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孟嘗君

戰國時代四公子的故事,是膾炙人口的故事。何謂“四公子”呢?指的是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和楚國的春申君。由于他們身為貴公子,時人合稱他們為四公子。

首先跟大家介紹孟嘗君。他本為田氏,名文。他的父親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也是齊宣王同父異母的弟弟。

田嬰在齊國當了十一年的宰相,做出不少政績。齊宣王死后,齊湣(mǐn)王繼位,第三年封田嬰于“薛”這個地方,從此以后,人們便稱他為“薛公”。

田嬰妻妾成群,共有四十幾個孩子,而田文是他的妾所生。田文出生那天正好是五月五日,依照當時人們迷信的說法,這是不吉利的。

于是田嬰對田文的母親說:“這個孩子不能養,趕快把他丟掉吧!”

可是田文的母親不忍心,背著田嬰偷偷把田文撫養長大成人。

有一天,田文的母親讓他跟著其他兄弟去拜見父親。田嬰見了田文,斥責他的母親說:“我叫你把這個孩子扔掉,你為什么還把他養大?”

田文在一旁見狀,向父親叩首問道:“為什么您不肯養五月節出生的孩子呢?”

田嬰回答:“因為這天出生的小孩兒會長得跟門一般高,而且會對父母不利。”

“一個人的降生,到底是上天注定的,還是受大門影響呢?”

田嬰被問倒了,一時答不出話來。田文接著說:“若是受命于天,父親何必擔憂?若是由門決定,只要把它加高,又有誰能跟它一樣高呢?”

田嬰說不過田文,便揮手說:“好了,不要再談這個了。”

過了些時日,田文又去找父親談天。他問父親:“請問兒子的兒子叫什么?”

“孫子。”田嬰回答。

“那么,孫子的孫子呢?”

“玄孫。”

“玄孫的孫子,又叫什么呢?”田文追問道。

“這……”田嬰答不出來,也不知道田文為什么要問這些奇怪的問題。

田文乘機對父親說出心里的話:“您是齊國宰相,前后輔佐了三位君王,可是齊國的領土一直不曾擴充,父親的財富反而數以萬計,只是門下一個賢士也沒有。孩兒聽人說:‘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可是咱們家里,穿的是綾羅綢緞,吃的是山珍海味,而外面那些有才能的賢士,連三餐都吃不飽。

“至今,父親仍為了積蓄財富給那些不知名的后代子孫而努力,卻忽略了身為一國之相的責任,這樣,不是很奇怪嗎?”

田嬰聽了兒子這番話,頓時覺得他并非等閑之輩,從此盡棄前嫌,開始厚愛田文,派他主持家事、接待賓客。田家門下的賓客一天天地增加,田文的名聲也在諸侯間傳揚開來。

諸侯又派人勸薛公田嬰立田文為世子,田嬰也答應了。他去世后,謚為靖郭君。田文繼承家業,這就是孟嘗君。

齊湣王二十五年,秦昭王有意拜孟嘗君為秦國的丞相。原來,孟嘗君的賢能已經傳到遠方的秦國,人也被秦王設法請來了。

可是昭王的親信強烈反對,他進諫說:“孟嘗君雖然是位賢者,但他畢竟是齊國的貴族,凡事必先效忠齊國,而后才為秦國效力,若他出任秦國丞相,實在危險呀!”

昭王覺得有理,便將孟嘗君囚禁起來。孟嘗君暗中派遣他的門客去賄賂昭王最寵幸的寵姬,請她說服昭王放了自己。不料寵姬竟說:“除非把他獻給秦王的白狐裘(qiú)送我!”

原來,孟嘗君有一件白狐皮大衣,價值連城,天下無雙,可是在他初見秦昭王的時候,已經把它送給昭王作為見面禮。現在秦王的寵姬又指定要那件白狐皮大衣,這可怎么辦好呢?

