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面部特效穴
百會穴——大腦的總司令

百,形容多;會,指聚會。百會穴名意指手足三陽經及督脈的陽氣在此交匯。百會穴位居巔頂部,其深處即為腦之所在。可見,百會穴與腦密切相關,是調節大腦功能的要穴。

● 組合療法

●穴位定位 位于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
●功效說明 開竅醒腦,回陽固脫,寧心安神。
●主治疾病 腦卒中、失語、眩暈、頭風、頭痛、高血壓、低血壓、失眠、健忘、耳鳴、脫肛、泄瀉、脫發、鼻塞、梅尼埃綜合征。
按摩
●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按揉百會穴60~100次,長期按摩,可防治脫發、腦卒中失語。

艾灸
●艾灸方法
用艾條回旋灸百會穴10~15分鐘,一天一次,可治療頭痛、鼻塞、眩暈、梅尼埃綜合征。

刮痧
●刮痧方法
用刮痧板角部刮拭百會穴,力度輕柔,刮拭1~2分鐘,隔天一次,可治療頭痛、昏厥、耳鳴、腦卒中。

太陽穴——-緩解大腦疲勞

長時間過多用腦,會導致腦部的血液和氧氣供應不足,使大腦出現疲勞感。刺激太陽穴可以改善大腦氣血運行,振奮精神,止痛醒腦,能快速有效地緩解腦部疲勞、頭昏腦漲。

● 組合療法

●穴位定位 位于顳部,當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功效說明 清肝明目,通絡止痛。
●主治疾病 偏頭痛、眼睛疲勞、感冒頭痛、目赤腫痛、眩暈、神經血管性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視神經萎縮等病癥。
按摩
●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順時針按揉太陽穴30~50次,長期按摩,有改善視力、預防頭痛等作用。

艾灸
●艾灸方法
用艾條溫和灸太陽穴10分鐘,一天一次,可治療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

刮痧
●刮痧方法
用角刮法刮拭太陽穴1~2分鐘,力度輕柔,一天一次,可治療頭痛、頭暈、目眩。

印堂穴——祛痘美顏抗衰

古代額部兩眉頭之間稱為“印堂”,古人常于此處點染紅點,顯示貌美,穴位于其中,故名。印堂的位置是膀胱經、胃經和任脈匯集之處。刺激印堂穴能疏通面部氣血,祛除臉上的痘痘,改善膚質,起到延緩衰老、駐顏回春的作用。

● 組合療法

●穴位定位 位于額部,當兩眉頭中間。
●功效說明 清頭明目,通鼻開竅,寧心安神。
●主治疾病 鼻塞、流涕、鼻炎等鼻部疾病,失眠、健忘等神志病證,眼部疾病,頭痛、眩暈、三叉神經痛等神經方面的疾病。
按摩
●按摩方法
將食指、中指并攏,用兩指指腹按揉印堂穴2~3分鐘,長期按摩,可治療頭痛、頭暈、三叉神經痛。

艾灸
●艾灸方法
用艾條溫和灸印堂穴10分鐘,一天一次,可治療失眠、鼻炎、流涕、高血壓。

刮痧
●刮痧方法
用刮痧板角部刮拭印堂穴2分鐘,由上至下,力度輕柔,隔天一次,可治療鼻部疾病、眼部疾病。

風池穴——提神醒腦護頸

風,腦部風氣;池,池子。風池穴位于后頸部,中醫講“頭目風池主”,它能夠提神醒腦,治療大部分風病,對眼部疾病、頸椎病和外感風寒、內外風邪引發的頭痛均有治療效果。

● 組合療法

●穴位定位 位于項部,在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功效說明 平肝息風,祛風解毒,通利官竅。
●主治疾病 腦卒中、眩暈、感冒、鼻塞、頭痛、耳鳴、耳聾、頸項強痛、落枕、熱證、目赤痛、口眼斜、瘧疾。
按摩
●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夾按風池穴3~5分鐘,長期按摩,可改善頭痛、眩暈。

艾灸
●艾灸方法
用艾條溫和灸風池穴5~10分鐘,一天一次,可治療耳聾、腦卒中、口眼斜、瘧疾。

刮痧
●刮痧方法
用角刮法刮拭風池穴,以出痧為度,隔天一次,可治療頸痛、落枕、目赤痛、感冒。

神庭穴——清頭散風益智

腦為元神之府,神庭穴處于府里面最中心的地方。刺激神庭穴有益于提高智力。而善于調控神經系統,防治神智方面的疾病,更是它的獨門絕技。

● 組合療法

●穴位定位 位于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
●功效說明 清頭散風,寧神醒腦。
●主治疾病 失眠、驚悸、癲癇、角弓反張等神志病證,頭痛、目眩、鼻淵、鼻出血等。
按摩
●按摩方法
用食指、中指先順時針按揉,再逆時針按揉神庭穴100次,長期按摩,可防治記憶力減退、鼻炎、結膜炎。

艾灸
●艾灸方法
用艾條溫和灸神庭穴5~10分鐘,一天一次可治療失眠、頭痛、心悸。

刮痧
●刮痧方法
用角刮法刮拭神庭穴2~3分鐘,可不出痧,隔天一次,可治療癲癇、角弓反張、嘔吐。

顴髎穴——消除面部疾患

顴髎穴是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陽三焦經的交會穴,能夠調和氣血、增強面部肌肉力量,改善面部肌膚松弛度,消除皺紋,保持肌膚光潔、柔潤、有活力,對多種因素引起的面部疼痛、面部腫痛、面部過敏,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 組合療法

