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中國高鐵成功的真正經驗

中國高鐵成功的真正經驗

21世紀以來的短短數年,中國高鐵穿越時空隧道,以世界前所未有的運營時速、技術水平和發展規模,創造了從“追趕者”到“引領者”的跨越奇跡,成為世界鐵路發展的新航標。

早在幾年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高速鐵路發展最快、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在建規模最大、運營里程最長、運營速度最高、產品性價比最優的國家。形成了完整的高速鐵路設計、建設、裝備、運營、安全管理標準體系以及鐵路裝備品牌,擁有高鐵的自主知識產權,擁有領先世界的高速鐵路標準體系、核心技術、系統集成、成套建造、工業制造、運營維護、人才隊伍等支撐。

截至2018年末,中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超過2.9萬公里(不含既有線鐵路提速達到200—250公里時速,后被降至160公里時速的2876公里高鐵),超過世界高鐵總量的70%。不僅如此,“十三五”末,中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將達到3萬公里規模。2025年,中國高速鐵路運營里程將達3.8萬公里左右,2030年高鐵里程將達到4.5萬公里。

在全球范圍探求中國高鐵成功經驗,是否可以給國外發展高速鐵路以借鑒?我以為,中國高鐵成功經驗非常寶貴,但對于國外基本沒有用。仔細分析,迄今為止,除中國之外,再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將高鐵發展到如此水平和規模。如果真要學習借鑒,也只能在具體技術層面和戰術細節。靠不夸張地講,高鐵能超越中國的國家,地球上還沒有誕生。因為,它們畢竟不是中國!

總結中國高鐵成功的真正經驗,大致有九個方面,這九個方面缺一不可,都是充分而必要條件。

NO.1:國土面積足夠大

高速鐵路,顧名思義,肯定要高速運營,有別于傳統速度。因為速度高,所以必須線路運營距離長。中國敢在350公里運營時速上大范圍創新發展高速鐵路,并且還是幾百公里,上千公里的長大干線,其中時速300公里以上高鐵,就有1萬多公里。首要條件就是中國國土面積大!中國有960多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的國土面積,有足夠讓更高更快高速鐵路盡情馳騁的先決條件。

以2018年底的高鐵里程計,中國高鐵網密度為30.2公里/萬平方公里。到2020年,中國高鐵網密度為31.3公里/萬平方公里,至2025年,中國高鐵網密度則為39.6公里/萬平方公里。若按20公里/萬平方公里的標準,國土面積50萬平方公里以上的國家,方能有條件建設1000公里高鐵。

這樣的國家有50個(為表述方便,以下國家面積數值單位省去萬平方公里)。

分別是俄羅斯( 1707.5)、加拿大(997.1)、中國(960)、美國 (936.4)、巴西(854.7)、澳大利亞 (774.1)、 印度 (328.8)、阿根廷(278)、哈薩克斯坦(271.7)、蘇丹 (250.6)、阿爾及利亞(238.2)、剛果(金)(234.5、沙特阿拉伯(215)、墨西哥(195.8)、印尼(190.5)、利比亞(176)、 伊朗(163.3)、蒙古(156.7)、秘魯(128.5)、乍得(128.4)、尼日爾(126.7)、安哥拉(124.7)、馬里(124)、南非(122.1)、哥倫比亞(113.9)、埃塞俄比亞(110.4)、玻利維亞(109.9)、毛里塔尼亞(102.6)、埃及(100.1)、坦桑尼亞(94.5)、尼日利亞(92.4)、委內瑞拉(91.2)、納米比亞(82.4、莫桑比克(80.2、巴基斯坦(79.6)、土耳其(77.5)、智利 (75.7)、贊比亞(75.3)、緬甸(67.7)、 阿富汗(65.2)、索馬里(63.8)、中非(62.3)、烏克蘭(60.4)、馬達加斯加(58.7)、博茨瓦納(58.2)、肯尼亞(58)、法國(55. 2)、也門(52.8)、泰國(51.3)、西班牙(50.6)。

