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風家祖屋
- 現代仙祖
- 難過已過
- 3882字
- 2020-11-21 19:52:55
兩點,大家準時集合了,然后向著風家祖屋出發。
徒步過去就行了,雖然太陽有點大,畢竟不遠,一公里多點,十分鐘的事。
大家一路嘻嘻哈哈、打打鬧鬧的拖慢了行程,兩點二十分才到風家祖屋圍堰前。
但見前方風家祖屋所在簡直就是一個莊園,方圓300余米,占地百畝,最外面是一圈十數米寬的護莊堰塘,堰塘邊蓮葉遍布,粉白荷花相間其中。
或許水塘較深,中間部分并無荷葉,但幾株睡蓮點綴其間,盛開粉紅的花朵,和塘邊茂密高聳的蓮葉,高低掩映、疏密有致,倒也別有一番和諧之美。
一條青石拱橋橫跨堰塘直抵莊園,穿過拱橋是一數十米長寬的稻場,紅粘土鋪地,平整干凈,絕無雜草叢生。
穿過稻場便是風家祖屋大門了,風家祖屋為古式磚木建筑,坐北朝南,院寬40米,深100米,共三進,院墻高約3米,真可謂高墻深院。
祖屋四面皆有圍墻,院門前一對數米高的巨型麒麟,門樓高約5米,極為恢弘。
門樓向內凹進4米,是當地流行的臥槽門。
杉木大門寬約6米,高約4米,表面刷的是清漆保護木材,保持原色,并無門臺,僅有0.2米高的木質門檻,符合當地民眾樸素的審美觀念,而非那種朱紅大門、數米高臺、張揚霸氣。
圍墻其余三面外種有十數株兩人合抱粗細的刺槐、榆槐巨樹,間雜數株板栗、核桃巨樹,水邊是低矮的桂竹叢,數株巨型垂柳俯立水邊。
林間一些櫟木、楓樹、楊樹等碗口粗細小樹生長,一些薔薇藤蔓、映山紅也一株株悄悄長出,甚至有一些毛桃、野棗樹間雜其中,但卻明顯維持著一定的數量。
明顯是近年并未刻意清理干凈而自然生長出的。所生長皆為喬木,冬天落葉,春季嫩芽新放,夏季郁郁蔥蔥,一片綠意,生機盎然。
同學們踏上青石拱橋,取出手機互相拍著照,嘰嘰喳喳穿過稻場,來到了祖屋門前,這里綠樹成蔭,早已遮蔽了陽光,于是紛紛收起了太陽傘。
祖屋大門關閉著,邊上還開了一個一米寬一米八高的小門,小門倒是開著。
門邊臥槽內平行臥槽墻有一玻璃半墻小屋,里面坐著兩男一女三人。
見到風林這群學生到了,那四十左右中年男子和那二十來歲的女子走了出來。
中年男子對著風林道:“你就是風林吧,我是張叔,博物館的館長。你還是第一次回祖屋來吧!”
“謝謝張叔,麻煩您了。小時候這里不讓參觀,這幾年才開放,我又在外地讀書,就沒機會來了。況且我也一直不知道這個風家就是我們家啊!”
