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亂世三百年:閑話南北朝之天下歸一
- 碧血黃沙
- 8398字
- 2020-11-25 15:31:16
禍起蕭墻
劉宋皇帝,劉義符。
這小伙子的表現如果用現在的話說,有點兒沒心沒肺了;國家吃了這么個大虧,大臣們十分郁悶,但劉義符卻只當沒事兒一般,熊孩子整天不務正業,無憂無慮;以至于后來被他爹留下的顧命大臣給廢了。
不過,在這兒要說一點的是,這些都是當時人們的觀點。
那么,這娃到底干了什么事兒,以至于在魏宋大戰之后沒多久就被廢了呢?這娃是不是真如史料中記載的那樣不著調?
就在宋魏大戰結束之后,有個名叫范泰的退休大臣,曾經給劉義符上過一封折子,在這封折子里,這位范老爺子是這么說的——
“伏聞陛下時在后園,頗習武備,鼓鞞[pí][bǐng][bì][bēi]在宮,聲聞于外;黷武掖[yè]庭之內,喧嘩省闥[tà]之間,不聞將帥之臣,統御之主,非徒不足以威四夷,祗[zhī]生遠近之怪。近者東寇紛擾,皆欲伺國瑕隙,今之吳會,寧過二漢關、河,根本既搖,于何不有。如水旱成災,役夫不息,無寇而戒,為費漸多。河南非復國有,羯虜難以理期,此臣所以用忘寢食,而干非其位者也。
陛下踐阼,委政宰臣,實同高宗諒暗之美。而更親狎[xiá][xiá]小人,不免近習,懼非社稷[jì]至計,經世之道。王言如絲,其出如綸,下觀而化,疾于影響。伏愿陛下思弘古道,式遵遺訓,從理無滯,任賢勿疑,如此則天下歸德,宗社惟永?!稌吩疲骸耙蝗擞袘c,兆民賴之。”天高聽卑,無幽不察,興衰在人,成敗易曉,未有政治在于上而人亂于下者也。”
皇上啊,我聽說您經常在您那后花園里搞軍演,那動靜兒可真大,鼓聲都傳到宮外來了;這么做不合適啊,您在宮里搞軍演,不僅嚇不住外敵,反而會讓身邊的人驚詫。再有,您自打登基以來,沒看您干過什么正事兒,國家大事您統統扔給輔政大臣們處理,您自己每天跟一幫小人們混在一塊兒,這對國家來說可不是什么好兆頭啊。
后世很多史家喜歡用這份折子中的內容來印證劉義符被廢是合情合理,理由就是上面說的不務正業;不過在下看到這段記載的時候,不知怎地,腦子里的第一反應,是這場景很眼熟,后世之君中有一位,也這么干過,此人的名字喚作愛新覺羅·玄燁,他的另一個名字,叫作康熙。
康熙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養了一幫小廝,最后拿下了他阿瑪給他留下的輔政大臣鰲拜;劉義符是不是也想這么干,史料中沒有明確記載;不過據在下以小人之心度之,這事兒八成兒很有可能;不過這位宋少帝的運氣不好,沒等他下手,就被廢了。
假設,這個邏輯成立;問題來了,劉義符和他爹給他留下的這幾位老臣之間有什么仇,什么怨?
