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產業轉移年度報告(2019—2020)
- 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主編
- 1812字
- 2020-11-24 12:55:41
一、京津冀地區產業發展總體情況
作為我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京津冀三省市有著不同的發展導向。北京市作為我國首都,定位于“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天津市聚焦“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改革開放先行區”;河北省著力建設“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規劃》等一系列文件的指導下,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京津冀三地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區域經濟總體平穩,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綠色發展扎實推進,協同發展成效顯現,總體上延續了近年來的良好態勢。
(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初步核算,2019年前三季度京津冀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201.1億元。其中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分別為23130.0億元、15256.4億元和26814.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分別增長6.2%、4.6%和7.0%。價格漲勢溫和,前三季度,京津冀三地居民消費價格同比分別上漲2.1%、2.3%和2.6%,與上半年相比,北京市、天津市略有上升,分別擴大0.2個和0.1個百分點,河北省持平。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前三季度,北京市各月城鎮登記失業率運行在1.36%~1.40%之間,城鎮新增就業29.9萬人,運行態勢穩定;天津市新增就業37.23萬人,同比增長1.2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河北省9月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3%,保持在較低水平。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前三季度,京津冀三地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50541元、33642元和18870元,同比分別增長8.9%、7.1%和9.5%,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實際增長6.7%、4.7%和6.7%。
(二)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1.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北京市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工業平均水平,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均在五成左右。規模以上互聯網信息服務、平臺服務、數據服務企業收入均增長30%以上。天津市制造業轉型發展,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到規模以上工業的32.7%。規模以上工業中,智能制造工業增加值增長7.6%,快于全市工業5.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40.3%、32.0%和11.3%。河北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3.8%,同比加快1.7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的19.2%,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增長8.0%,占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比重接近三成。
2. 消費模式迭代升級
北京市服務性消費增速快于商品性消費5.4個百分點,對總消費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七成以上。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企業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6.4%,同比提高5.2個百分點。升級類商品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其中智能家電和可穿戴智能設備類商品零售額增速均在20%以上。天津旅游、文化等服務性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居民消費支出中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增速快于總消費支出12.9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智能手機等升級類商品零售額增長較快,分別增長23.3%和12.9%。河北省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快速增長,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中可穿戴智能設備零售額增長81.2%,智能家用電器音像器材類增長43.1%,新能源汽車類增長兩倍。
3. 綠色發展扎實推進
前三季度,北京市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7%。實現增綠1344.32公頃[1],新增安德城市森林公園等一批綠色空間,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PM2.5平均濃度為42μg/m3,比上半年下降8.7%。天津市加強大氣污染治理協作和渤海污染綜合治理,成效明顯。PM2.5平均濃度50μg/m3,比上半年下降12.3%;8條入海河流水質達標。河北省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6%,降幅比上半年擴大2.6個百分點。工業新能源發電量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全部發電量比重為11.8%,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
(三)協同發展成效顯現
1. 北京創新輻射帶動明顯
天津市積極引入北京中關村科技創新成果,產業集聚效應初顯。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自成立以來新增注冊企業1241家,其中來自北京的有280余家。河北雄安新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集聚北京創新要素資源,積極布局高端高新產業,目前,登記進駐雄安新區的企業達3069家,大多來自北京,首批入駐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26家高端高新企業有90%來自北京。
2. 津冀產業承接持續增強
前三季度,天津引進北京企業投資超過1000億元,占全市引進內資的比重接近五成。河北省緊抓協同發展戰略機遇,積極對接,主動承接,前三季度承接京津法人單位109個,承接京津轉移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9%,快于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1.7個百分點。雄安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8.3%,增速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