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LC編程實用指南(第2版)
- 宋伯生
- 4251字
- 2020-11-27 16:01:35
0.5 PLC的特點
關鍵詞:有用、好用、耐用、省用
從討論PLC的工作原理可知,PLC的輸入與輸出在物理上是彼此隔開的,其間的聯系主要不是靠物理過程,不是用線路,而主要靠變換信息的程序實現。輸入輸出主要為軟聯系,而不是硬聯系。它的工作基礎是信息流,而不是物流、能量流。
信息不同于物質與能量,有自身的規律。信息便于處理,便于傳遞,便于存儲;信息可反復重用,重用后自身還不消失等。正是由于信息的這些特點,決定了PLC的基本特點。歸納起來,PLC主要有4個特點。
0.5.1 功能豐富
與常規的控制電器相比,功能豐富是PLC的第一大特點。
PLC有豐富的指令系統,有各種各樣的I/O接口、通信接口,有大容量的內存,有可靠的自身監控系統,因而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邏輯處理,也即基本繼電器的功能;
數據運算,也即簡易的計算機功能;
準確定時(高檔PLC可進行毫秒級計時),也即定時器功能;
普通計數及高速計數(高檔PLC計數頻率可高達幾百kHz),也即計數器功能;
中斷處理(可實現種種內外中斷、高檔PLC可實現毫秒級響應),也即事件或應急響應功能;
程序與數據存儲功能;
聯網通信功能;
自檢測、自診斷功能。
可以這么說,凡普通小型計算機能做到的,它幾乎也都可做到。
像PLC這樣,集成這樣豐富的功能于一身,是別的電控制器所沒有的;更是傳統的繼電控制電路所無法比擬的。
豐富的功能為PLC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可能;同時,也為工業系統的控制的自動化、網絡化、信息化及智能化創造了條件。
0.5.2 使用方便
使用方便是PLC的第二大特點。
用PLC實現對系統的控制是非常方便的。這是因為:
首先,PLC控制邏輯的建立是程序,用程序代替硬件接線。編程序比接線,更改程序比更改接線,當然要方便得多!
其次,PLC的硬件是高度集成化的,已集成為種種小型化的箱體或模塊。而且,這些箱體或模塊是配套的,已實現了系列化與規格化。種種控制系統所需的箱體或模塊,PLC廠商多有現貨供應,市場上可方便購得。所以,硬件系統配置與建造也非常方便。
正因如此,用可編程序控制器才有這個“可”字。對軟件講,它的程序可編,也有辦法編。對硬件講,它的配置可變,而且也易于變。
具體地講,PLC有六個方面的方便:
(1)配置方便:可按控制系統的需要確定要使用哪家的,哪種類型的PLC,以及用什么箱體或模塊,要多少箱體或模塊。確定后,到市場上訂購即可。
(2)安裝方便:PLC硬件安裝簡單,組裝容易。外部接線有接線器,接線簡單,而且一次接好后,更換模塊時,把接線器安裝到新模塊上即可,可不必再接線。內部什么線都不要接,只要做些必要的DIP開關設定或軟件設定就可工作。
(3)編程方便:發揮PLC功能,主要通過運行用戶程序實現。用戶程序要求用戶編寫。但編寫這個程序是較方便的。編程工具可以是用編程器,也可以是計算機。編程語言已有國際標準IEC61131-3規定的標準。而用梯形圖語言編程類似于繼電電路設計,很受電氣工程人員歡迎。用計算機編程時有的還可用高級語言,如BASIC語言、C語言。而且,幾乎所有廠商都提供有專門的計算機編程軟件,界面都很友好,為PLC編程提供了方便。
在調試程序方面,有些廠商的PLC還有計算機仿真軟件,在PLC沒到貨時就可進行程序調試,為程序設計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PLC的程序便于存儲、移植及再使用。某定型產品用的PLC的程序完善之后,凡這種產品都可使用。生產一臺,復制一份即可。這比起繼電器電路臺臺設備都要接線、調試,要省事及簡單得多。