咱先回過頭來看看劉裕指定的這四位輔政大臣,都是什么人物——
徐羨之,字宗文,東海郯[tán](今山東郯[tán][tán]城縣)人,出身東海徐氏,祖、父都曾在東晉當過小官;論出身,算是比寒門稍強點兒的小士族。這伙計早年便跟劉裕是同事,關系很好;劉裕有兩個女兒嫁進了徐家,老大會稽公主嫁給了徐羨之的侄子徐逵之,老六富陽公主嫁給了徐羨之的兒子徐喬之,由此可見,兩人關系非常密切;劉裕北伐后秦成功后,頭號兒心腹劉穆之病逝,劉裕接到報告后,立即下令京中(建康)事務,由徐羨之接手,可見對其信任有加。因此劉裕去世之前,指定他作為首席輔政大臣。
傅亮,字季友,北地郡靈洲縣(今寧夏吳忠市)人;出身北地傅氏,祖上曾干到過副部級干部(為西晉司隸校尉,三品),不過后來家世沒落;到他這一代,只做到局級干部(他給桓玄當過秘書郎,六品);投靠劉裕后,傅亮長期擔任的職務也是秘書,劉裕代晉前的很多“表策文誥[gào]”,都是出自傅亮之手。傅亮能當上輔政大臣,最大的政治資本,是他領會了劉裕想篡[cuàn]位的意圖,并且逼著晉恭帝寫下了“禪讓”詔書,成全了領導的一番心思。
檀道濟,祖上無名,“世居京口”;早年投軍便是劉裕的部下,跟著老劉同志南征北戰,東擋西殺,屢立戰功;劉裕對其頗為信任,在劉裕經歷了關中慘敗,王鎮惡、沈林子、朱齡石等大將或自相殘殺、或被敵所殺之后,檀道濟算是劉裕手下的第一大將,老劉同志臨終命其為顧命大臣,算是軍中勢力的代表。
謝晦[huì],字宣明,陳郡陽夏人,出身陳郡謝家,謝晦的爺爺名叫謝朗,是謝安之兄謝據的長子;如果論出身,他算是出身最好的一個。按說劉裕一向對高門大戶不感冒,怎么會對這個謝晦青眼有加?原因挺簡單,這伙計挺會拍領導馬屁??催^以前五胡亂華那段兒的兄弟估計會有印象,話說劉裕西征打司馬休之那仗,謝晦也跟著去了;西征軍打到江夏遭遇了頑強的抵抗,劉裕的先鋒官徐逵之都戰死了;劉裕一怒之下頂盔摜甲就要親自操刀上陣,這時候謝晦攔腰把劉裕抱住了,說啥也不撒手;劉裕大怒,說你再不撒手我就先宰了你,謝晦說了一句特漂亮的話:天下可以沒有謝晦,但不可沒有劉公,我死又何足輕重!這一仗后來西征軍打贏了,也就是有這一抱,從此劉裕對謝晦開始另眼相看;直到最后把他也列入了輔政大臣之列。
介紹完畢,還是那個問題,劉義符跟徐羨之等人到底有什么仇、什么怨?以至于打算刀兵相見呢?
其實這原因也不難猜,還記得劉裕病重期間跟謝晦有過一次談話嗎?談話的內容是關于他身后接班人的——
“初,少帝之居東宮,多狎[xiá]群小,謝晦嘗言于武帝曰:‘陛下春秋既高,宜思存萬代。神器至重,不可使負荷非才。’”(《南史·宋宗室諸王武帝諸子傳》)
這段話總結起來的意思是,劉裕跟謝晦聊接班人的事兒,謝晦話說的非常重,直接就說劉義符的德才不堪作為人主。
以疏間親,還是在接班人這么敏感的問題上直言不諱,這要是弄不好是可要掉腦袋的;但謝晦就這么直眉楞眼的就說出來了。而且說完之后,劉裕居然不置可否,也沒表示什么異議。
這里邊傳達出來的意思就耐人尋味了——
劉裕有廢長立幼的打算,謝晦以及他身后的徐羨之、傅亮等人也有這意思(如果沒有人支持,謝晦應該不會單槍匹馬的承擔這掉腦袋的風險。)。
不過后來劉裕走得急,沒來得及更換太子便撒手人寰了;劉義符順利登基。
那這事兒就有意思了,從劉義符的角度,義符,你怎么看?
劉義符估計百分之一億會說,敢在我爹面前誹謗我,還想廢了我,你們幾個老小子等著我的!
當然,話說回來,徐羨之等人在劉裕死后沒多久,就把少帝給廢了,必然也有他們的理由,這理由表面上看,如《宋書·傅亮傳》和《謝晦傳》所載,稱“少帝失德”。
但是如果仔細翻翻書,恐怕就沒那么簡單了——
首先,擔心少帝報復,這毋庸置疑,畢竟如果劉義符緩過手來,死的就不僅僅是他們自己了,誰沒個一家老小,斬草除根的道理跟那兒擺著呢。
其次,權力之爭。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徐羨之、謝晦和劉義符之間。不過這話得分兩層兒來說,一者是劉穆之和謝晦,另外一個是劉義符和徐羨之。那位說了,這里有劉穆之什么事兒?
