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藏族人口相關數據分析研究
- 王娜
- 1244字
- 2020-12-10 15:57:01
四 西藏人口的年齡結構
人口年齡結構也是反映人口現狀的重要方面,在人口再生產中起重要作用,是判斷人口變動趨勢的主要依據。
(一)人口再生產類型
人口學家桑德巴依據0~14歲、15~49歲、50歲及以上年齡組人口的比重不同,將人口的年齡構成劃分為增加型、穩定型和減少型,來確定人口的再生產類型。[6]增加型人口低年齡人口比重大、出生率高、人口發展慣性大;穩定型人口處于平衡狀態,人口既不增加也不減少;減少型則與增加型正好相反。“六普”全區總人口中,0~14歲的人口為731684人,占總人口的24.37%;15~49歲的人口為1825354人,占總人口的60.80%;5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45127人,占總人口的14.83%;同“五普”相比,0~14歲人口所占比重下降了6.82個百分點,50歲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上升了0.65個百分點。從近三次人口普查看,0~14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15~49歲人口比重逐步上升,5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基本穩定,各項指標更接近于穩定型(見表1-4)。
表1-4 西藏人口年齡構成及人口再生產類型
(二)人口年齡金字塔
根據“六普”西藏男女各年齡組人口構成比例繪制而成的“人口年齡金字塔”(見圖1-3)觀察,底部0~4歲和10~14歲兩個年齡組較接近而呈收縮狀態,20~29歲年齡組最寬,說明20世紀80年代人口增長較快,從0~59歲幾個年齡組看,塔身較寬,說明這幾個年齡組人口數量較多,未來人口增長勢頭依然旺盛,也體現出西藏人口年齡結構較輕的特點。從人口年齡結構數據來看,全區常住人口中,0~14歲的人口占24.37%,15~64歲的人口占70.53%,65歲及以上的人口占5.09%,15~64歲的人口比重最大,也說明了西藏勞動力資源豐富,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但同時就業壓力也相對較大;盡管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較“五普”提高了0.34個百分點,但提高的幅度并不算大,全區年齡結構是合理的。
圖1-3 “六普”西藏人口年齡金字塔
數據來源:《西藏自治區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第1冊),第461~463頁。
(三)老年人口
“六普”數據顯示,西藏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230365人,占總人口比重的7.67%,比“五普”時增加了35542人,比重增加了0.22%;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152908人,占總人口比重的5.09%,比“五普”時增加了28626人,比重增加了0.34%(見表1-5)。無論是按照國內標準還是按照國際標準計算的老年人口系數(國內標準為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達到10.00%、國際標準為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達到7.00%,即為老年型社會),西藏老齡化并不明顯,年齡結構較年輕。但近10年西藏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長率達到1.69%,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長率達到2.09%,與全區總人口年均增長率1.39%相比,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快于總人口的增長速度。進入老年型社會后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老年人口負擔加重,按國際標準計算,“五普”時,西藏老年撫養比為7.42%,“六普”下降到7.22%,下降了0.20個百分點;按國內標準計算的老年撫養比則由12.13%下降到11.29%,下降了0.84個百分點,老年撫養比并不高,這得益于西藏和平解放后在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關心和幫助下,西藏社會生產力的長足發展,人口死亡率的有效控制和人口出生率較高,15~64歲人口增長較快的緣故。
表1-5 “五普”“六普”西藏人口年齡構成及撫養比
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