當然,作為高鐵原創國,日本(37.8)有3041公里的運營高鐵,已經很了不起。但是,日本再發展高鐵,國土面積肯定不給力,目前輪軌最高時速也就300公里。350公里時速運營的高鐵,全球目前只有中國。2017年,中國當年開通的高鐵長度就超過日本新干線的總和,平均每天新增8公里。

國土面積是一個根本性的前提,國家面積太小,高鐵發展規模受限,運營速度太高,還沒跑起來就得減速,一不小心得可能“沖”出國土。比如,德國、日本等這些50萬平方公里以下面積的高鐵先行國家,更適合給其他國家發展高鐵。

中國疆域遼闊,陸地面積與整個歐洲面積差不多,東西距離約5200公里,南北相距約5500公里,地形多樣、氣候多樣,也只有如此,才讓中國挑戰各種氣候、地理等環境,集發展之大成,將高鐵極致化發展。

NO.2:人口數量足夠多

高速鐵路是承擔客運服務的鐵路,具有大運量、高密度、公交化的特點。一條高鐵每日間隔發車可達到3分鐘,雙向年運量1.6億人次。這樣巨大的運能,必須有足夠的人口作為基礎,也就是有足夠的市場需求,以及消費力作支撐。

所以發展高速鐵路的國家,人口至少也得有5000萬人。按照2016年世界人口排名,人口超過5000萬的國家,有27個(為表述方便,以下國家人口數值單位省去億人)。

中國(14)、印度(13)、美國(3.22)、印尼(2.58)、巴西(2.05)、巴基斯坦(1.92)、尼日利亞(1.82)、孟加拉國(1.64)、俄羅斯(1.46)、日本(1.27)、墨西哥(1.26)、埃塞俄比亞(1.04)、菲律賓(1.02)、 越南(0.93)、埃及 (0.9)、德國(0.8)、伊朗(0.79)、土耳其(0.78)、剛果(金)(0.72)、泰國(0.68)、法國 (0.67)、英國(0.65)、意大利(0.61)、南非(0.55)、緬甸(0.55)、坦桑尼亞 (0.51)、韓國(0.5)

滿足國土面積超過50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5000萬人條件的國家,經過合并同類項,僅剩下17個。即,中國、印度、美國、印尼、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亞、俄羅斯、墨西哥、埃塞俄比亞、埃及、伊朗、土耳其、剛果(金)、泰國、法國、緬甸。

NO.3:經濟實力足夠強

建設發展高鐵,涉及到的橋隧、站場、線路等基礎工程以及移動裝備,個個都是超級工程,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是舉國之力支撐的大工程。國際上,高鐵建設的成本多為每公里3億元以上,也就是一條1000公里的高鐵線路,大約需要投資3000億元。

世界銀行對2013年末中國27條運行中高鐵建設成本進行分析,設計時速350 公里的線路單位成本為每公里9400萬至1.83億元。設計時速250 公里的客運專線(個別除外)的單位成本為每公里7000萬至1.69億元。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時速350 公里的項目為1.29億元/公里,時速250 公里 的項目為0.87億元/公里。

相比之下,歐洲高鐵(設計時速300公里及以上)的建設成本高達每公里1.5-2.4億元人民幣。加利福尼亞州高鐵建設成本(不包括土地、機車車輛和建設期利息)甚至高達每公里5200萬美元,約合3.2億元人民幣。

總體而言,中國高速鐵路建設性價比最優,每公里也超過1億元。如,京滬高鐵,設計時速350公里,全長1318公里,概算總投資2176億人民幣。正在規劃建設的京九高鐵,設計時速350公里,全長有3000多公里,預計投資需4200億。

按照中國高鐵運營估算,在高鐵建設中投入超過3萬億元。所以沒有足夠國家財力和物力支撐,是沒有辦法修建像樣高鐵的。

前述的國土面積和人口符合條件的17個國家中,進入2017年世界GDP排名前50名的,僅剩美國、中國、法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墨西哥、印尼、土耳其、泰國、伊朗、埃及、巴基斯坦,這13個國家。

