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基于銀行信貸的專利權質押融資相關理論及其特點分析

(一)專利權質押融資相關理論分析

1.交易成本理論

交易成本理論(Transaction Cost Theory)最初由Coase提出,其對企業的本質進行了解釋。Williamson發展了Coase的理論,分析了交易成本的來源,包括有限理性、投機主義、資產專用性、不確定性和復雜性以及信息不對稱等方面的因素,并通過對交易成本的系統化研究,給出了交易成本的類別化定義,總的來說,交易成本主要由搜索成本、信息成本、議價成本、決策成本、契約成本和監督成本等構成。在信貸融資領域,最早由Barro(1976)研究了融資擔保物(Collateral)的經濟功能、交易成本以及對利率和貸款規模的影響,提出了關于信貸融資擔保的交易成本理論(梁鴻飛,2003)。Barro認為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資金借出方對擔保物的估值顯著低于資金借入方的估值。通過理論推導,發現在競爭性的信貸市場環境下,借款利率隨著擔保物處置成本增加而上升,其研究雖然沒有提到專利權作為擔保物的問題,但在實踐過程中,專利權存在價值波動大、流通性差、不易變現等問題,同時在專利權質押融資過程中,銀行等金融機構還要求企業提供有關專利權的法律評估和價值評估報告,這些額外的中介費用都會導致專利權質押前置程序的交易成本大幅提高,在市場環境下,銀行對專利權質押貸款利率也相應在貸款基準利率基礎上有較大提高(一般情況下上浮20%~30%),交易成本理論從一個角度闡釋了企業利用專利權開展質押在純市場條件下可能產生的融資貴問題。

2.委托代理理論

委托代理理論(Principal-agent Theory)建立在非對稱信息博弈論的基礎上。非對稱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的是某些參與人擁有但另一些參與人不擁有的信息。信息的非對稱性可從以下兩個角度進行劃分:一是非對稱信息發生的時間,二是非對稱信息的內容。從非對稱發生的時間看,非對稱性可能發生在當事人簽約之前(ex ante),也可能發生在簽約之后(ex post),分別稱為事前非對稱和事后非對稱。研究事前非對稱信息博弈的模型稱為逆向選擇模型(adverse selection),研究事后非對稱信息的模型稱為道德風險模型(moral hazard)。Stigliz和Weiss首先將委托代理理論引入商業銀行信貸市場(費倫蘇,2008)。信貸市場上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這種不對稱表現在,信貸市場上的借款者擁有自己的用貸風險程度和能否按期還貸的私有信息,商業銀行由于不能準確地了解借款企業的風險類型或質量類型,只能對所有的借款企業收取固定的利率。隨著貸款利率的提高,偏好低風險、具有良好資信的借款企業將逐漸退出信貸市場,利率正向選擇效應遞減,而那些偏好高風險、資信較低的借款者仍愿意以高利率借款,利率的反向選擇效應遞增,同時貸款違約的概率逐漸加大。信息不對稱問題會使得理性的銀行作出優先給資信程度高的借款者貸款、限制或不給高風險借款者貸款的決策,這導致信貸配給(credit rationing)出現。專利權質押融資某種意義上也屬于高風險的信貸融資,專利權質押融資在談判開始前,由于專利權的高度專用性,其法律權屬的穩定性、超額獲利能力和超額獲利時間以及變現能力等信息的不完全使得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程度高于實物資產抵押融資,容易產生逆向選擇風險;授信之后,企業是否按照授信合約合理使用信貸資金仍存在疑問。專利技術保護程度、技術進步速度以及專利權市場價值的變化情況很可能由于監督不到位而產生道德風險。中小微企業利用專利權進行質押所遇到的融資難題很大程度上可以歸結為信貸配給問題。

3.科技金融理論

通過“交易成本理論”和“委托代理理論”,我們基本可以解釋中小微企業利用專利權進行質押所遇到的融資貴和融資難問題的理論成因。張靜琦等(2000)基于信貸配給問題,主張政府進行干預,強調政府在信貸市場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指出在信貸市場運行機制的設計上,政府應扶持對社會有益的風險項目,增進社會福利。在此,為有效破解專利權質押融資難題,我們引入科技金融相關理論。科技金融作為科技產業與金融產業的融合體,強調以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以金融創新輔助科技創新。趙昌文等(2009)認為科技金融是促進科技開發、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與金融服務的系統性、創新性安排,是由向科學與技術創新活動進行融資的政府、企業、市場、社會中介機構等各種主體及其在融資過程中的行為活動共同組成的一個體系,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和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同時提出科技金融的“5I”規律(創新、投入、一體化、制度化和國際化)。此外,薛瀾、俞喬(2010)提出要突出強調科技金融的一體化和國際化規律。洪銀興(2011)指出科技金融包含兩個方面,一是由風險投資家提供,涉及股權融資以及相應的股權交易市場的直接的科技金融;二是涉及銀行提供信用的間接的科技金融。汪泉、史先誠(2013)認為科技金融具有定向性、融資性、市場性和商業可持續性等特點。譚祖衛等(2014)提出科技金融包括政府扶持、科技貸款、科技擔保以及科技保險等科技與金融結合方式,并認為技術資產的信用化和證券化是科技金融的本質,專利權法律和技術方面的特殊性(如專用性、依賴性、低流動性等)使其在資產信用化過程中由于風險較高而面臨諸多難題。李希義等(2010)提出可以借鑒國際經驗:政府采取風險補償措施,由國家設立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專項基金,提高商業銀行的積極性,放寬貸款期限,放大貸款規模。程守紅等(2013)認為在目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相關制度和市場環境不完善的情況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貸款風險主要由銀行等融資服務機構來承擔,金融融資機構的積極性很難提高,政府引導下的市場化模式是我國現階段和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較好的選擇。在國家層面,2014年《關于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 加強和改進知識產權管理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企業利用專利權質押融資提供明確的科技金融政策支持。《意見》提出綜合運用政策手段支持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運用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引導市場主體創造和運用知識產權;鼓勵金融機構繼續創新開發專利保險試點等新型金融產品和服務,對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支持,通過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對科技成果轉化貸款給予風險補償,促進知識產權成果產業化。在國家政策和地方政府配套措施對專利權質押融資提供大力支持的同時,有學者提出,科技金融應該立足于政策引導而不是包辦,完全市場化的運營模式是發展方向。房漢廷(2010)認為,科技金融要在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之間建立起穩定、有效的風險分擔和收益分享機制,當科技創新活動進入穩定和成熟期后,市場金融完全可以與之匹配,其就不再需要科技金融的支撐。徐莉(2013)認為從國際市場看,大多數發達國家的質押融資雖然有政府機構的介入,但其介入程度都遠遠低于我國,他認為政府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形成初期固然需要進行扶持和引導,但政府更應該促成該模式盡快完成向完全市場化的轉變。基于我國現階段知識產權保護情況、創新條件、信用條件以及技術產權交易環境等多方面的限制,專利權質押融資應注重服務平臺,注重法律法規、財政、信用、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建設(程守紅等,2013),通過政策引導、機制建設、環境完善,實現專利權質押融資業務的市場化發展。

