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讀口歌
- 大虞宦游記
- 臣本書生
- 3398字
- 2020-11-11 21:55:53
第三十五章讀口歌
這一年的農忙就這么結束了,在谷子進倉之后,天公作美,下了一場不大不小的秋雨,秋雨過后,天氣逐漸寒冷起來。
他的煮鹽還在繼續,在他煮好一斤鹽之后,梅瞎子一家人也回來了。
他們去了武涼府,也在一個地主家里當了佃農,日子還算過得去,這不要是因為戰亂的話,也不會回來。
根據梅瞎子的說法,鏟平王攻打天寧城失敗,現在已經轉攻打其他縣城了,天寧城的廂軍也閉門不出,至于玉衡軍守在隴右府,沒有進入武涼府平亂。
他當然不相信玉衡軍會一直待在隴右府等著鏟平王做大,就算玉衡將軍不愿意出擊,而武涼府的大小諸侯一定會上奏讓他剿賊。
寧國公可是平妃的父親,現在寧國府已經深陷叛軍包圍了,若是等到寧國府被攻破的話,玉衡將軍也是吃不了兜著走。
玉衡軍或許在謀劃什么,具體是什么,就不是他們這些升斗小民能知道的。
梅瞎子回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告訴自己的族人,這些田地自己要收回來了。在他沒在的時候,這些土地都是交給自己的族人打理的,自己回來,就應該收回了。
除此之外,梅瞎子也找他商量,想讓自己的兒子入學,關于這個,他倒是做不了主,先詢問了孫秀才,孫秀才說沒有什么關系之后,梅家的這兩個兒子才到了學堂上課。
冬天沒事的他,自然也開始進入到學堂里面,坐在最后面看這群人學習,這時候的孩子已經開始讀口歌(封建私塾多背書,不講經義,俗稱為讀口歌)。
他們讀的論語,和地球倒是沒有多大區別,只是地名改了一下,其他句子倒是沒有差距。
在讀到“不如丘之好知者”的時候,一個同學納悶的說:“老師,這個字你不是教我們讀丘嗎?怎么這里讀某?”
“這是避諱,不能直稱圣人名諱,你們記住了,以后若是用到這句,丘最下面那一橫不能寫,否則會被看卷官以不尊圣人為由,輕者罷黜資格,重則有牢獄之災。”他提醒的說著。
聽到這個解釋,他不由一笑,自己的導師也是如此,就算左丘明這些關于丘的,都要按照古代避諱原則寫成左邱明。
想到自己的導師,他心中有一種內疚感,自己導師也算是國內知名的文獻學大師,自己一個農村來的窮小子,多虧他的精心指點才成功完成博士論文,老師除了教導自己文獻學,關于古代各種知識也傾囊相授,本想自己能夠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結果到了社會,墮落成為一個混吃等死的社畜了。
如今穿越了,自己是不是應該振作起來,努力用導師傳授給自己的東西變成有用的東西呢?
他還記得老師經常說的話,若是學習一個東西不能對自己有用,那么花費時間學他干嘛,還不如回家睡覺。
腦中想著這些,他就感覺到一陣內疚,不過這內疚很快就過去了,自己現在過得很不錯了。
自己沒有在自甘墮落,自己努力的活著,生命未必要燦爛如煙花,也可以卑微的如同一根小草,世界引導潮流的始終是少數,構成世界的是蕓蕓眾生。
他想到了這里,也不再繼續了,認真的聽著這些孩子讀口歌。
時間過得很快,馬上又要到了年關了,這也是嘉錫最后的一個年關了,知縣已經通知了,明年要改元了,改元光熙。
而鏟平王那邊也有消息了,鏟平王被玉衡軍三戰三敗,已經沒有當初銳氣,尤其是四犬之一的吳天枸被一個女子殺了之后,鏟平王的士氣更加低落。這個女子鎮國公的女兒,現在都在傳言的她的事跡。
這一次她從軍,是因為她將嫁給太子殿下,成為下一任平妃。
虞朝祖訓,平妃必須有軍功,文妃要過殿試考核,雅妃要精通雅樂,賢妃必須精通釋道。
當然四妃也必須是諸侯之女,這個古制,天子當聘諸侯之女,前幾任陛下的四妃都是公的女兒,如今也不會例外。
在立四妃之前,朝廷總會放出消息,讓天下士人知道,士人也可以進諫這四人是否合適,若是言之有理,自然會有獎賞,若是隨便彈劾,那么可是重罪,最輕的便是斬立決。
傳言之中,這位郡主,姿色自然無雙,戰功也是顯赫,三年前就已經從軍了,從最小的把總一路升為副將,金陽府、繼賢府、滄海府這三府的賊人聽到她的名字臉色都會變,這郡主可不像現在的平妃仁慈,凡是她剿滅的山寨,向來沒有活口,就算的平民變也是一路殺戮,被人成為血羅剎。
對于有著這樣稱號的人當平妃,朝中自然是議論紛紛,奈何這些有軍功的諸侯之女就只有這一位,天下承平已經,以前以軍功封侯的家族也失去昔日的武勇,男子從軍都很少,更別說女子了。