幸好,孟嘗君門下的食客很多,什么樣的人才都有,其中有一個人擅長模仿狗,他自告奮勇說:“我可以趁夜深人靜進宮,盜出大衣。”

在那天夜里,這個人就模仿狗混進王宮,偷走白狐皮大衣。

秦王的寵姬得到白狐皮大衣后,倒也不食言,很快便說服了秦昭王放走孟嘗君。不久,秦王又感到十分后悔,趕緊派人把他追回來。

此時孟嘗君一行人已連夜逃到函谷關,無論怎樣,關口大門非得等到雞鳴才能打開。大伙兒正心急如焚,門客中有個會口技的人,急中生智,學公雞叫了幾聲。這一叫,附近農家的雞也都跟著叫了起來,于是守關的人便將城門打開,孟嘗君等人終于順利逃出秦國。等秦王的手下趕到時,他們早已不見蹤影。

當初孟嘗君收留這兩位門客時,眾人都笑他怎么收留這樣的人;這次歷劫歸來,大家才佩服孟嘗君有識才的眼光。

后來由于這個故事,留下了“雞鳴狗盜”這個成語。

孟嘗君回到齊國后,齊湣王后悔不該讓他到秦國去,不但親自去迎接他,還請他當宰相。

由于孟嘗君識才好客,各諸侯國的人都慕名前來投奔。孟嘗君對待這些食客,不分賢德貴賤,甚至對犯罪逃亡的人他都以禮相待,一視同仁。

不久,孟嘗君門下的食客已經多達數千人了。

孟嘗君對待他的門客,態度始終客氣恭敬,甚至為了延攬各國賓客并厚待他們,不惜把家財耗費一空。因此,天下才士都非常仰慕孟嘗君。

在飲食起居上,孟嘗君與門客之間也不分你我貴賤,下面這則小故事,就是一個實例。

有一次,孟嘗君與食客一同吃晚飯,正巧有個人站在燈前,把光線擋住了,孟嘗君的周圍頓時暗了下來。在座一位食客誤以為孟嘗君吃的飯菜比大家好,于是把筷子一丟,起身要離席。

孟嘗君連忙站起身,把自己所吃的飯菜端到他的面前,他一看,原來孟嘗君吃的和大家并沒有兩樣。那位食客感到羞愧不已,立刻拔劍自刎,以示謝罪。

另外,每當有新的客人來投奔孟嘗君時,他都會與之坐談,屏風后面總有侍史把二人談話的內容記錄下來。他常常詢問對方有無親戚、住在哪里,談完后便派人專程送禮到該親戚家問候。

對于到秦國而險些遇害的事,孟嘗君并沒有釋懷,他打算聯合韓、魏兩國共同攻秦,于是準備向西周借兵借糧。

蘇代此時正出任西周相國,他向孟嘗君建議道:“齊國幫助韓、魏和楚國打了九年的仗,攻下楚國宛、葉二縣以北的土地,助長了韓、魏的勢力。如果現在又攻打秦國,無疑將使韓﹑魏更加強盛。一旦他們南不懼楚,西不畏秦,齊國豈不是反而危險嗎?我真是為您擔心呀!

“依我之見,先放棄攻秦,也不必商借武器和軍糧,只要守著函谷關就好。我可以奉周王之命去和秦王交涉,就說:‘薛公(指孟嘗君)無意攻打秦國而使韓、魏二國坐收漁翁之利。他之所以發兵,無非是想要您說服楚王割地給齊國,并請您釋放楚懷王,與楚議和。’

“我還可以告訴秦王,齊國這么做對秦國有利,因為秦國可以免于卷入戰亂,秦王一定很樂意接受。而楚懷王被釋放后,也一定會感激齊國的。

“如此一來,齊國日漸強盛,薛地也可世代享受太平,不知薛公以為如何?”

孟嘗君接受蘇代的建議,令韓、魏兩國向秦道賀。因為三國不攻秦了,齊國當然也就不用向西周借兵糧了。

孟嘗君有位親近的家臣,叫魏子,曾經替他收封邑的租稅,不過一連去了三次都空手而回。

孟嘗君責問魏子。魏子回答說:“我在途中遇到一位賢士,就把收回來的租稅周濟給他了。”

孟嘗君聽了很不高興,便把魏子辭退了。

后來,有人向齊湣王誣蔑孟嘗君說:“孟嘗君想造反!”