NO.4:大工業體系完整

大工業體系是指在國家地域范圍內,工業組織和技術經濟的有機聯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空間流的整體。大工業體系完整性不是考量某項或者某些技術的領先程度,而是對于國家工業基礎的綜合系統評價。

高鐵作為龐大的系統性戰略工程,涉及機械、冶金、建筑、機電、材料、儀器、電力、通信、化工等諸多工業產業。建設發展高速鐵路的國家,具有完整的大工業體系可以減少外方“卡脖子”控制,有利于形成自我能力,戰略主導性強,更為重要的是能夠為基礎建設提供重要的保障,減少工業配套生產成本,有利于生產質優價廉的產品。若以外購、外包為主的方式建設發展規模化的高鐵網,任何國家都是難以承受的,并且沒有相應的運維能力,更是難以為繼。

按照聯合國對工業體系分類,全球工業體系有 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在前述的13個國家中繼續篩選,具有較為完整工業體系的工業強國有:中國、美國、俄羅斯、法國、印度。

美國工業門類齊全、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新興和尖端技術發達)、工業設備能力與生產規模很強,在軍工、航空航天、醫學技術、信息科學等領域整體性處于世界一流水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家,工業體系完整性超過90%,但美國基礎工業多以外包形式發展,工業產業空心化。

俄羅斯具有發展工業的各種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有完整的軍工體系,重工業發達,生產能力位于美國、中國、日本之后,名列世界第四。但輕工業落后,民用工業技術實力卻排名在世界30名之外,工業體系完整性不超過70%。

印度在鋼鐵、機械、電力、化學等工業方面具有一定的工業基礎,信息技術和軟件開發部分領域處于先進水平,是全球制造業中第五大制造生產國,但是印度工業基礎相對薄弱,沒有建立起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化之路還很漫長。

法國在歐洲國家中具有最完整的工業體系,主要涉及礦業、冶金、制造、化工、電器、食品加工、建筑等工業領域,其中鋼鐵、汽車、建筑為法國工業的三大支柱。汽車、航空、航天、能源、材料等工業領域在全球范圍具有較明顯。

中國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具有舉世無雙、行業齊全的工業體系。中國的工業體系、工業量級、工業潛力及研發力量綜合能力,是支撐中國綜合國力成為世界第二的重要基礎,整體性發展潛力和優勢非常明顯。

綜上所述,除印度之外,中國、美國、俄羅斯、法國具有發展高鐵的良好工業基礎。

NO.5:民族進取心足夠強烈

高鐵作為現代文明的顯著標志之一,彰顯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進取精神和奮斗意志。日本新干線是大和民族半個多世紀的驕傲;法國TGV高鐵創下574.8公里時速的世界紀錄(非商業運營鐵路試驗),是法蘭西民族的無盡自豪。在中國高鐵絕對領先的發展規模和水準“碾壓”全球時,美國還沒有一寸高鐵,從***到***,無不多次急切地向美國民眾發出呼喚,渴望超越中國高鐵,以挽回美利堅民族的尷尬。

中國、美國、俄羅斯、法國,這四個國家,都懷有強烈的發展夢想。中國歷史五千年,按照史料記載的發展規模和成就,對比同時期的世界文明,夏朝時期中國發展水平領先于世界,但由于缺少同時代文字記載和近代以來的衰落以及文化“自黑”,未能將夏朝以前的歷史得到充分論證傳播。為了以下的論述更有說服力,筆者就以商朝算起,以3600年的時光長度對前述五個國家(民族)的整體性發展情況作以概要分析。

美國位居世界第一的時間為124年,僅占3.34%。美國是1776年7月4日獨立建國的,距今242年。118年后的1894年,美國GDP躍居世界第一,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工業產值躍居世界首位,相當于英國的兩倍,法國的三倍,接近全球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1914年更是超過了英、德、法、日四國總和。美蘇爭霸時期,乃至蘇聯解體后,美國整體實力也是全球第一。透視美國200多年成長發展史,沒有太多苦難,有的只是一帆風順的自信發展。但今天已不如當年的巔峰狀態。今天美國夢想,當然是“美國優先”,繼續稱霸全球。

