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自動化控制器原理與應用
- 徐世許
- 5字
- 2020-12-04 16:25:44
第1章 概述
1.1 PLC的產生與發展
1.1.1 什么是PLC
PLC是一種以計算機(微處理器)為核心的通用工業控制裝置,目前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工業生產的各個領域。早期的PLC只能進行開關量的邏輯控制,被稱為可編程序邏輯控制器。現代PLC采用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作為中央處理單元,其功能大大增強,它不僅具有邏輯控制功能,還具有過程控制、運動控制和通信聯網等功能,PLC這一名稱已不能準確地反映它的特性,于是,人們將其稱為可編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簡稱PC。但近年來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也簡稱PC,為了避免混淆,可編程序控制器常被稱為PLC。
1987年,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在其頒布的PLC標準草案第三稿中,對PLC定義如下:PLC是一種數字運算操作的電子系統,專為工業環境下應用而設計。它采用可編程序的存儲器,用來在其內部存儲執行邏輯運算、順序控制、定時、計數和算術運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過數字式、模擬式的輸入和輸出,控制各種機械或生產過程。PLC及其有關設備,都應按易于使工業控制系統形成一個整體,易于擴充其功能的原則設計。
現代PLC的功能已遠遠超出上述定義的范圍。近年來,PLC的發展異常迅猛,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明顯加快,功能日益增強,應用領域愈加廣泛。PLC已成為實現工業自動化的一種強有力工具。
1.1.2 PLC的產生與發展
在PLC出現之前,機械控制及工業生產控制是用工業繼電器實現的。在一個復雜的控制系統中,可能要使用成百上千個各式各樣的繼電器,接線、安裝的工作量很大。如果控制工藝及要求發生變化,控制柜內的元件和接線也需要做相應的改動,但是這種改動往往費用高、工期長,以至于有的用戶寧愿扔掉舊的控制柜,去制作一臺新的控制柜。在一個復雜的繼電器控制系統中,如果有一個繼電器損壞,甚至某一個繼電器的某一對觸點接觸不良,都會導致整個系統工作不正常,由于元件多、線路復雜,查找和排除故障往往很困難。繼電器控制的這些固有缺點,給日新月異的工業生產帶來了不可逾越的障礙。由此,人們產生了一種尋求新型控制裝置的想法。
1968年,美國最大的汽車制造廠家通用汽車公司(GM公司)為了適應汽車型號不斷翻新的要求,提出如下設想:能否把計算機功能完備、靈活、通用等優點和繼電器控制系統的簡單易懂、操作方便、價格便宜等優點結合起來,做成一種通用控制裝置,并把計算機的編程方法和程序輸入方式加以簡化,用面向過程、面向問題的“自然語言”編程,使不熟悉計算機的人也能方便地使用。這樣,使用人員不必在編程上花費大量的精力,而是集中力量去考慮如何發揮該裝置的功能和作用。這一設想提出后,美國數字設備公司(DEC公司)首先響應,于1969年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臺PLC,型號為PDP-14。用它代替傳統的繼電器控制系統,在美國GM公司的汽車自動裝配線上試用獲得了成功。
此后,這項新技術就迅速發展起來。1971年日本從美國引進了這項新技術,很快就研制出了日本第一臺PLC(DSC-8)。1973~1974年,原西德和法國也研制出自己的PLC。我國從1974年開始研制,1977年研制成功了以一位微處理器MC14500為核心的PLC,并開始工業應用。
PLC自產生以來,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和微處理器技術的發展,一直在不斷地更新換代。現代PLC全面使用16位、32位的微處理器芯片,位片式微處理器、精簡指令系統微處理器(RISC)等高性能、高速度的CPU,極大地提高了PLC的工作性能、速度和可靠性;同時由于大量含有微處理器的智能模塊的出現,使現代PLC不僅具有邏輯控制,還同時具有過程控制、運動控制、數據處理、通信聯網等諸多功能,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多功能控制器。
1.1.3 PLC的發展趨勢
隨著微處理技術的發展,PLC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其技術和產品日趨完善。它不僅以其良好的性能滿足了工業生產的廣泛需要,而且將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融為一體,使其功能更加完備。目前,為了適應大中小型企業的不同需要,進一步擴大PLC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應用范圍,PLC正朝著以下3個方向發展:其一是小型PLC向體積縮小、功能增強、速度加快、價格低廉的方向發展,使之能更加廣泛地取代繼電器控制;其二是大中型PLC向大容量、高可靠性、高速度、多功能、網絡化的方向發展,使之能對大規模、復雜系統進行綜合性的自動控制;其三是各種專業化的PLC不斷涌現,如安全型PLC、運動控制PLC、過程控制PLC、軟PLC等。總的趨勢是:
1.CPU處理速度進一步加快
PLC的CPU使用64bit RISC芯片,多CPU并行處理或分時處理或分任務處理,各種模塊智能化,部分系統程序用門陣列電路固化,以加快處理速度。近年來出現采用計算機先進微處理器的新型控制器,其性能和功能較之傳統的PLC全面躍升,這種新型控制器稱為可編程自動化控制器(Programmable Automation Controller,PAC)。
2.控制系統將分散化
根據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原則,PLC控制系統的I/O模塊將直接安裝在控制現場,通過通信電纜或光纜與主CPU進行數據通信。這樣使控制更有效,系統更可靠。
3.可靠性進一步提高
隨著PLC進入過程控制領域,對可靠性的要求進一步提高。硬件冗余的容錯技術將進一步應用。不僅會有CPU單元冗余、通信單元冗余、電源單元冗余、I/O單元冗余,甚至會有整個系統冗余。
4.控制與管理功能一體化
為了滿足現代化大生產的控制與管理的需要。PLC將廣泛采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和圖形顯示技術,使PLC系統的生產控制功能和信息管理功能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