●穴位定位 位于面部,當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
●功效說明 祛風鎮痙,清熱消腫。
●主治疾病 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面腫、三叉神經痛、鼻炎、鼻竇炎、上頜牙痛、口、眼部疾病。
按摩
●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按揉顴穴100~200次,每天堅持,能夠治療面腫。

艾灸
●艾灸方法
用艾條雀啄灸顴穴5~20分鐘,一天一次,可改善面肌痙攣。

刮痧
●刮痧方法
用角刮法刮拭顴穴,施以旋轉回環的連續動作,每次3分鐘,隔天一次,可改善口
。

下關穴——治療面疾耳病

下關穴隸屬于足陽明胃經,為足陽明、少陽之會,對面部疾患有很好的療效。經常刺激該穴還可促進面部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

● 組合療法

●穴位定位 位于面部耳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閉口有孔,張口即閉,宜閉口取穴)
●功效說明 疏風清熱,通關利竅。
●主治疾病 面痛、三叉神經痛、顳頜關節炎、口眼斜、耳聾、耳鳴。
●推拿方法 用食指、中指指腹按揉下關穴3~5分鐘,每天按摩,治療顳頜關節炎、口眼斜。
睛明穴——治眼疾特效穴

睛,眼睛;明,光明。穴在目內眥,有明目之功,故名。刺激該穴能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改善眼睛干澀、視力模糊等眼睛疲勞不適癥狀。

● 組合療法

●穴位定位 位于面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功效說明 瀉熱明目,祛風通絡。
●主治疾病 眼睛疲勞、近視眼、視神經炎、視神經萎縮、青光眼、夜盲、三叉神經痛。
●推拿方法 用拇指按揉睛明穴100~200次,每天堅持,能夠防治眼部疾患。
四神聰穴——增強記憶力穴

腦為元神之府,穴在頭頂百會穴四周,故名。刺激該穴可促進頭部血液循環,起到醒神益智、助眠安神、增強記憶力的作用。

● 組合療法

●穴位定位 位于頭頂部,當百會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
●功效說明 醒腦開竅,鎮靜安神。
●主治疾病 健忘、失眠、神經性頭痛、偏頭痛、高血壓。
●推拿方法 用食指指尖點按四神聰穴各100~200次,可治療頭痛、失眠、健忘。
人中穴——-小人中救命穴

位于鼻下凹陷處,穴似人形,穴居其中,故稱“人中穴”;因其形似水溝,穴在其中,故又名水溝穴。

● 組合療法

●穴位定位 位于面部,當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
●功效說明 清熱開竅,回陽救逆。
●主治疾病 中暑、癲癇、暈厥、高血壓、牙痛、面腫、驚厥、閃挫腰痛。
●推拿方法 用食指按揉人中穴30~50次,可治療癲癇、昏迷、驚厥、面腫、腰背強痛。
四白穴——明目護眼養顏

四白,即四方明亮之意。刺激四白穴對眼部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還能促進臉部血液循環,使皮膚變得自然紅潤光澤。

● 組合療法

●穴位定位 位于面部,瞳孔直下,當眶下緣凹陷處
●功效說明 祛風明目,通經活絡。
●主治疾病 面神經麻痹、面部痙攣、角膜炎、近視、青光眼、眩暈、三叉神經痛。
●推拿方法 用食指指腹按揉四白穴60~100次,每天堅持按摩,能改善視力,防治眼部疾患。
地倉穴——治面癱有特效

地倉穴是足陽明胃經和蹺脈的交會穴。常按地倉穴,能夠刺激面部神經,改善因受風引起的面癱、面肌痙攣等病癥。

● 組合療法

●穴位定位 位于面部,口角外側,上直瞳孔。
●功效說明 舒筋活絡,祛風止痛。
●主治疾病 口眼斜、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齒痛、口角炎、唇緩不收、小兒流涎。
●推拿方法 用拇指指腹按揉地倉穴100~200次,每天堅持,可治療口角斜、流涎。
瞳子
穴明目退翳祛皺

穴當瞳子外方,瞳子屬腎,腎主骨,故名。刺激該穴可以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治療常見的眼部疾病,并可以袪除眼角皺紋。

● 組合療法

●穴位定位 位于面部,目外眥旁,當眶外側緣處
●功效說明 平肝息風,明目退翳。
●主治疾病 角膜炎、視網膜炎、近視眼、夜盲癥、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
●推拿方法 用食指指腹按揉瞳子穴3~5分鐘,長期按摩,可改善目痛、祛除眼角皺紋等。
迎香穴——鼻健康嗅覺好

迎,迎受;香,指脾胃五谷之氣。本穴接受胃經供給的氣血,故名。刺激該穴對常見的鼻腔疾病有很好的療效,還能養護消化系統。

● 組合療法

●穴位定位 位于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間。
●功效說明 散風清熱,宣通鼻竅。
●主治疾病 鼻塞不通、鼻出血、鼻淵、嗅覺減退、鼻炎、膽道蛔蟲癥、面癢、面痛、便秘。
●推拿方法 用拇指按揉迎香穴100~200次,每天堅持,可防治鼻部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