事兒大了。
說這話時間還得追回到劉裕北伐時期,劉裕帶兵走了,首席心腹劉穆之總理后方,不過在名義上待在建康坐纛兒的劉義符。劉穆之跟謝晦的關系簡直一塌糊涂,據《宋書·謝晦傳》記載:“劉穆之遣使陳事,晦往往措異同,穆之怒曰:‘公復有還時否?’”;懂點兒文言文的兄弟應該清楚劉穆之最后這句話是啥意思。
劉穆之輔佐劉義符鎮守建康,見天兒抬頭不見低頭見,而謝晦則跟著劉裕出征后秦,劉穆之跟謝晦關系惡劣,劉義符想不受劉穆之影響都難,劉義符對謝晦產生偏見也就順理成章了。
再說劉義符和徐羨之,這倆不和,有一件事兒或多或少能反映出問題,據《宋書·劉穆之傳》記載:劉穆之去世后,劉?!耙运抉R徐羨之代管留任,而朝廷大事常決穆之者,并悉北諮。穆之前軍府文武二萬人,以三千配羨之建威府,余悉配世子中軍府?!保贿@話的核心之一,是對劉穆之生前掌握兵權的分割,劉裕把歸前將軍府指揮的部隊一分為二,3000人劃歸徐羨之指揮,而絕大多數都轉撥給了劉義符。這當然體現了劉裕對徐羨之沒有對劉穆之那般信任,但是拋開老劉同志,就兩個當事人而言,分果果的差距如此之大,兩個小朋友會是什么心態,應該不難猜吧。
再有一點,是徐羨之跟劉裕的關系;咱上面說過,劉裕早年跟徐羨之事同事關系,這有點兒像誰呢,像以前說過的劉毅,比比肩膀兒,差不多;這一點不管是傅亮、檀道濟還是謝晦都比不了,這三人是劉裕的部下,他們看劉義符是什么?那叫少主;而徐羨之看劉義符是什么?那叫晚輩。
可別小看這點兒區別,后來大清時候,多爾袞和鰲拜下場悲慘,就是打這點子區別上來的;對了,到了民國,還有一對兒,就是張學良和楊宇霆。
既然是晚輩,就有資格管你,你個小兔崽子敢不服?
其三,內憂外患,主少國疑;隨著老主子劉裕去世,其一手建立的國家此時已是危機四伏;東晉司馬宗室中的遺老遺少們蠢蠢欲動,有些更是暗通北魏伺機而動;江南也不太平,比如富陽縣的孫氏一門發動叛亂,并且攻陷了富陽(浙江省富陽縣),雖說后來宋軍擊敗了叛軍,穩住了局勢;但是遍地的星星之火,誰知道哪天就呈燎原之勢了;這是內憂;外患就更甭提了,北魏趁著劉宋國喪趁機發兵南下,讓劉宋帝國失去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國土。這些都是很現實的,還有一點是隱性的,但更讓徐、傅等人擔心,那就是一連串的失利,讓輔政大臣們的威信降到了最低;那粉兒掉的,嘩嘩的。
其四,輔政大臣們,尤其是首席徐羨之,地位并不穩固,急需揚刀立威。
這怎么個話兒說呢?還得說劉裕。老劉同志出身低微,一路打拼,最終代晉自立。說的難聽點兒,劉裕是屌絲逆襲;因此成功之后,劉裕無論是在政策上,還是在人事布局上,都采取了提拔寒門子弟,打壓大士族的做法兒;因此才有了徐羨之、傅亮這些人的今天。老劉在世,沒人敢see no;現在老劉走了,那些被壓制了很久的門閥士族們開始盤算著要奪回失去的主動權了。
這里邊兒,首當其沖的就是徐羨之;據《建康實錄》記載,景平元年也就是公元423年4月,就在檀道濟晝夜兼程馳援青州的時候,御史中丞孫琳便直接上書劉義符,彈劾徐羨之,要求將其罷免;別忘了,這會兒的徐羨之可是首席輔政大臣,孫琳與之相比就是個小人物。一個小人物不計后果的彈劾一個大人物,這背后如果沒有人支持,那都見了鬼了。
這還是外部的,在輔政“四人幫”內部,徐羨之也有一個潛在并且強大的競爭對手——謝晦。
上面說了,謝晦什么出身?那可是謝氏家族的人。
別看二人說起來都是劉裕的心腹,其實兩人心里門兒清,就憑出身這一點,對方就不可能跟自己一個鍋里攪勺子。
就在劉義符繼位不久,發生過一件事情,非常能說明這倆人的關系已經到了何種惡劣的地步——
剛當上輔政大臣不久,謝晦鬧病,跟家里養??;估計是病的挺厲害,謝府傳出話兒,謝大人暫不接客。這事兒說起來挺正常,病人嘛,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但是就暫不接客這四個字,差一點兒就讓謝晦人頭落地。
徐羨之有個侄子,名叫徐佩之,這小子是徐羨之集團里一員得力干將;見謝晦挺長時間沒消息,這小子不知道怎么想的,帶了倆人便來找同為輔政大臣的傅亮,張嘴第一句話便把傅亮給雷倒了:我叔叔(徐羨之)叫我來跟你說,讓你寫一份兒誅殺謝晦的詔書(“佩之等疑其托疾有異圖,與王韶之、程道惠同載詣傅亮,稱羨之意,欲令亮作詔誅之。”)。
傅亮目瞪口呆,有病吧你!傅亮對徐佩之說,我們同為顧命大臣,豈能自相殘殺!如果你們執意如此,我現在就辭職。
這事兒出頭的是徐佩之,但如此大事,如果說沒得到徐羨之首肯或者默許,估計徐佩之是沒膽子干的。
由此可見,徐羨之跟謝晦之間,矛盾已經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因為有以上這些梗兒;于是,一場廢黜宋少帝劉義符的陰謀,悄然地展開了。
不過話說回來,廢黜皇帝可是天大的事兒,操作起來難度不是一點點;一招漏算,說不定就要天下大亂了。
怎么辦呢?