俄羅斯(民族)從未整體性領先世界。1721年彼得一世建立俄羅斯帝國,曾吞并歐亞多個國家,領土不斷擴大,于18世紀中后期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達到鼎盛時期,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但并不是當時世界最強大的國家。1922年12月,前蘇聯成立,地跨歐亞兩大洲,東西最遠距離達10000多公里,南北約5000公里,國土面積2240.22萬平方公里,約占世界陸地面積的六分之一,成為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蘇聯的綜合國力特別是軍事實力達到頂峰,略勝于美國,但是前蘇聯經濟最強的時候,經濟也只不過是美國的51%。今天的俄羅斯夢想也就是能重回美蘇爭霸的世界巔峰狀態,回歸一個真正的世界強國。

法國(法蘭西民族)從未整體性領先世界。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之后,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先后經歷兩次帝國和三次共和國,國力在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于本土的20倍,成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一度成為世界強國之一,2017年GDP規模全球第七,但至今從未整體性成為世界第一。今天的法國夢想,也只能是改革進取,維持歐洲大國的地位而已。

中國(中華民族)整體性位居世界第一的時間超過2000年,占比超過60%。商朝時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文化方面,都遙遙領先于世界其它國家。中國除分裂割據的動蕩時代外,秦漢、隋唐、明朝和清朝前期都是同時代世界最強的國家,宋朝甚至領先世界3個世紀。北宋國民生產總值占世界80%,鋼鐵產量是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2倍。明朝領先世界200年,是當時的海洋霸主。即使ya片戰爭爆發前十年的1830年(清道光十年),中國GDP竟占世界的29%,仍是首位。這最為關鍵的是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年長盛不衰,文字和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從未消亡。一個在歷史上大多數時間都是世界第一的國家,只是近代300年落后了,她曾經的成功經歷、發展基礎和內心夢想,是其他國家和民族難以體味和比擬的。中國曾經是世界強國,不久的將來,也一定會重回漢唐盛世,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如此看來,能支持建設發展高鐵夢想的,也只有中國、美國、俄羅斯。

NO.6:鐵路隊伍素質過硬

高鐵建設比傳統鐵路建設標準高、規模大,每一條線路,甚至橋隧、客站等控制性工程都是人類超級工程,這需要超常規的強大建設能力。除此之外,高鐵運營的大運量、高密度、公交化、網絡化的運營組織,更是比傳統鐵路挑戰更高。拋開工程建設、技術創新等方面看,最核心還是人的因素。高鐵建設與運營,需要極為可靠的隊伍長期支撐。

美國是世界上鐵路運營里程最多的國家,目前運營鐵路22.8萬公里。但是美國包括太平洋鐵路在內的加州海西鐵路、德克薩斯鐵路、俄勒岡鐵路等很多鐵路,華工是最核心的建設力量,為美國修建鐵路達100年之久,而真正的美國鐵路工人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并不高。2017年1月,修建了100年的曼哈頓“第二大道”地鐵開通當日居然就故障了。以2016年的數據分析,美國全年旅客周轉量為中國的0.86%,如果以2017年的數據比對,這一比例將更低。即便這樣,美國還經常發生駭人聽聞的重大鐵路客運事故,2018年2月一周內,竟然連續發生3起重大客運事故。高鐵這種新興的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和運營,對一個國家的鐵路從業群體素質要求則更高,普通鐵路都搞不好的國家,很難短時期能發展起來高鐵。

俄羅斯現有鐵路營業里程8.5萬公里,年客運量超過10億人,貨運量 12億噸,鐵路對俄羅斯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貢獻約占全國GDP的1.5%。俄羅斯鐵路與軍事保持著緊密聯系,很長時期,鐵路都是軍事化管理,直至今天軍隊中依然有鐵道兵在列,這是目前全世界唯一的鐵道兵。俄羅斯具有長期在高寒地區建設運營鐵路的經驗,擁有75萬鐵路員工,半軍事化管理,隊伍可靠性、穩定性強,不存在西方一些國家時不時鐵路工人罷工等問題發生。但是在俄羅斯早期的鐵路建設,尤其是里程近一萬公里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建設中,有數十萬中國工人參與了建設,西伯利亞大鐵路東段的橋梁和隧道工程大部分都是中國工人完成的。直至今天,俄羅斯鐵路建設依然需要中國力量主導性參與。