(二)專利權質押融資特點分析

1.專利權質押與實物資產質押比較特點分析

(1)質押標的不同。專利權質押本質是以其財產權進行質押,而且這種財產權是無形的。專利權立法本質上是鼓勵技術創新,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并使專利持有人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在一定時間內對其所創設技術方案的實施擁有壟斷權。雖然專利權可以帶來超出社會平均報酬率的收益,但專利權作為一種無形財產,其價值必須通過商業化開發或產業實施才可以體現,如果有些專利技術在實踐中得不到實施,那么其經濟價值就很難體現,因此,債權人在專利權質押融資過程中,需要承擔較高的市場實施風險。而實物資產作為抵押物,由于其價值的實現不需要通過中間過程的轉化,而且權利人可以較為方便地通過市場租賃、轉讓(包括清算)等方式對該實物資產行使權利,因此,接受實物資產抵押的債權人的風險遠低于專利權質押中債權人所承擔的風險。

(2)專利權具有特殊的時間和地域屬性。專利權具有特殊的地域性和時間性。所謂的時間性是指專利權只在法律規定的有效期內有效,一般發明專利最長保護期限為20年,而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保護期限最長只有10年,而且均從專利申請日算起,到期則不能續延,因而變為公知技術,喪失獲得超額收益的能力;地域性是指該專利只在一個特定的地理區域內是受保護的,如果超過法定期限或超出特定的地理范圍內,專利技術的壟斷權將不再受法律保護,這也就是眾多跨國企業進行全球專利布局的原因。地域性也是專利權區別于實物資產的重要法律特征。因此,質權人必須充分考慮時間性和地域性對專利有效性以及其價值的影響,否則擔保債權的目的可能落空。而在實物資產抵押中,評估機構只需要說明在特殊市場情況下的變現風險對實物資產抵押價值的影響,而無須考慮抵押資產的地域性和時效性。

(3)質權的風險大小不同。實物資產雖然也存在一定價值波動風險,但當整體經濟態勢良好,市場波動幅度相對較小,風險基本可控,尤其是當實物資產的價值波動威脅到債權人利益實現的時候,債權人可以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及時要求出質人轉讓該實物資產,從而保護其債權的實現。因此,實物資產債權實現風險相對比較小,而使用專利權作為質押物時,質權實現風險相對大得多,一方面,專利的價值構成因素較為復雜,對其價值準確量化評估比較困難;另一方面,專利權的排他性和交易市場相對狹小等問題,造成其快速變現困難,質權的實現面臨更高的風險。

2.專利權質押與其他權利質押比較特點分析

(1)設質的方式不同。匯票、本票、支票、存款單、債權、股票、提單及其他有價證券作為設質標的,需要將相應的權利憑證交付質權人占有,這是因為債券、股票、票據、提單和其他權利憑證本身就代表一定的經濟利益,擁有該權利憑證即證明擁有該權利證書所標示的經濟權益,專利權證書僅僅證明債務人存在一定的債權,而不是其處置權利的憑證,專利權質押需要向國家知識產權局進行質押登記。

(2)質押財產的價值確定不同。匯票、本票、支票、存款單、債權、股票、提單等,本質上是債權人的利益,其權利價值的大小直接反映在權利憑證的價值上,有沒有價值,不是難以確定的問題,同時價值波動的問題也很好解決。股票的價值雖然有一定的波動,但正常市場條件下波動幅度有限,而專利證書上的權利價值無法通過其憑證獲得,必須通過技術產業化或轉讓才能實現。總體而言專利權的價值受法律、營銷、創新程度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溆浦县| 莱州市| 阿坝| 江陵县| 江陵县| 华宁县| 宁城县| 阜南县| 宜阳县| 赫章县| 神木县| 台东市| 旅游| 吉林省| 芦溪县| 天峨县| 凤翔县| 望奎县| 长兴县| 台前县| 韶山市| 兴文县| 马山县| 林甸县| 金秀| 东乡县| 五大连池市| 荔浦县| 界首市| 万山特区| 彭州市| 太仆寺旗| 石阡县| 迁安市| 广河县| 白山市| 安多县| 射洪县| 乐陵市| 桃园县| 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