這倒難不住徐羨之。
這伙計決定采取以迂為直之計,暫時不去碰劉義符,而把第一刀砍在了劉義符的二弟——廬陵王劉義真的腦袋上。
劉義真,劉裕家的二小子,這個熊孩子兄弟們應該不陌生,弄丟關中的就是他(不過客觀的說,如果把關中丟失的責任全部扣在他腦袋上,也有點兒言過其實,畢竟那年劉義真只有12歲。想想你12歲的時候都在干嘛,呵呵!)。
劉裕很喜歡他這個孩子,史書記載,劉義真“美儀貌,神情秀澈”;絕對的小鮮肉。開始的時候劉裕對他是非常鐘愛的,北伐帶著他,當劉裕準備回南方時特意把他留下鎮守關中,并且,很早劉裕就派人說媒,把自己的哥們兒謝裕的女兒迎娶過來給劉義真當王妃。
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劉裕曾想過,廢掉劉義符,立劉義真為接班人。
那位說了,這算多大點兒事兒,換個接班人,無非就是換個主子而已,徐羨之一個打工的,伺候誰不是伺候啊。
還真不一樣,劉義符和劉義真二人的區別也正在此;劉義真,是有自己的班底兒的。
劉義真的班底兒,主要有四個人——
第一位喚作謝靈運,此人原名公義,字靈運;出身陳郡謝家,他的祖父,便是打贏淝水之戰得東晉名將謝玄。
謝靈運最早其實是劉義符身邊的人(宋王世子左衛率),后來因被人彈劾擅自殺人而被免職(據說是因為謝靈運的門生跟他的妾不干凈,老謝同志一怒之下沒走法律程序就把門生給殺了。)賦閑在家。劉裕登基后,又把他找回來了,繼續當他的太子衛率。
但這位老謝同志,別看年紀不小,為人挺不著調,仗著自己有些才氣,詩文寫的好(成語才高八斗,就是出自謝靈運之口。),而且還是太子身邊的人,就經常干點兒違法亂紀的事兒。
不過盡管謝靈運大錯誤不犯,小錯誤不斷,但劉裕和徐羨之、傅亮他們也還是比較寬容,沒太拿制度來約束謝靈運,在劉裕他們看來,謝靈運就是個文人,寫點兒詩文,吟點兒酸曲兒,而已;當然他們也不可能把權柄交給謝靈運這路沒譜兒的人。
但是也正因為如此,謝靈運非常不平衡;人老謝認為自己個兒可是有王佐之才的,注定該出將入相;再加上他還有個名震天下的爺爺;怎么著中央政府里該有我的一席之地吧。
想象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老謝熱切盼望自己能混進劉裕的圈子,可劉裕、徐羨之、傅亮、謝晦等人根本不甩他,就拿他當個文藝工作者;這讓謝靈運倍感失落,他當然不敢對劉裕說三道四了,滿腔的怒火就全沖著徐、傅等人使上勁了。后來謝靈運發現,太子劉義符有失寵的苗頭,而文藝青年廬陵王劉義真的行市見長,便毫不猶豫地轉投了劉義真。
劉義真身邊的第二位,名叫顏延之。顏延之,字延年,瑯琊臨沂人。史書稱他“好讀書,無所不覽,文章之美,冠絕當時”,“時尚書令傅亮自以文義之美,一時莫及,延之負其才辭,不為之下,亮甚疾焉”,“廬陵王義真頗好辭義,待接甚厚;徐羨之等疑延之為同異,意甚不悅?!保活佈又m然不如謝靈運那樣張揚,但也與執政大臣徐羨之、傅亮等人也有矛盾。
第三位,不是一般人,是個和尚;稱釋慧琳。按說你一出家之人,跟著摻和這些干嘛,呵呵,要不怎么說這位不是一般人呢;釋慧琳投靠劉義真的原因,說來很搞笑,他跟傅亮有仇。