因此這位郡主成為唯一的人選,大家只能期待她成為平妃之后,能夠愛人。
最近的大家多是這位未來的平妃,至于鏟平王,他們倒是沒有多大的討論的興趣了,現在鏟平王明顯是秋后的螞蚱,活不了多久了。大家現在期待的是新的一年,新的年號,生活有新改變。
在進入冬月的那一天,里長再次病倒在床上,這一次比較嚴重,整個人都腫了,耳朵也聽不見,眼睛也看不見,嘴角留著口水,渾身動彈不得。
這個樣子已經很明顯了,他兒子找了幾個郎中,都是一個結果。
他看望里長的時候,里長的兒子拿出一封信給他,這里面寫著里長告訴上他的一些應該注意的地方,還有就是里長賣他家地從田員外那里得到的銀子。
他將信收好,關于銀子他沒有收,這些事情都已經過去了,他告訴里長,自己也不會多計較這些東西。
里長送還這銀子的意思他心中十分清楚,絕不是什么良心發現,只是不想讓他記恨梅家,在他死后找梅家的麻煩。
他不是一個小心眼的人,最開始他對這件事還有一些氣憤,但是慢慢就放棄了,里長交會自己的,還有這里長的位置遠比那些田地重要。
”兄弟,好生照顧他老人家,盡一點孝道吧。”他拿出身上僅有一吊錢,遞給里長大兒子。
大兒子也不敢接,在自己父親病重之后,他對大牛是越來越客氣,他心中明白,里長死了的話,他們家就沒有以前風光了,里長以前可是得罪了不少人,這些人在里長生前不敢怎么樣,但是死了之后就難說了。
里長這段時間也告訴自己的孩子,多順著李大牛的意思,對待他要向一家人,不能生分了,偶爾吃點虧不要在意,千萬別因為芝麻綠豆大小的事情給鬧翻了,倒是后自家在程家村孤立無援的話,他們兩兄弟只有等著餓死了。
梅家兄弟兩人也知道現在的情況,多加巴結,否則這信他們也不會拉出來。
他和梅家兄弟說了幾句,就離開這里,面對重病的里長,他心中總是感覺到凄涼。
這里長勾心斗角,為自家弄出這么偌大的基業,到最后還不是一場空。
里長只堅持了四天就溘然去世了,他死的時候是半夜,里長的大兒子連夜來叫他。
他到了里長家里面,按照禮節,就只在手臂上纏了一根麻線,然后開始替里長寫白帖子。
這些里長家早就準備好了,到也不算慌亂,里長的二兒子也到了縣城去叫和尚來做法事。
和尚是天亮的時候到的,本來在睡夢的之中的他們不愿意連夜敢來,但當主持接過一串銅錢之后,他們立馬想起了佛經所說種種,變得慈悲為懷,也不在管那美夢了。
和尚到了沒有多久,風水先生也來了,這是陵水縣的這邊的特色,佛道混雜,鄉下人知道兩家不同,但是具體不同在什么地方,他們也不愿意去了解。
風水先生看了日子,然后讓他家三只公雞,一只現場殺了,用雞血畫了符貼在門上,然后叫人開始幫里長換上孝衣,他也在幫忙穿衣,等到換好之后,就是裝進棺材了。
風水先生看著他們將尸體穿好衣服之后,對著里長的大兒子說:“衣服多穿點,下面冷。”
一個幫忙的梅家人聽到這話,打趣說:“冷的起來就好了。”
風水先生也是一笑,沒有多說什么,開始推算日子,然后提著兩只公雞回去了。
取血那只雞留在這里自然不能浪費,中午就燉了給幫忙的吃了。
在中午的時候,這四個和尚就開始做法事起來,這邊俗稱為打夜。
四個和尚也不要專業,一個拿著木魚,一個敲著鑼,一個打著鼓,一個在那里唱著赦罪經。
這小小的一本赦罪經,要唱一下午,反正大家只聽著他們咿咿呀呀的唱著,沒有幾個能夠聽懂在唱什么。
當了晚上,才是考驗他們的時候,要打夜到子時,這個期間不能休息了。
他忙碌了一天,本來就很累了,現在更不愿意被這唱經聲打擾,不過想要離開的話,有一點麻煩,因為梅家等下還要破地獄,他要幫梅家人應酬晚上來的遠方親戚。
梅家無論大小都要參加,里長的媳婦拿著招魂幡,他大兒子捧著靈牌,其他親人左手拿著一根香,手上拿著一個纏著麻繩的木棒,走一步木棒敲一下。個子矮的倒是好說,個子高的不得一直彎腰走。走到神位前,還要三磕頭,這走一刻鐘倒是沒有什么,但是要走一個時辰就很折磨人了。
和尚要把一本經文念完,這才算是結束了。
在破地獄完畢,里長兩個兒子已經滿頭大汗,不過今天老二算是完事了,老大還要跪在神位面前,讓香不能熄,讓棺材下面的油燈不能滅。
老二有空了,他也就告辭了,告訴老二,自己明天再來寫格,老二點點頭,對他說了一聲辛苦了。
他回到家之前,將手上麻線取下來,掛在外面。
躺在床上,感覺到無比安逸,沒有睡好的他很快進入到夢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