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鎮燃氣管道安全運行與維護
- 李慶林
- 2482字
- 2020-12-04 15:37:40
第五節 燃氣管道附屬設備
為保證管網的安全運行,并考慮到檢修、接線的需要,必須依據具體情況及有關規定,在管道的適當地點設置必要的附屬設備。這些設備有閥門、補償器、凝水缸、放散管及檢漏管等;此外為在地下管網中安裝閥門和補償器,還要修建閘井。
一、閥門
閥門是管網上的重要設備。因此閥門必須堅固嚴密、動作靈活、開關迅速、制造與檢修都應比較方便,并能抵抗所輸送介質的腐蝕性。因為燃氣中常含有易與銅作用的氨和硫化物,所以在燃氣管網中最好不使用銅和銅合金制作的閥門,也不用含銅的閥門密封圈。
燃氣管道中,由于鐵銹、灰塵及燃氣中所含雜質的沉積,會使閥門的動作受到阻礙,因此閥門必須經常檢修。閥門的數量應維持在滿足運行要求的最低限度上,以減少設備投資,并節約維修費用。
閥門的種類很多,燃氣管道上常用的有閘閥、旋塞閥、截止閥、蝶閥和球閥等。
閘閥中由于流體是沿直線通過閥門的,所以阻力損失小,閘板升降時所引起的振動也很小,但當存在雜質或異物時,關閉受到阻礙,使應該停氣的管段不能完全關閉。
閘閥有單閘板閥與雙閘板閥之分,由于閘板形狀不同,又有平行閘板與楔形閘板之分,此外還有閥桿隨閘板升降和不升降的兩種,分別稱為明桿閥門和暗桿閥門(圖2-17及圖2-18)。明桿閥門可以從閥桿和高度判斷閥門的啟閉狀態。閘閥傳動方式有手動、齒輪傳動與電動等,多用于站場內。
圖2-17 明桿平行式雙閘板閘閥
1—閥桿 2—軸套 3—手輪 4—填料壓蓋 5—填料 6—上蓋 7—卡環 8—密封圈 9—閘板 10—閥體 11—頂楔 12—螺栓螺母
圖2-18 暗桿單閥板楔形閘閥
1—閥桿 2—手輪 3—填料壓蓋 4—螺栓螺母 5—填料 6—上蓋 7—軸套 8—閥體 9—閥板
旋塞閥是一種動作靈活的閥門,閥桿旋轉90°即可達到啟閉的要求,雜質沉積造成的影響比閘閥小,所以廣泛用于燃氣管道上。常用的旋塞有兩種:一種是利用閥芯尾部螺母的作用,使閥芯與閥體緊密接觸,不致漏氣,這種旋塞只允許用于低壓管道上,稱無填料旋塞;另一種稱為填料旋塞,利用填料以堵塞閥體與閥芯之間的間隙而避免漏氣,這種旋塞體積較大,但較安全可靠。允許應用在中壓管道上。兩種旋塞如圖2-19及圖2-20所示。
截止閥(圖2-21)是依靠閥瓣的升降以達到開閉和節流的目的,這類閥門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但流通阻力較大。
蝶閥(圖2-22)輕便、靈巧、體積小,特別沿管道軸向尺寸很小,金屬耗量小,傳動方式有手動、氣動和電動等幾種。
球閥(圖2-23)體積小,流通斷面與管徑相等,這種閥門動作靈活、阻力損失小,且能滿足通過清管球的需要。傳動方式有手動、氣動、電氣、氣-液、電-液等幾種。
圖2-19 無填料旋塞
1—閥芯 2—閥體 3—拉緊螺母
圖2-20 填料旋塞
1—螺栓螺母 2—閥芯 3—填料壓蓋 4—填料 5—墊圈 6—閥體
圖2-21 截止閥
1—手輪 2—閥桿 3—填料壓蓋 4—填料 5—上蓋 6—閥體 7—閥瓣
圖2-22 對夾式蝶閥
1—閥體 2—密封圈 3—蝶板 4—閥軸 5—手柄
圖2-23 球閥
1—閥桿 2—手柄 3—填料壓蓋 4—填料 5—密封圈 6—閥體 7—球
截止閥與球閥主要用于液化石油氣及天然氣管道。
由于構造上的原因,閘閥只允許安裝在水平管段上,而其他幾類閥門則不受這一限制;但如果是有驅動裝置的截止閥或球閥,則也必須安裝在水平管段上。
