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鳥理財100問
- 洪佳彪
- 1099字
- 2020-11-25 15:30:52
國家印發的貨幣是怎樣到我手中的?
了解了關于貨幣的幾個核心問題后,你可能會疑惑:我知道國家是怎樣印制貨幣的了,但國家印制出的貨幣,究竟是怎么到我手中的呢?
這個問題就涉及貨幣流通了。
每當經濟下行的時候,我們總會聽到這樣一些觀點:國家準備印錢拯救經濟了,央行要放水救市了,等等。但實際上,我們每個月到手的工資還是沒變。
原因很簡單,國家印制出來的貨幣,需要通過一定的程序和方式進入市場,而不是直接體現在個人層面的。
首先,國家印制貨幣是通過央行下屬的貨幣鑄造機構進行的。也就是說,央行負責印錢,然后再流通到我們手上。
前面提到過,在中國,央行印發貨幣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分別是外匯發鈔和信用發鈔。
前者是我們拿從海外賺回來的美元找央行兌換成人民幣在國內花,為此央行需要按照對應的匯率還印的錢;后者則通過一系列貨幣工具來實現,比如逆回購就是央行印出來一些錢,然后把這些錢借給銀行去花,而銀行需要用債券作為抵押物。
逆回購是很好的短期貨幣調整工具,央行只要多做一點逆回購,或者降低一點逆回購利率,就能讓市場上的錢多一點,反之市場上的錢就會少一點。
除此之外,央行也會使用一些政策性工具,比如說抵押補充貸款(PSL)。
PSL是怎樣運作的呢?比如有一個大型基建項目,需要大量的貨幣支持,但是政府錢不夠怎么辦?
這時候,國家開發銀行(以下簡稱國開行)會出來,將自己手上的中長期貸款或國開債抵押給央行,央行根據抵押品的信用程度,設定一個折價率向國開行投放基礎貨幣,即PSL貸款。國開行在以一個低于市場的利率獲得這筆貸款以后,就把這筆錢交給政府,推動項目進行。
在項目進行的過程中,需要購買原材料,需要招聘工人,等等。那么,這些錢就會在工程的建設過程中,通過一些企業、工資、消費等方式,層層流轉最終來到我們的手上。
一般來說,貨幣剛剛印制出來的時候,還沒有貶值這一說法,而最先拿到錢的機構和個體也感受不到貶值,但等錢最終完成流通之后,也就是到我們手上時錢已經貶值了。因為錢在流通過程中,本身會產生乘數效應,所以如果你只是把錢囤在手上而什么都不干,那么你的錢就會越來越不值錢。
根據央行提供的數據,2008年我國的廣義貨幣總量是47.517萬億元,而截至2020年2月,這個數字變成了203.08萬億元。
如果你對這個增幅沒啥感覺,不妨回想一下父母在青壯年時期工作的時候每個月賺多少錢,花多少錢;而現在你我每個月能賺多少錢,又要花多少錢。或者回想一下十幾年前吃頓早餐大概要花多少錢,到現在大概又得花多少錢。
簡單來說,如果你的收入增長速度沒有能跟上通貨膨脹的速度,那么你現在的生活品質一定會是逐年下降的。所以,我們才需要這么努力地學習理財投資,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手上的錢跑贏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