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學經典誦讀叢書:三十六計
- 焦金鵬主編
- 485字
- 2022-08-01 17:22:06
第(dì)七(qī)計(jì) 無(wú)中(zhōnɡ)生(shēnɡ)有(yǒu)
誑(kuánɡ)也(yě),非(fēi)誑(kuánɡ)也(yě),實(shí)其(qí)所(suǒ)誑(kuánɡ)也(yě)。少(shǎo)陰(yīn)、太(tài)陰(yīn)、太(tài)陽(yánɡ)。
【注釋】
①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誑,意即欺詐、誑騙。實,實在,真實,此處作意動詞。
②少陰,太陰,太陽:此“陰”指假象,“陽”指真象。
【釋義】
用假象欺騙敵人,但并不是完全弄虛作假,而是巧妙地由真變假,由實變虛,以各種假想掩蓋真象,引誘敵人上當,以便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這就是《易》經中所說的少陰、太陰、太陽互相轉化的道理。
【淺解】
運用假象欺騙對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護真象,直到讓對方毫無防備地受騙。
【按語】
無而示有,誑也。誑不可久而易覺,故無不可以終無。無中生有,則由誑而真,由虛而實矣。無不可以敗敵,生有則敗敵矣。如:令狐潮圍雍丘,張巡縛嵩為人千余,披黑夜,夜縋城下;潮兵爭射之,得箭數十萬。其后復夜縋人,潮兵笑,不設備,乃以死士五百砍潮營,焚壘幕,追奔十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