這話說起來,也是他自找的。慧琳有位師傅,喚作道淵;有一次師徒二人去拜訪傅亮;到了傅府,慧琳見到道淵,大馬金刀的,既沒叫師傅,也沒行禮,道淵就有點兒生氣;結果旁邊兒的主人傅亮一看,小崽子翅膀硬了你,師傅都不放在眼里了;于是他叫過家丁,把慧琳摁在地上,扒了褲子,抽了二十板子;打完就把慧琳給攆出府去。
然后,然后這位慧琳同學揉著屁股就投奔了劉義真,從此經也不念了,一心一意跟傅亮為敵。
第四位,前面提到過,就是給劉義符上折子的范泰,這老爺子不怎么出名,不過他有個很出名兒的兒子,名叫范曄[yè],后面會講到這位范曄[yè]老兄。
本來劉義真身邊聚集了這么一群不安定因素,像徐羨之、傅亮這些人就很警惕,睡覺都要睜著一只眼睛盯著這位二公子。按說劉義真本人就該收斂點兒,皇位沒到手之前,先別急著刺激這幫老狐貍;可劉義真偏偏又是個文青+憤青的性格,年紀輕輕,嘴上沒個把門兒的,最終釀成大禍。
這天不知道什么事兒,劉二公子請客,喝著喝著,就喝高興了,這一高興,當著滿屋子賓客,嘴里就禿嚕了一句,“得志之日,以靈運、延之為宰相,慧琳為西豫州都督?!?/p>
賓客里可不都是他的人,所以他這邊兒說痛快了,很快徐羨之等人就知道了;幾個人一對視,不用說話,都知道對方想說啥:這破孩子不能留。
于是就有了后來劉裕病中和謝晦談話,說起哪個娃可以當接班人時,謝晦否定了劉義符之后,又把劉義真給埋汰了一頓的事兒。
謝晦這番話很管用,劉裕駕崩前,下詔將掛著司徒頭銜的劉義真降為車騎將軍,并且將其趕出京師,讓他出鎮南豫州(治所歷陽,安徽省和縣);也正是從此刻開始,劉義真徹底失去了奪嫡的資格。
從準太子到車騎將軍,這落差實在太大;劉義真很不爽,這一不爽,小劉同學開始借酒澆愁,而酒一喝大,他老毛病又犯了,專挑犯忌的話說。
這可就是嫌自己命長了。
不過這會兒劉裕剛死,而且北方北魏南下,雙方打的跟熱窯一樣,朝中大佬們也顧不上他。
可是等北魏軍一撤,局勢緩解,有那好事兒的,就把劉義真這段時間“口出悖逆”的事兒捅給了朝廷。
說來也巧了,這段時間劉義真不知道怎么想的,突然想增加實力,于是不斷上書,向朝廷索要各種物資;可這會兒朝廷剛打了場大敗仗,大片的地盤兒丟失,部隊損失慘重;徐羨之看劉義真沒完沒了的要東西,很來氣,指示手下人要么拖著不給,要么干脆就不搭理這位劉二公子。
這下可給劉義真氣壞了,他這次干脆給他哥劉義符寫了封信,信中要求,我要回中央!
按說這是人哥倆的私房話兒,外人不應該知道;怪了,徐羨之們很快就探知了劉義真在信里邊兒寫了點兒啥。
讓你回來,我們還咋混?
在一切準備就緒后;景平二年,是為公元424年2月,徐羨之等人聯名上書宋少帝,要求廢黜劉義真;在這份兒上書中,徐羨之羅列了一大堆關于劉義真的罪狀,什么喪師辱國,什么喪心病狂,總之什么詞兒狠,他們就用什么詞。
最終激的劉義符大怒,下詔將劉義真廢為庶民,流放到新安郡(現在浙江省淳安縣)。
廢了劉義真,算是廢帝行動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接下來,徐羨之等人開始籌劃廢黜宋少帝劉義符。
咱前面說過,廢立皇帝,那可是大事兒;弄不好打不著狐貍還惹得一身騷。
徐羨之等人加快了部署;這里邊最關鍵的一招兒棋,就是要爭取到同為輔政大臣,但此時正在山東收拾爛攤子的檀道濟的支持。
開始的時候,徐羨之等人想的挺復雜,檀道濟手握重兵,而且在軍中素有威望,萬一不同意咋辦?