“嗯,也不麻煩!這是張馨然,我女兒,大三學生,今年暑假過來陪我,順便當當義務講解員,對這里極為熟悉,就讓她帶著你們參觀吧!你們年輕人在一起也方便。”
“同學們好,我叫張馨然,弓長張、馨香的馨,然后的然,今天就讓我當你們的義務講解員,歡迎嗎!?”張馨然落落大方的道。
“歡迎馨然姐!”同學們竟然異口同聲的道,大家都是一驚,太有默契了吧,然后就是一陣哄笑。
也難怪,有這么一個大不了幾歲的小姐姐領著大家轉多開心啊,假如像張館長這樣的一副嚴肅樣,就像個老學究還不悶死人。
“好吧!我們先在祖屋外逛逛,見識見識千年古樹,還有野果可摘的哦!不過不要馬上吃,要先洗過才能吃哦!出發!”馨然極為干脆,毫不拖泥帶水,帶著大家,向右而去,由西、北、東最后回到南面大門。
一路上什么五百多年的桑樹、八百多年刺槐樹、一千三百多年的槐樹、一千六百年的板栗樹、一千八百多年的核桃樹,更有一株古銀杏樹已經二千七百多年了。
關鍵人家還只是風家祖屋年齡第二古老的樹,最古老的存在在后院。
同學們下巴都用手托著,掉的次數太多了,真怕等下再也合不上了。
一路上野果也還真有不少,什么端午漿果、茉莉子、野草莓、糖丁子采了不少,當然桑葚是必摘的,但五百年老桑是不能爬上去摘的,而且上面也少,還串粒都小。
可還有幾株小的桑樹是可以摘的,而且桑葚極大,大拇指大小,紫黑紫黑的,看著就想吃。
四個男生承擔了采摘的任務,風林負者安全,被安排了在樹下準備著接人,以風林的身手有人掉下樹來,是一定接得住的,不會出問題。
當然實際上也就只有周胖子和李從民爬上樹摘桑葚去了,另兩個男同學都是城里長大的,除了把自己搞了一身臭汗外,第一個大樹杈也沒爬上去就放棄了。
桑葚摘的數量真是不少,因為周胖子摘下第一顆就忘了馨然的約定,塞到了嘴巴里,然后就爆了粗口,太特么的甜了,這輩子都沒吃過味道這么正的桑葚。
這下捅了馬蜂窩,在大家強烈要求下,周胖子和李從民不得不停止往自己嘴里塞的動作,迅速摘了一挎籃下來。
大家可不管什么洗不洗了,拿起就吃了。實際上樹上的果實是沒什么問題的,也不會打農藥。這一吃,根本就收不住嘴,鮮甜多汁,平常哪里吃得到啊。
馨然也是加入到了吃貨大軍,約定見鬼去吧!一邊吃還叨叨,桑葚是美容養顏的圣品。好家伙,幾個女生吧唧吧唧,哪里還有半分矜持。
很快三挎籃見了底,實際也沒多少顆,這東西壓不得,只能放兩層,一挎籃也就五六十顆吧!吃完互相一望,傻眼了。
只見一個個手指,嘴唇全紫了,夏天嘛都是淺色衣服,現在面前都是星星點點的紫色。
周胖子和李從明也下來了,那是哈哈大笑,他們可是干干凈凈的,人家清楚著咧,拿的都是果柄,一口一整顆塞進去,不然就會彪汁。
樂極生悲,女生們怪著兩家伙早不提醒,一頓追打。年輕人嘛,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嘻哈一陣就過去了。
不到一公里的路,一群人玩玩耍耍,走了一個小時,三點半才回到大門前,進入風家祖屋。
進院后為第一進,院子很大,寬深各約20米,地面鋪以青石。
正面三間主房,中間是堂屋,寬9米,深18米前后各有半米雨檐,前高4.5米,后墻高3米,屋脊高6米,遵循高三平四斜五原則。
屋脊距前墻8米,后墻10米,左右兩間正房各寬6米,院子左右兩邊是兩排共六間廂房,每間廂房寬約4.5米,深約5米。
門前一米長廊,西邊廂房旁有一水井,東邊廂房旁靠墻修有茅廁,后墻離圍墻尚有數米,有鵝卵小徑相通,種有薔薇、月桂、映山紅等矮木型花草。
正房兩邊距離圍墻各有7米,筑有2.4米高墻,中間開一1.8米拱門通往后院。
其實也沒什么好看的,唯一感覺就是古老大氣。
第二進與第一進建筑完全相同,但院中僅僅正中6米鋪有青石,其他種有幾株千年以上的桑、槐、樟古樹。
第一進房間擺放了一些本地的特殊古老器具,有農具、家私、生活用品等。
第二進主要是關于風家的來歷、傳說,大家先自己走馬觀花的全面看看,有一本詳細介紹的書,挺厚的十六開兩百多頁,圖文并茂,定價38元,倒也不貴。