過了一段時間,田甲劫殺湣王,湣王懷疑孟嘗君是幕后主使,危急中,孟嘗君只好逃亡。

這時候,曾受魏子周濟的那位賢士上書給湣王,保證孟嘗君絕無叛變的意圖,并以自己的性命為他擔保,在宮門前自刎。

湣王十分驚恐,派人追查孟嘗君的所作所為,果然并無任何判亂的憑據,于是召回孟嘗君,恕他無罪。只是孟嘗君已無心在朝為官了,稱病告老還鄉,湣王不便強留。

后來,齊湣王滅掉宋國,越發驕橫起來,他有意除掉孟嘗君。孟嘗君就逃到了魏國,而魏昭王早就仰慕他的賢名,便拜他為丞相。

孟嘗君上任后,聯合秦、趙和燕國共同伐齊,齊國戰敗,湣王逃到莒(jǔ)城,最后死在那里。

齊襄王繼位后,因畏懼孟嘗君,又尊他為薛公。薛公去世,被追謚為孟嘗君。由于他的孩子們互相爭位,齊、魏乘隙滅了薛國,使得孟嘗君絕嗣,后繼無人。

再回頭說說孟嘗君的食客馮諼(xuān)的事跡。

馮諼因窮困潦倒,聽說孟嘗君禮遇賓客,于是前來投靠,孟嘗君把他安置在下客所住的傳舍。

過了十天,孟嘗君詢問傳舍長馮諼的近況如何,傳舍長回答說:“這位馮先生確實很窮,他只有一把用繩子拴住劍柄的劍,時常彈著劍唱道:‘長劍回去吧!我連魚都沒得吃。’”

孟嘗君聽了,吩咐把馮諼安頓到中客所住的幸舍,每餐都有魚吃。

五天后再問傳舍長,對方答道:“馮先生還是彈劍唱道:‘長劍回去吧!出門沒有車子坐呀!’”

這次,孟嘗君又把他遷到上客住的代舍,這樣馮諼就有車代步了。

又過了五天,孟嘗君問傳舍長馮諼的表現,沒想到馮諼依然彈劍唱著:“長劍回去吧!這里不是家。”

孟嘗君聽了,心里很不愉快,也不再理會馮諼了。過了一年,馮諼始終沒再提出任何要求。

孟嘗君雖然受封于薛,貴為萬戶侯,可是他門下食客有三千人,封邑的收入不夠食客們的生活費用,于是他把錢借貸給當地的百姓,得些利息補貼花費。

然而一年過去,百姓還不出利息,孟嘗君為此發愁不已。有人說馮諼看起來能言善辯,派他去收債應該不成問題。于是孟嘗君請來馮諼,把收債的重任交付給他。

馮諼整理好行裝,帶著契據,就辭別孟嘗君,直奔薛國。

他先召集了部分向孟嘗君借錢的人,收到利息十萬錢。奇怪的是,他非但沒有動身回去交差,反而用這些錢買了好酒、肥牛,然后把負債的人全都請來,并要他們帶著借據前來核對。

當天大家聚在一起,殺了牛,也擺上好酒,馮諼和所有的人歡聚暢談。酒酣耳熱之際,馮諼拿出契據和他們一一查對,凡是能夠償還利息的,便定下一個期限收款;而因為貧窮實在沒有能力付利息的,他當場把借據收回來燒了。

馮諼說:“薛公借錢給你們,是希望你們有本錢營生;向你們要利息,則是為了照顧他的賓客。如今,你們有錢的已經約定日期還錢;沒錢的,借據也都燒掉了,大家有這樣一位仁慈的薛公,將來可別辜負他呀!”

這些貧苦的百姓一聽,都高興地站起身來,拱手拜謝,大聲歡呼,感謝薛公的大恩大德。

孟嘗君聽說馮諼不但沒有收回利息,還燒毀了很多借據,十分憤怒,立刻派人把他召回,責問說:“我請先生到薛地收債,聽說先生不但把錢花光,還燒毀很多借據,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馮諼面帶微笑,不慌不忙地答道:“是的,我準備牛肉、好酒,是為了讓大家前來齊聚,以便得知哪些人有錢,哪些人貧窮。有錢的人,定了還債的期限;沒錢的人,就是等他十年也還不了債,逼急了,反說您愛財不愛民。燒掉借據,百姓感謝您仁慈愛民,越發對您敬慕,薛公之美名傳揚天下,萬古流芳,您還怪我做錯了嗎?”