沒想到,徐羨之、傅亮、謝晦等人將密謀廢黜宋少帝的計劃向檀道濟一通報;檀道濟沒打喯兒的就同意了。
敢情檀道濟對劉義符也是一肚子火兒;他這次北上,雖說保住了山東的一些個地盤兒,但河南他沒救成,虎牢關成了人家的,洛陽也丟了,許昌干脆沒了,這些地方說起來都是他老檀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再看皇帝的表現,跟這事兒沒發生一樣,真是崽賣爺田不心疼!
沒二話,廢了他!
公元424年5月,檀道濟到達建康,一切準備就緒。
這天是5月24日,還不知道大難臨頭的劉義符當天玩得很嗨;這伙計別出心裁,在宮里賽起了龍舟,玩累了,當晚劉義符就睡在龍舟上。
他這邊兒睡得踏實;輔政大臣謝晦可是一夜無眠。
怎么呢?
敢情檀道濟帶著準備搞政變的部隊當天都住他們家了。
這一晚上,謝晦跟炕上翻來覆去的烙餅,激動啊!再看看睡他邊兒上的檀道濟,那呼嚕打的,山呼海嘯一般;謝晦長嘆一聲,罷了,到底是身經百戰之人,這心理素質,我不如他啊!
第二天一早天蒙蒙亮,檀道濟收拾停當,吩咐一聲兒,出發;大隊全副武裝的軍隊便從謝晦他們家出來了;直奔皇宮而來。
謝晦事先有準備,安排好了內線,檀道濟一到宮門,內線出來接應,一問皇上在哪兒,喏,御花園里的船上。
部隊又悄無聲息的朝龍舟奔來。
一路之上,無人阻攔,檀道濟很快就找到了那座龍舟。
檀道濟一揮手,當兵的抽出刀就上去了,值更得宦官一瞧,剛問了句,你們干嘛?
話音未落,便被宰了。
當兵的登上龍舟的時候,劉義符還在睡覺;宦官臨死前的尖叫把他給驚醒了;這伙計還真不白給,迷迷糊糊的從床上跳起來還跟那幫大兵打了起來,不過雙拳難敵四手,沒倆下就給當兵的摁在地上捆成了粽子;混亂中,他的手指還被砍掉了幾根兒。
檀道濟下令將劉義符抬著,并逼其交出玉璽,之后徐羨之召集群臣,大家異口同聲“恭送陛下回東宮!”
宋少帝劉義符就這么戲劇性的被廢了。
廢帝行動順利完成,下一步就該商議冊立何人為帝了。
大臣中有人嘀咕了一句,劉義真。
徐羨之當即狠狠瞪了一眼,劉義真已經被廢為庶民,不可為主。
那立誰呢?
扒拉來,扒拉去,徐羨之選中了劉裕的三子,劉義隆。
于是廢劉義符為營陽王,趕去吳城;立劉義隆為天子,這就是宋文帝。
一個月后,徐羨之派人去吳城殺廢帝劉義符,以絕后患。
劉義符你別看他當皇帝不行,身體可好,臂力過人,一看有人要殺他,小伙子邊打邊跑,想要沖出居所逃命;速度之快,可比博爾特,那幫殺手沒一個能追的上;堪堪跑到大門口兒,被事先守在這兒的其他殺手一門閂削到后腦勺上給干趴下了,接著趕上來的殺手們你一棍子,我一棍子,劉義符就這么被亂棍活活兒打死,年僅19歲。
殺了劉義符,徐羨之一不做二不休,又派人把劉義真給殺了,算是徹底絕了后患。
真絕了嗎?
數年之后,當他自己成為案板上的魚的時候,老徐同志才想起來,眼下的他打開了一只怎樣的潘多拉盒子。
多說一句吧,劉裕臨死前拉著劉義符的手說:“徐羨之、傅亮當無異圖。”;一輩子識人無數的老劉同志看走眼了,恰恰就是自己這個兒女親家將自己倆兒子都送上了不歸路。
這件事兒余波未了,徐羨之等人廢黜并誅殺宋少帝一事,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頭兒,劉宋王朝君臣猜疑、骨肉相殘、動輒殺戮的歷史從此發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