共同斗爭”。契切林在信中說:“我們的成功,就是你們的成功,我們的滅亡也就是你們的滅亡。”[95]1920年10月30日,契切林再次致函孫中山:“貴國正堅定不移地前進,貴國人民自覺地走上同帝國主義對世界的沉重壓迫進行斗爭的道路。謹祝你們取得偉大成功,中國兄弟們,行動起來吧!壓迫你們的勢力在一天天衰落下去。請再稍等一等,你們勝利在望。但是也不要浪費時間。應當立即恢復我們兩國的貿易關系。不應放過任何一個機會。愿中國堅定地走上與我國友好的道路。”[96]

除此之外,蘇維埃還通過旅俄華工聯合會,加強與孫中山等的聯系。旅俄華工聯合會成立于1918年12月中旬,在彼得格勒由中華旅俄聯合會改組而成,領導人為劉澤榮。中華旅俄聯合會是俄國華人學、商、工三界的團體,1917年4月18日成立并設干事會于彼得格勒。其宗旨是:“聯絡旅俄華人;對于旅俄華人之行動,凡在法律范圍內者,當竭力以輔助之。”[97]十月革命前,該會曾派出代表參加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工商部、內務部和市政府所召開的有關救濟華工問題的會議,為協助華工回國做了許多工作。改組后的旅俄華工聯合會以擁護布爾什維克黨、擁護列寧的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和實踐、維護華工的合法權益為宗旨,號召中國人民繼續進行反對中國北方賣國政府的斗爭,并同所有亞洲無產階級建立緊密的聯系,組織工農兵代表蘇維埃,在協約國可能進犯蘇俄時加速工人階級的總發動。旅俄華工聯合會成立之前,列寧還特地接見了劉澤榮等人。

1920年6月,旅俄華工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第三次代表大會,列寧和孫中山當選大會的名譽主席,二人的肖像懸掛在大會的主席臺上。契切林在大會上明確地指出:旅俄華工聯合會應該“成為中國現有運動與未來運動之間的樞紐”[98]。劉澤榮則在長篇發言中說:“有覺悟的中國民眾正緊張地探索擺脫悲慘境遇的道路。民眾的目光集注于老練的中國革命領袖——孫中山的身上。”[99]會后,劉澤榮還以大會的名義給孫中山發去兩封電報。其中的一封請孫中山轉全國同胞、公會、政黨,電報請求:(1)協助中國青年的革命事業,以排除其敵人;(2)即行承認蘇維埃勞農共和國,并反對帝國主義干涉蘇俄;(3)立即派正式代表與蘇俄談判建立外交關系;(4)設法使在俄僑民之欲回國者,歸途無阻。另一封則是發給孫中山個人的,電報稱:“第三次全俄華工大會,代表數萬名遠離祖國而不能直接參加新中國建設但熱情關注您孜孜不倦堅韌不拔的革命活動的工人,決定選舉您和世界解放運動的領袖列寧同為大會名譽主席。大會議決邀請您前來俄國,以便使我們有機會直接了解您,中國革命領袖的思想。”收到電報后,孫中山給予了回復。他告訴遠離祖國的華工說:“目前中國只不過名義上是一個共和國,而政權卻掌握在帝制集團和軍人集團手中,人民尚未得到自由”,對中國的這種現狀,孫中山表示“應該進行一次革命來掃蕩這些統治集團”[1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柘荣县| 竹溪县| 五河县| 莱州市| 陇西县| 枞阳县| 灵武市| 顺平县| 邳州市| 桃江县| 普格县| 双辽市| 恩平市| 龙胜| 和林格尔县| 肇源县| 靖江市| 海林市| 井研县| 仪陇县| 黑河市| 邹城市| 安阳市| 黄陵县| 长春市| 十堰市| 中宁县| 聂拉木县| 平邑县| 南木林县| 临西县| 阿拉尔市| 图木舒克市| 始兴县| 青浦区| 黎城县| 石林| 淳化县| 湘潭市| 凤阳县| 类乌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