由于有以上3點的方便,用PLC作控制系統集成,其開發過程比過去用繼電器要快得多。小系統所用的時間的幾天就夠。大系統要多用一些時間,但與PLC有關的也不多,主要用于其他相關的配置上。
(4)維修方便:這是因為
1)PLC工作可靠,出現故障的情況不多,這大大減輕了維修的工作量。這在講述PLC的第三個特點時,還將進一步介紹。
2)即使PLC出現故障,維修也很方便。這是因為PLC都設有很多故障提示信號,如PLC支持內存保持數據的電池電壓不足,相應的就有電壓低信號指示。而且PLC可做故障情況記錄。所以,PLC出了故障,很容易查找與診斷。同時,診斷出故障后排故也很簡單。可按箱體或模塊排故,而箱體或模塊的備件市場可以買到,進行簡單的更換就可以。至于軟件,調試好后是不會出故障的。至多也只是依據使用經驗進行調整,使之完善就是了。
(5)升級方便: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及遠程通信的進步,很多PLC還可進行遠程診斷及維護;同時,還可遠程升級PLC的操作系統。有了這個技術,可使用戶已擁有PLC也能隨著廠商技術的進步,適時地得以相應提升。其技術壽命也可以得到延長。
(6)改用方便:PLC用于某設備,若這個設備不再使用了,其所用的PLC還可給別的設備使用,只要改編一下程序就可辦到。如果原設備與新設備差別較大,它的一些箱體或模塊也還可重用。
0.5.3 工作可靠
工作可靠是PLC的第三大特點。
用PLC實現對系統的控制是非常可靠的。這是因為PLC在硬件與軟件兩個方面都采取了很多非常有效的根本性措施:
1)在硬件方面:
對輸入信號多做了濾波。而且輸入輸出電路與內部CPU是電隔離。其信號靠光耦器件或電磁器件傳遞。同時,CPU板還有抗電磁干擾的屏蔽措施,可確保PLC程序的運行不受外界的電與磁干擾。
有很多這樣的實例,原來是用計算機的采集卡采集數據,因干擾大而無法正常工作,而改換用PLC后,則即可正常工作。
PLC使用的元器件多為無觸點的,而且為高度集成的,數量并不太多,也為其可靠工作提供了物質基礎。而且,所用的元器件都經嚴格監測、老化與篩選,質量是有可靠保證的。其輸出用的繼電器雖為觸點的,但它的觸點是在密封的真空條件下,故其壽命也可達幾十萬次。
在機械結構設計與制造工藝上,為使PLC能安全可靠地工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可確保PLC耐振動、耐沖擊。使用環境溫度可高達50℃以上,有的PLC可高達100℃。有的在低溫,低到零下40~50℃,還可正常工作。
有的PLC的模塊可熱備,一個模塊工作,另一個模塊也運轉,但不參與控制,僅做備份。一旦工作模塊出現故障,熱備份的可自動接替其工作。
還有更進一步冗余的,采用三取一的設計,CPU、I/O模塊、電源模塊都冗余或其中的部分冗余。三套同時工作,最終輸出取決于三者中的多數決定的結果。這可使系統出故障的幾率幾乎為零,做到萬無一失。當然,這樣的系統成本是很高的,只用于特別重要的場合,如鐵路車站的道岔控制系統。
2)在軟件方面:
PLC的工作方式一般為掃描加中斷,這既可保證它能有序地工作,避免繼電控制系統常出現的“冒險競爭”,其控制結果總是確定的;而且又能應急處理急于處理的控制,保證了PLC對應急情況的及時響應,使PLC能可靠地工作。
為監控PLC運行程序是否正常,PLC系統都設置了“看門狗”(Watching dog)監控程序。運行用戶程序開始時,先清“看門狗”定時器,并開始計時。當用戶程序一個循環運行完了,則查看定時器的計時值。若超時(一般不超過100ms),則報警。嚴重超時,還可使PLC停止工作。用戶可依報警信號采取相應的應急措施。若定時器的計時值不超時,則重復起始的過程,PLC將正常工作。顯然,有了這個“看門狗”監控程序,可保證PLC用戶程序的正常運行,避免出現“死循環”而影響其工作的可靠性。
PLC還有很多防止及檢測故障的指令,以產生各重要模塊工作正常與否的提示信號。可通過編制相應的用戶程序,對PLC的工作狀況,以及PLC所控制的系統進行監控,以確保其可靠工作。