中華民族是個從來不缺精神的民族,也是從來不缺乏基建能力的民族,強大的基建基因幾千年來就早已根植于民族骨髓和血液中。中國鐵路從一誕生的時候就是采用的軍事化和半軍事化的管理。“高、大、半”(高度集中、大聯動機、半軍事化)是中國鐵路有別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鐵路。新中國誕生后的35年,幾十萬“艱苦奮斗、志在四方”的鐵道兵,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風餐露宿、沐雨櫛風、英勇奉獻,建設發展人民鐵道;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鐵路人肩負使命、勇挑重擔,秉承“四通八達、多拉快跑、安全正點、當好先行”的理念持續建設發展鐵路;當代中國鐵路人以“高標準、講科學、不懈怠”、“苦干實干拼命干”的精神和作風,“勇攀科技高峰,爭創世界一流”,建設發展世界一流高速鐵路。中國鐵路產業群體具有“五加二”、“白加黑”的奉獻精神,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特別守紀律”的優秀隊伍。

2017年蘭渝高鐵建成后,有媒體采訪參建者,有一位叫李子明的建設者這樣說:“在建設中,有的人已經離世,有的罹患絕癥,但大家覺得,一輩子能修這樣一條鐵路,死而無憾!” 2018年1月19日, 1500多名中國工人9小時完成福建龍巖站的大改造,就被外媒感嘆中國效率太高,而這僅僅是一個平常的鐵路工程建設場景而言。

著名作家蔣巍,2010年6月在人民日報發表了《閃著淚光的事業——和諧號:“中國創造”的加速度》的報告文學,文中這樣一段話,就是對當代中國鐵路人最好的詮釋——

“2009年9月,鐵道部組織全路上萬名勞模,登上京津“和諧號”城際列車,以領略中國高鐵的建設成就。伴隨著速度顯示屏上節節上升的紅色數字,勞模們站立起來,激動地揮動雙臂,齊聲高喊,仿佛不是接觸網上的巨大電流,而是他們的喊聲在推動列車飛速前進。那是“中國創造”的加速度,那是幾代鐵路人的夢想與追求,那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激越步伐啊!兩鬢飛霜的老勞模老淚縱橫,氣宇軒昂的青年勞模熱淚盈眶……”

中國鐵路人以對國家和人民的勇敢擔當、艱難奮斗和熾熱情感,在中華大地建立起一座以“無私奉獻”命名的歷史豐碑。

從中國、美國、俄羅斯三個國家的鐵路從業者情況看,唯一能和中國比較的,也只有俄羅斯。

NO.7:“大一統”的管理模式

從高鐵建設發展歷史看,無論是高鐵原創國,還是高鐵新興國家,在建設發展中,無不需要舉國之力予以支撐。從世界范圍看,中國“大一統”的管理模式,對更優更快建設發展高速鐵路,具有天然的體制優勢。“大一統”的管理模式,一方面是“大一統”的國家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是“大一統”的鐵路管理模式。對于中國,兩者皆有。故而,也只有中國在高鐵領域可以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

英國全長109公里的HS1鐵路,修建過程涉及一系列征地、公共協商、環境保護等問題,耗時16年;全長525公里的HS2線,現還在民眾的質疑聲和抗議聲中艱難推進,預計2033年建成。

