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2020年12月10日
- 十五病區手記
- 馥瑞太白
- 2083字
- 2020-12-12 13:53:20
2020年12月10日星期四
隔壁小伙子今天出院,
興奮得像冬日里的螞蚱,
想跳高跳遠,卻力不能及。
原本醫生要他再住兩天觀察一下,
小伙子一天都待不下去了,
他說他只想好好睡個覺。
小芳說這個弟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堂表兄姐們都比他大十幾歲,
萬千寵愛于一身,他是在哥哥姐姐們懷抱中長大的。
每次說到這個堂弟,
小芳都忍不住瞥他一眼,那眼神,又寵又溺。
小伙子臉圓圓的,眼睛也圓圓的,白嫩嫩,天生娃娃相。
他說很久沒吃到豬肉了,午飯的時候點了個紅燒豬蹄。
看到嬌艷欲滴的豬蹄,我忍不住咽口水,
小芳卻如臨大敵:你怎么敢吃?!你的胰腺還要不要了!
小伙子笑,表情天真無邪:醫生說什么都能吃!
吃飯的時候,小芳愣是沒讓豬蹄上桌,
一盆糖漬到油光锃亮的紅燒豬蹄,
默默躺在窗邊的柜子上,用力地散發香氣。
小伙子無奈,但還是在笑:我不吃就不吃,你去吃啊!
小芳搖頭:看我吃,你更饞了。
我很羨慕那對姐弟,甜甜膩膩,比豬蹄更香。
老張可憐兮兮,一再吞咽口水,
最后他忍不住問我:有沒有什么東西吃吃?
快三個月了,原本白白胖胖的老頭成了個桿兒,
沒有正經吃過一頓飯。
老張每天的食物是我從家里打的營養液,兩大盒;
分別以雞湯和牛肉湯,配上魚蝦鴿子肉、蛋白以及各種蔬菜,
再加一點主食,用豆漿機打成的糊糊。
老張每天要吃的東西很多,除了我打的營養液,
另外早晚各一包中藥,一日三頓西藥,
一杯牛奶和一瓶果汁。
果汁通常用三到四種水果榨成,加入一瓶低糖養樂多,
差不多六百到七百毫升左右。
老張的味覺不如以前,吃營養糊糊總嫌棄沒味兒,不肯多吃。
除了保證練習吞咽的劑量,其他的,都靠鼻飼。
我把老張和小伙子病床之間的簾子拉上,
安慰他說很快就能吃飯了。
老頭想了想,點頭:我要起來買菜了。
自此,每次小伙子吃飯,我都必須把簾子拉上。
————
————
老張在醫院這么久,床邊的病友換了一茬又一茬,
我接觸的家屬一個又一個,
小芳,是我聊天最多的,雖然我們相處的時間是最短的。
仔細想來,我們聊天的內容很有限,
尤其是剛接觸的前兩天,
無非是她說說四樓張阿姨夫婦的各種不合情理,
作為對比,我說說八樓張阿姨的各種負責到位,
不管是怎么開始聊的,
我們的談話,最終都會匯總到閨蜜身上,
每次都以夸贊閨蜜結尾。
————
————
我曾納悶,斷了肋骨的小伙子為什么沒去骨科,
而是成為血管外科的醫患;
小伙子看上去氣色紅潤,卻被規定不能下床。
他對著我笑:姐姐你知道嗎,我這條命,是我自己撿回來的。
小伙子是工傷,
單位工地挖了個兩米深的坑,
小伙子上夜班,交班的時候沒人知會他,
他騎著電瓶車送資料,摔進了坑里,
電瓶車砸在他身上。
幸好當時他還有意識,給同事撥通了電話。
同事找到他的時候,他已經昏迷。
后來查出脾破裂,整個摘除,胰腺上也縫了針。
小伙子微微拉起病號服,讓我看他一身繃帶,他說:
我至少應該斷了三根骨頭,只能慢慢長了。
后來小伙子出院,醫生交代回家好好休養,
回去兩天,他因為疼痛難忍,重新到醫院檢查。
醫生說:胸膜炎。
小伙子要求住院,醫生沒同意。
兩天后,小伙子在家疼得滿地打滾又被送到醫院,
主治醫師還是說胸膜炎,給他打了止疼針。
止疼針沒什么作用,看著寶貝弟弟在病床上翻滾,
小芳跑去辦公室找醫生,希望有人能解除弟弟的痛苦。
然而,一屋子醫生,除了一句:“你們的主治醫師不在”,
再無一人多說一個字,任憑小芳在辦公室里磨破了嘴皮,軟硬兼施。
跟我講述這一段的時候,小芳的眼里有盈盈淚光,
許是委屈,也許是酸楚和后怕。
醫生給小伙子開了會診單,
等了兩天,沒人來會診,向護士詢問,
得到的答案是醫生沒時間。
小芳只得帶著弟弟去門診找醫生。
疼痛科的女醫生對小伙子的情況不敢下定論,
讓他們去找主任醫師看看。
主任醫師看過后皺眉,說有可能是肺梗,得讓血管科看看。
說到這里,小芳氣憤不已:
一聽說是肺梗,那一直沒有時間的主任還是什么醫生的,馬上就出現了!
他跟我們解釋說手術后,肺梗的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幾率很低。
幾率再低也是有的,我們家屬不懂,他醫生也不警惕嗎?!
————
————
所有患者家屬的心情都是一樣的,
盼著家人健康平安,把一切指望都寄托在醫生身上;
素不相識,卻給予全部的信任,
因為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小芳說她已經沒辦法相信那幾個醫生的時候,
閨蜜出現在他們面前,
閨蜜說:從現在開始,由我全權負責。
小芳的眼睛又亮晶晶的了,她吸了吸微微發紅的鼻子繼續:
Y醫生的話,總算讓我們定心了。
那醫生真的好的,跟別的醫生不一樣,
行政工作要負責,病人也要負責,
每天都會來看我弟弟……
話沒說完,小伙子插嘴打斷:
那天晚上十點多,我都快睡著了,那醫生還來看我的,
我現在只相信那一個醫生。
聽著小芳姐弟對閨蜜贊不絕口,
我深表贊同,同時,與有榮焉。
想起閨蜜曾帶著些小小的驕傲對我說:
經手過的病人,絕大多數對我的評價都是正面的。
現在想來,那時的話,謙虛了。
小芳朝我眨眨眼:你跟Y醫生熟嗎?
這個問題,我不太好回答,我覺得很熟,但又好像不是。
模棱點頭,我說:Y醫生人蠻好的。
小芳附和:是蠻好的。那個位置也不是誰都能坐的,
能力和實力一樣不能少。
Y醫生年紀輕輕,確實是有點本事的。
突然她的眼睛又亮了亮:那邊有Y醫生的資料,
S大的研究生,還有一堆什么成員委員的!
看著小芳,我想起閨蜜說過的另一句話:
一般我的病人,最后都會成為我的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