PLC每次上電后,還都要運行自檢程序及對系統進行初始化。這是系統程序(操作系統)配置了的,用戶可不干預。出現故障時有相應的出錯信號提示。
正是PLC在軟、硬件諸方面有強有力的可靠性措施,才確保了PLC具有可靠工作的特點。它的平均無故障時間可達幾萬小時以上;出了故障平均修復時間也很短,幾小時,甚至幾分鐘即可。
曾有人做過為什么要使用PLC的問卷調查。在回答中,多數用戶把PLC工作可靠作為選用它的主要原因,即把PLC能可靠工作,作為它的首選指標。
多年使用PLC的經驗也說明,PLC工作是非常可靠的。正使用的PLC往往不是由于用壞而被淘汰,而是由于PLC技術發展太快,由于技術落后而被淘汰。
0.5.4 經濟合算
經濟合算是PLC又一基本特點。
經濟是基礎,效益是關鍵。高新技術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其根本原因也就在于它能給社會帶來巨大的效益。PLC的產生、發展以至于今天的紅火和未來的輝煌也在于此。
實際經驗不斷證明,盡管使用PLC比起常規電器,首次投資要大些,但從全面及長遠看,使用PLC還是合算的。這是因為:使用PLC的投資雖大,但它的體積小、所占空間小,輔助設施的投入少;系統集成方便,建造的周期短;使用時省電,運行費用少;工作可靠,停工損失少;維修簡單,維修費用少;還可再次使用以及能帶來附加價值等,從中可得更大的回報。所以,在多數情況下,它的效益是可觀的。使用PLC與使用傳統的繼電控制裝置相比,其效益計算見下式:
V=C-T
式中 V——使用PLC可能帶來的效益;
C——使用PLC所能帶來的產出;
T——使用PLC所需增加的投入。
這里的T由兩項組成,即
T=T1+T2
式中 T1——使用PLC時一次性多投入的資金(注意這里的多字,它突出了相對數);
T2——多投入資金的占用費。
T2可由下式計算:
T2=T1·k·n
式中 T1——含義同上;
k——占用資金的年利率;
n——PLC使用壽命,以年為單位。
而C可由下式計算:
C=C1+C2+C3+C4+C5+C6
式中 C1——使用PLC后控制系統安裝費的節省(包括材料費、占地費及工程周期與工時的節省);
C2——使用PLC后維修費的節省(包括備件費及維修工時的節省);
C3——使用PLC后運行費的節省;
C4——使用PLC后系統停工損失的減少(由停工工時的減少與單位時間系統所能創造的效益的乘積確定);
C5——使用PLC后所能帶來的附加值;
C6——PLC到壽命后可回收的殘值。
顯然,經計算或估算后,若V為正值,則使用PLC是合算的。
圖0-19 T與C隨系統復雜程度變化關系
V為正值的關鍵在于C4、C5。特別是隨著控制系統的復雜程度的增加,使用PLC不僅出于方便與可靠的需要,而且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明顯的。
圖0-19所示指令、函數塊、功能塊及為T與C隨系統復雜程度(以控制點數計)變化的情況。由圖可知,在相當的控制點數之后,由于C增加要比T增加快得多,所以V將出現正值。
使用PLC與使用其他高新控制系統在經濟效益上也具有優勢。有人做過分析,一個相當規模控制系統,同樣用GE_FANAC的產品,一個為PLC,一個為DCS(集散系統),前者可比后者節省1/3的投入。
總之,PLC具有功能豐富、使用方便、工作可靠及經濟合算的特點,使得它既非常有用,又非常好用、耐用、省用,有無限的發展生命力和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短短幾十年,它從誕生、生長、成熟及不斷完善與一代又一代的發展,已成為工業自動化的支柱產品;并發展成為強大的高科技產業。可以這么說,在當代,一個工業控制系統,或較先進的工業產品,其控制裝置若不使用PLC,那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