美國從2008年通過高鐵項目經費計劃至今,10年了,加利福尼亞州的高鐵建設卻仍停留在研究預算階段。

等等,國外如此案例不勝枚舉。

再來看,中國高鐵建設速度。世界第一條運營時速350公里的高鐵——京津城際高鐵,全程120公里,建設用時3年;世界第一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長大干線高鐵——武廣高鐵,全長1069公里,建設用時4年半;世界上首條修建在大面積濕陷性黃土地區、運營時速350公里高鐵——鄭西高鐵,全長505公里,建設用時4年;世界第一條最高設計時速380公里的長大干線高鐵——京滬高鐵,全長1318公里,建設用時3年2個月;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車里程最長的高速鐵路(線下預留350公里時速)——蘭新高鐵,全長1776公里,建設用時5年半;等等……

中國,從沒有一公里新建高鐵到目前高鐵運營里程近3萬公里,遙遙領先世界,建設用時12年。這就是大寫的“中國速度”。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自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中國“大一統”國家管理模式延續至今,成為兩千多年來最重要的治國智慧和發展經驗。

“大一統”的國家管理模式,在正確的決策保證下,可以最大限度、最大能力集中人財物優勢資源,巨量化、高效化發展國家基礎建設,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從黨和國家層面看,在中國高鐵建設發展中,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和科學決策,統籌社會資源,給予高鐵事業全域支持,這是其他國家所不能及之處。也正因為如此,中國高鐵快速站到了世界前沿,實現了由“追趕者”到“引領者”的歷史性跨越。

從鐵路行業層面看,曾被輿論稱為“計劃體制的最后一個堡壘”的鐵道部,在中國高鐵建設發展中卻居功至偉,充分發揮政府和企業優勢,集中鐵路建設、運營、科研、外交、輿論等諸多資源優勢,縱橫捭闔,戰略運作,后發先至,以短短數年時間,跨越了40年的世界高鐵發展時空,走進了世界高鐵的中國王者時代。

綜上本文1-7條所述,真正具有建設發展高鐵的國家,至此僅剩中國一家!這也就是中國高鐵的真正成功經驗。當然,以下兩條,也必須加以敘說,這甚至比前面7條還要重要。

NO.8:關鍵時期的人物

縱觀世界鐵路史,鐵路突飛猛進發展的背后,往往佇立著史詩般的巨人。這樣的人物可遇而不可求,皆為時代之造化。

放眼國外,1814年英國工程師斯蒂芬森發明火車機車,被譽為“鐵路機車之父”。蒸汽機車的發明和應用,推動和開啟了世界鐵路發展發展,助推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工業革命發展壯大,牽引人類邁向工業時代。

1964年10月1日,侵華日軍的“急先鋒”、高鐵的創始人、日本“新干線之父”十河信二,在日本創造性建成了世界第一條最高時速200公里運營的鐵路,讓“夕陽產業”的鐵路呈現出“朝陽產業”的氣息,啟動了世界高鐵建設發展的熱潮。

內視國內,中國近代興修鐵路之議始于19世紀60年代,真正能從開發利源以振興經濟的高度認識鐵路的近代化價值的,張之洞是第一人,他把自己一生最后20年貢獻給了早期中國鐵路建設發展,積極發表鐵路政見,竭力建設盧漢鐵路,為近代中國鐵路事業做出了開創性的巨大貢獻。

在國外鐵路強國以“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國的工程師來修筑鐵路,他們就不再過問”的要挾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的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下,滿懷愛國熱情,1905—1909年奉命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并建造了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并主導參與川漢鐵路、粵漢鐵路等多條鐵路和重點工程建設,高揚民族精神,彰顯創造力量,成為中國創造的歷史豐碑,深遠激勵了中國鐵路后世發展。

民國時期,孫zhongshan辭去臨時大總統,總理鐵路建設發展,在《建國方略》中設想修筑10萬英里(16萬公里)的鐵路,雖終其一生未能如愿,但把發展鐵路對于國家和民族的重大意義宣示于世,給予了中國鐵路發展的終極目標定位。

新中國成立后,在***、周總理等親自領導下,滕代遠、萬里等鐵道部長指揮組織下,中國鐵路由建國初期的1.1萬公里持續擴充發展起來。從“八五”規劃開始,國家持續加力鐵路建設發展,至20世紀初,鐵路營業里程達到6.2萬公里,鐵道線四通八達,鐵路工業體系建立,發展基礎基本形成,與發達國家鐵路差距大幅縮短,但卻整體落后世界先進水平約40年。