馮諼這么一說,令孟嘗君不得不佩服他的機智與遠見。

孟嘗君聲望日高,齊王懷疑他有奪權的野心,竟廢除他的職位,不再用他為相。所謂樹倒猢猻散,食客們見孟嘗君被免職,都紛紛離去。

馮諼心中不平,對孟嘗君說:“請借給我一輛車,讓我到秦國去一趟,一定使您官復原職,封邑更大。”

孟嘗君答應了。馮諼來到秦國,游說秦王道:“投效秦國的人,莫不希望秦強齊弱;而身在齊國的謀士,也正計劃著如何消滅秦國。為什么呢?因為秦、齊難分軒輊,勢不兩立呀!”

“你有什么高見嗎?”秦王問。

“您可知齊王廢了薛公?”

“聽說了。”

“齊國能有今日的威望,全是薛公的功勞。現任齊王廢了他,他必有所怨恨。如果大王乘機把他請來,他必定為秦效忠,打擊齊國。依臣愚見,大王趕緊派人以厚禮迎薛公入秦,否則一旦齊王醒悟,恢復他的相位,局勢可就改觀了。”

秦王的斗志被馮諼激發得更高昂了,他立刻派遣使臣帶著百鎰黃金,到齊國迎請孟嘗君。

馮諼成功地說服秦王,連忙又返回齊國面見齊王,把對秦王說的那番話向齊王又說了一遍,并強調:“秦國的使者已經動身了,大王何不趁他未趕到之前,恢復薛公的相位,并增加他的封邑?唯有阻止薛公出任秦相,才能阻止秦國稱霸天下啊!”

“說得好!”齊王大喜,一方面派人到邊境窺探秦國的使者,證實馮諼所說不假;一方面召回孟嘗君,恢復他的相位,并且加封食邑千戶給他。

秦國使臣聽說孟嘗君又重新當上齊國的宰相,只好掉頭返回秦國。

當初孟嘗君被罷職的時候,門下食客一個個離開他;如今復職了,他們又陸續趕回來,孟嘗君感慨地對馮諼說:“我自認沒有虧待大家,但在我失意時,他們卻忘恩負義地離開我。如果有人還好意思回來見我,我一定唾罵他一頓。”

馮諼聽了孟嘗君的氣話,態度恭敬地對他說:“方才您所說的,我不能茍同。世間一切事物都有定數,有生必有死,這是必然的。有錢有勢者,人人逢迎巴結;貧賤的人,就沒人理睬了。您失去相位,賓客自然離去,這不能怪罪他們。希望您能不計前嫌,還是如從前一樣接納他們吧!”

“先生真不愧是一位賢士,所言字字針砭,田文受教了!”孟嘗君聽完豁然開朗,對馮諼衷心佩服。

此后,馮諼便一直是孟嘗君的上賓,而食客們也依舊得到孟嘗君的禮遇。

太史公說:“由于孟嘗君延攬天下賓客,雞鳴狗盜之徒涌進薛國,看來他的好客真是名不虛傳呀!”

常識補給站——喝酒知多少

世界上大部分的酒是由葡萄及含淀粉較多的植物發酵(jiào)而制成的。發酵的過程,即果實中的糖分經酵母菌的作用產生酒精及二氧化碳的過程。

人類早在沒有文字的時代就會制酒,世界現存最久的酒,是從戰國時期中山王墓中挖掘出來的兩壺綠色酒,經過二千多年,香氣猶在。

酒進入人的胃時,很快被胃壁吸收;其余流入小腸者,也很快被吸收送入肝臟,由肝進行分解作業;但肝作用未完全時,部分酒精由血液流至全身,會促進心臟收縮,并影響神經系統,尤其是使運動神經功能降低。因此輕度酒醉常覺得意識不集中,動作難以控制。所以別忘了:“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碌曲县| 台前县| 九江县| 同德县| 双牌县| 齐齐哈尔市| 金秀| 扎鲁特旗| 青海省| 神木县| 岱山县| 昂仁县| 鸡东县| 广饶县| 全南县| 青铜峡市| 永新县| 仙居县| 萨嘎县| 井冈山市| 来宾市| 连南| 商水县| 浦东新区| 龙川县| 罗山县| 东海县| 江津市| 明水县| 景泰县| 社会| 罗平县| 商洛市| 兰溪市| 辽阳市| 五华县| 宜君县| 黎川县| 遂昌县| 莎车县| 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