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和親政策

唐朝采取與周邊兄弟民族統治者和親的政策,為化干戈為玉帛,緩和緊張關系,開展更緊密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增進了解和友誼,并對自身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唐蕃和親,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的先后進藏就是成功的范例,雙方由此而確立的新型關系,為青藏高原地區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了深刻而長遠的影響,同時也為西藏地方納入元朝中央王朝的行政管轄之下奠定了基礎,是中國各民族友好交往史上的重要一頁,也是各民族共同締造中國,形成中華民族共同文化過程中的重要一步。

(一)不論是在雙方戰爭時期,還是和好時期,唐朝方面都充分肯定了“和親”所發揮的緩解沖突、增進經濟文化交流的作用

唐玄宗撰寫的《親征吐蕃制》稱:“爰自昔年,慕我朝化,申以婚姻之好,結為甥舅之國。歲時往復,信使相望。繒繡以益其饒,衣冠以增其寵。”[1]中宗撰寫的《金城公主出降吐蕃制》,內有“太宗文武圣皇帝德侔覆載,情深億兆,思偃兵甲,遂通姻好,數十年間,一方清凈。自文成公主往嫁其國,因多變革。我之邊隅,亟興師旅,彼之蕃落,頗聞彫弊。頃者贊普及祖母可敦酋長等,屢披誠款,積有歲時,思讬舊親,請崇姻好。鑫在公主,朕之少女,長自宮闈,言適遠方,豈不鍾念。但朕為人父母,志恤黎元。若允誠祈,更敦和好,則邊土寧晏,兵役休息。遂割深慈,為國大計,受筑外館,聿膺嘉禮。彼吐蕃贊普即以今月二十七日進發,朕親自送于郊外。”[2]

(二)吐蕃對雙方的和親政策也持積極肯定態度

《舊唐書》記述了松贊干布在獲得唐朝許嫁公主時的興奮喜悅心情,自稱“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當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3]晚期的藏文史書則用較大的篇幅記述,甚至演繹文成公主進藏的故事,既有大臣噶爾以智慧通過唐朝皇室測試的“五難婚使”的故事,文成公主經過日月山、倒淌河的傳說,又有拉薩城官民百姓猜測文成公主從哪個方向入城的熱鬧景象,更有文成公主帶去植物種子,安設水磨,教民紡織的種種故事。[4]文成公主是化干戈為玉帛,給西藏帶來諸多物質和精神文明的使者,也是傳遞兩地人民友誼的使者的象征。和親不能消弭雙方的戰爭,卻大大緩解了雙方的武裝對抗,特別是為兩地搭建起一條溝通交流的有效平臺,公主更成為這種聯系的紐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川县| 灵山县| 方山县| 田阳县| 潜江市| 威宁| 靖宇县| 鹿泉市| 沧州市| 景宁| 长宁区| 阿图什市| 宣武区| 莱阳市| 陆丰市| 云南省| 江川县| 应用必备| 西宁市| 紫阳县| 华容县| 古丈县| 北京市| 彭阳县| 岱山县| 承德县| 建阳市| 新营市| 海口市| 达日县| 九龙坡区| 湘潭市| 萨嘎县| 安义县| 武隆县| 湘潭市| 北海市| 遵义市| 旌德县| 乐业县| 宣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