21世紀初的中國鐵路部門,敢想敢干敢擔責,博列國之長,集百業之基,率鐵路之眾,舉萬眾之力,以超前的戰略遠見,高超的縱橫捭闔,極度的超強付出,短短幾年時間,使中國鐵路跨越了30多年的發展里程,最終領跑世界鐵路交通,實現了近代以來中國鮮有的國家和民族壯舉。關鍵人物在關鍵時期出現,是中國高鐵,乃至中國鐵路成王的最重要因素。

NO.9:人民群眾的支持

建設高鐵,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也是難以想象的。在中國,從古到今,“要想富,先修路”的思想植根于民眾心中,修建一條鐵路,帶動一方經濟,是各地發展的共識。

從高鐵建設之初,到高鐵效應顯現中,地方政府和各地人民群眾給予高鐵建設征地拆遷廣泛支持,中后期甚至是“搶線奪站”式的競爭性支持。地方政府負責征地拆遷,鐵路部門負責建設, 這種發展高鐵的高效模式,是其他國家難以做到的。

中國社科院2015年出版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表明,通高鐵城市與不通高鐵城市相比,綜合經濟競爭力要高出71.15%,可持續競爭力要高出56.91%。

當然,也有被境內外別有用心的輿論教唆和誤導,一些人群反對高鐵建設,甚至錯誤中傷高鐵,但最終享受到高鐵的便利,看到高鐵的前景,理性回歸,更加堅定支持高鐵發展。尤其是,中國高鐵大范圍降速降標后,人民群眾呼喚高鐵運營速度和建設標準回歸,抱憾業已無力回天的線路,期望中國高鐵重回發展正途,給予高鐵發展輿論支持。

可以說,中國高鐵與廣大人民群眾走過了一段從制造走向創造、從探索走向突破、從追趕走向引領的崛起之路。故此,沒有人民的支持,中國高鐵是難以短時期搞成。而由中國高鐵開啟的新經濟時代,也給予人民群眾以豐厚回報。

高鐵建設發展給沿線經濟帶來巨大的拉動,根據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數據,鐵路投資與相關產業產出比例為1∶10,鐵路有40%的投資通過材料費、人工費和人員費等形式用在當地消費上。截至2018年2月,中國高鐵網絡已貫穿180余個地級城市、370個縣級城市,高鐵累計發送旅客70多億人次,發送量和全球人口總數相當,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到巨大的高鐵紅利。

中國高鐵建設與廣大人民群眾良性互動,正在產生更大的發展動能,取得更高的發展質量。展望鐵路“十三五”規劃,鐵路網絡基本覆蓋城區常住人口20萬以上城市,高速鐵路網覆蓋80%以上城市,動車組列車承擔旅客運量比重達到65%。BJ至大部分省會城市之間 2~8 小時通達,相鄰大中城市 1~4 小時快速聯系,主要城市群內 0.5~2 小時便捷通勤。

……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緊密相連。中國高鐵以遠遠超越當下經濟發展的功用價值和現實利益,遠遠超越鐵路的本身的價值,在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日益精進。

歷史長河,奔流不息。在更加遙遠的未來,當我們的后人回望今天中國創造的歷史時,中國高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必將得到更加深刻的認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安县| 杭锦后旗| 万盛区| 手机| 香格里拉县| 溆浦县| 博野县| 清远市| 光泽县| 垫江县| 黄梅县| 岱山县| 商丘市| 自治县| 米林县| 博客| 芒康县| 永平县| 永新县| 巴马| 册亨县| 锡林郭勒盟| 德化县| 集贤县| 宜君县| 长丰县| 资阳市| 榆中县| 阿鲁科尔沁旗| 兰西县| 盐边县| 陇南市| 正蓝旗| 大埔区| 宁波市| 夹江县| 谷城县| 富源县| 化德县| 潞城市| 柏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