上述各類閥門均有多種規格,能滿足不同壓力、不同管徑及輸送不同介質的需要。
二、補償器
補償器是作為調節管段脹縮量的設備,常用于架空管道和需要進行蒸汽吹掃的管道上。此外補償器常安裝在閥門的下游(按氣流方向)利用其伸縮性能,方便閥門拆卸和檢修。在理地燃氣管道上,多用鋼制波形補償器(見圖2-24),其補償量約為10mm,為防止其中存水銹蝕,由套管的注入孔灌入石油瀝青,安裝時注入孔應在下方。補償器的安裝長度,應是螺桿不受力時的補償器的實際長度,否則不但不能發揮其補償作用,反使管道或管件受到不應有的應力。
圖2-24 波形補償器
1—螺桿 2—螺母 3—波節 4—石油瀝青 5—法蘭盤 6—套管 7—注入孔
松套伸縮接頭是采用膠圈密封的管道柔性連接件,適用于管子之間及管子與閥門之間的連接,也可代替補償器和法蘭,如圖2-25。由于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近來常用于城鎮燃氣輸配系統中。
國外還使用一種橡膠-卡普隆補償器(圖2-26)。它是帶法蘭的螺旋皺紋軟管,軟管是用卡普隆布作夾層的膠管,外層則用粗卡普隆繩加強。其補償能力在拉伸時為150mm,壓縮時為100mm。這種補償器的優點是縱橫方向均可變形,多用于通過山區、坑道和多地震地區的中、低壓燃氣管道上。
圖2-25 螺母式松套伸縮接頭
1—螺母 2—密封圈 3—本體 4—墊圈
圖2-26 橡膠-卡普隆補償器
三、凝水缸
為排除燃氣管道中的冷凝水和天然氣管道中的輕質油,管道敷設時應有一定坡度,以便在低處設凝水缸,將匯集的水或油排出。凝水缸的間距,視水量和油量多少而定,通常為500m左右。
由于管道中燃氣的壓力不同,凝水缸有不能自噴和能自噴的兩種。如管道內壓力較低,水或油就要依靠手動吸筒等抽水設備來排出(圖2-27)。安裝在高、中壓管道上的凝水缸(見圖2-28),由于管道內壓力較高,積水(油)在排水管旋塞打開以后就能自行噴出,為防止剩余在排水管內的水在冬季凍結,另設有循環管,利用燃氣的壓力將排水管中的水壓回到下部的凝水缸中。為避免燃氣中焦油及萘等雜質堵塞,排水管與循環管的直徑應適當加大。在管道上布置的凝水缸還可對其運行狀況進行觀測,也可作為消除管道堵塞的手段。
圖2-27 低壓凝水缸
1—絲堵 2—防護罩 3—抽水管 4—套管 5—集水器 6—底座
圖2-28 高、中壓凝水缸
1—集水器 2—管卡 3—排水管 4—循環管 5—套管 6—旋塞 7—絲堵 8—井圈
四、放散管
這是一種專門用來排放管道中的空氣或燃氣的裝置。在管道投入運行時利用放散管排空管內的空氣,防止在管道內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氣體。在管道或設備檢修時,可利用放散管排空管道內的燃氣。放散管一般也設在閘井中,在管網中安裝在閥門的前后,在單向供氣的管道上則安裝在閥門之前。
五、閘井
為保證管網的安全與操作方便,地下燃氣管道上的閥門一般都設置在閘井中。閘井應堅固耐久,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保證檢修時有必要的空間。考慮到人員的安全,井筒不宜過深。閘井的構造如圖2-29所示。
圖2-29 100mm單管閘井構造圖
1—閥門 2—補償器 3—井蓋 4—防水層 5—浸瀝青麻 6—瀝青砂漿 7—集水坑 8—爬梯 9—放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