“關于剛剛大家看到的風家的介紹,包括這本書,基本都是我們張大館長編著的,我個人是好好拜讀了一番的。
但我個人認為,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都是編,純屬神話。
老頭交代你們每人送上一本,老頭文采還是相當不錯的,一不小心就信以為真了。”其實張館長正在一旁整理一副字掛,馨然明顯看到了,故意調侃道。
“死丫頭,怎么說話的啊!有你這么貶你老爹的嗎?”果然張館長聽不下去了。
“老頭,別急。你就會研究,哪里懂講解,別忘了,我可是專業導游,有證的。”張館長一聽,真的把要說的話咽了回去,默不作聲了。
“我們家老頭的研究表明風家是人皇的后裔,人皇是誰呢?就是我們常說的伏羲大帝,尊稱人皇,也稱泰皇、東皇太一。
相傳是中天皇君,即天皇之孫;地皇岳鑒之子,乃是人類共主盤古真神親曾孫。”馨然頓了頓,繼續道
“風家就是伏羲大帝和女媧的后代,傳說女媧造人,那是神話,人是盤古造的,女媧就造了風家先祖。還是和他哥伏羲造的,當然人家伏羲和女媧是義兄妹。”
同學們聽到這里紛紛看向風林和姬雨晴,風林和雨晴當然知道大家什么意思,雨晴當場鬧了個大紅臉。見此,大家是轟然一笑。
“什么情況?”馨然不明就里問道。
“沒什么,很有趣,馨然姐姐別打岔,繼續啊!”同學們七嘴八舌的道。
“切!還不知是哪些人在打岔咧。”馨然也沒介意,繼續道。
“伏羲大帝和女媧在數萬年前失蹤,一直到萬年前黃帝出現,這中間啊,是個斷層,沒有人知道發生了什么。
老頭也研究不出來,數萬年前和黃帝出現后都有一定的文字壁畫記載可以對照證實,但這中間的數萬年卻一片空白。
當然數萬年前的文字沒人認識領會其意,但可以肯定的是,那就是文字,這我也信!等會你們會看到的。”
“為什么我要說老頭的書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都是編,純屬神話呢?因為從現代人的認知來說,這不科學,和現代科學相悖。
但風家的發現又有力的在證明著事實。特別是風家的人,真實的存在,你們面前就站著一位---風林。”
“老頭的研究造成了考古學術界的巨大震動,它不合情理,不近科學,但卻有事實的依據。
最后權威人士達成共識,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萬年前地球沒有文明,那些證據是數十代古人延續編撰出的神話傳說,就此蓋棺定論。”
“但老頭卻不敢茍同,他放棄了華國最年輕教授的頭銜,放棄了首都大學教授的優厚待遇,主動申請來當了個風家祖屋博物館的館長,繼續從事他的研究工作。
因為他無法解釋風家祖屋的發現,無法解釋風家人的神奇。”
“你們知道風林的爺爺是什么人嗎?”最后馨然話鋒一轉問道。
“風林,你爺爺是?”同學們紛紛詢問風風林。
“就是我爺爺啊,一個農村老頭!也許醫術相當高明吧!很會養生,今年九十八了吧。”
“咝”同學們倒吸一口涼氣,我滴個媽呀,這真不科學,風爺爺看起來最多五十歲,想不到已是近百歲了。
“呵呵!你爺爺可是首長啊!”張館長忍不住插話說道。
“當然,你爺爺是不會承認的,連你媽媽也不確定,但我卻是知道,因為我父親曾經是你爺爺的兵,在棒子國那場戰爭中是你爺爺手下的團長。”
“這是真的嗎?”風林也是目瞪口呆,喃喃道。
“千真萬確!你也放心,平常這些事是不會講解的,只是你是這十多年風家唯一一個過來的血脈之人,等下你留意一下那副中堂,我覺得不簡單,我總感覺會有什么事發生。”張館長回道。
“好吧,大家把地上掉的下巴都撿起來,我們現在去第三進,哪里才是風林他們風家正真世代居住之地,現在出發。”馨然適時以一本正經的語氣道,驚醒了震驚中的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