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恐懼、貪婪和市場

 

之后的戰爭,我們的對手也一樣受制于情緒,如同亞力山大的士兵一樣。

——喬治·S.巴頓

《勝利的秘密》

 

想象一下,你正在向一位專業人士咨詢有關財務問題的重要建議。而他有以下病癥:

  • ● 惡心
  • ● 頭暈
  • ● 胸痛
  • ● 頭痛
  • ● 頸部酸痛
  • ● 腸胃不舒服
  • ● 耳鳴
  • ● 皮膚有燒灼感
  • ● 呼吸急促
  • ● 觸電感
  • ● 臉部刺痛
  • ● 心悸
  • ● 腿部無力
  • ● 感到瘋狂
  • ● 恐懼即將到來的厄運

以1—10的等級,你對這位咨詢師的建議的信心有多少?

8—10——高度的信心。這家伙肯定有兩下子。

5—7——有些信心。或許他的臉部刺痛和他的心悸有一點讓人不安,但你愿意忽略其他的所有東西,像是他的皮膚燒灼感、惡心、頭暈和腿部乏力等。

2—4——信心不足。在為你做出財務決策時,某人依靠的是瘋狂的感覺和對厄運即將到來的恐懼。這助長不了他的決斷能力,也激不起你對其判斷的信心。

1——無。沒有。沒信心。完全沒有。零!這人很可能是個瘋子。但凡腦子正常的人,誰會聽這種精神狀態的人做出的判斷?

 

正確答案

你的答案不是2—4就是1(好啦,我知道你的答案是1)。

 

提議

假設現在我給你如下的邀請:我給你一個機會,與具有上述癥狀的交易員和投資者進行直接交易。他們要么感覺形勢一片大好,要么感覺大難將至。除此之外,你還有這些附加權……

 

1.你可以與他們進行一對一交易;

2.與他們交易的時間由你來確定;

3.交易方式由你構建,可以是任何你覺得最利于自己的方式;

4.你在以后的人生中,每個月都可以多次這樣操作。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如果在過去的四分之一世紀里這樣做,在所有地方你的獲勝率就能從70%提升至97%。

 

你覺得怎么樣?你會接受這個邀請嗎?

大多數人絕對接受,我相信你也會的。這本書就是向你說明什么時間、什么地方、如何進行交易。

現在我想你已經興奮起來了。你還自言自語:“是不是有什么陷阱?這聽起來太好了,不可能是真的。”

嗯,這是真的。你會在數年甚至數十年內的交易中,從數量上看到這是真的。關鍵是,你將要在這些歷史大優勢的高概率時期買入和賣出,而心理上在這個時期執行交易極其困難。這就是為什么你將要學習的優勢已經存在了很多年,甚至在很多情況下是幾十年。

不幸的是,許多交易員和投資者在心理上無法充分利用這些機會(沃倫·巴菲特有本事做到,并且在股票投資方面他也確實這樣做了,但這也正是巴菲特成為巴菲特的重要原因)。

當這些交易機會出現時,外界的恐懼往往過于極端,當恐懼過于極端時,前面提到的嚴重癥狀就會出現,人們通常會進入保護模式。交易者和投資者通常不愿意或不能夠關閉噪聲進入進攻模式。你會在這本書中看到這一點——盡管有許多動態行為在同一時間發生,卻沒有構成一個理性的聲音,告訴他們“是時候買入了”。事實上,大多數理性的人處于恐慌狀態,進一步推低價格,讓那些在正確的時間介入的人的優勢更大。

這本書的目的是讓你知道,股票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在什么時候和為什么存在短期市場優勢,然后提供量化交易的策略,來指導你操作。

20多年前,我寫了第一本關于貿易的書,此后又寫了6本。每本書都包含策略和多年的價格數據,說明交易優勢的存在。

在過去的5年中,我越來越清楚地了解自己所看到的交易優勢。它們既不由技術分析,也不由基礎分析驅動。大多數時候,它們受到行為因素的驅使。這個行為因素首先就是恐懼!其次是貪婪,它通常是作為催化劑。在少數情況下,例如第二章中的RSI極端區策略,通過信號正確的次數來檢測,我們看到其實這些優勢近年來一直增加。部分原因是2009—2017年交易市場處于牛市中,另一部分原因則是行為因素。

30年前,當一個新聞事件發生時,信息可能需要幾天才能被市場完全消化吸收。大部分消化工作是由專業人士來完成,而非個體交易員。交易員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將價格遷移到一個恰當的水平。恐懼和貪婪當然總是普遍存在的,但大型事件(例如1987年)除外,市場的回應通過時間變得平緩,并被限制在一個小圈子里。這個小圈子主要由投資專業人士構成。

今天就大不一樣了。現在,新聞每天都在推動價格,有時每分鐘都在推動價格。今天的新聞來源比30年前要多得多。30年前,有道瓊斯通訊社,也許還有其他一些金融新聞機構。彭博社當時剛剛開始獲得一些關注度(我相信邁克爾·布隆伯格剛剛決定進軍新聞業),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也不存在,互聯網也不存在。

如今,交易員和投資者可以從數十個潛在的新聞和信息來源獲得信息,從主要面向專業交易員和投資者的彭博資訊,到許多我不愿提及的網站,因為網站實在是太多,由于它們發表了自己的社論,每月可以獲得數百萬的頁面瀏覽量。再加上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它的播出時段在交易市場開盤前和盤中,然后是《快錢》(Fast Money,截至2018年5月),收盤后的市場熱點板塊追蹤,以及無處不在的吉姆·克萊默(Jim Cramer)在一個小時長的節目之后就開始播送,加上數十個留言板,包括大用戶生成的內容網站StockTwits,新聞和聊天永遠不停歇。

如果恐懼是一種傳染病,那么當恐懼發作時,它會迅速蔓延。離諾曼底登陸日還有近20年,當時的喬治·巴頓少校曾非常敏銳地指出,士兵中的人性(我相信他可能指的是所有人)永遠不會改變。交易員和投資者也是如此。唯一改變的是他們情緒的時機;今天它發生得更快,有時也更極端,主要是因為媒體(尤其是社交媒體)起的作用,它們傳播觸發這種行為的新聞。我們將在書中的每一個策略中看到這一點的發揮和量化。

我們將從本書的兩個章節開始,其中一個章節展示了當恐懼達到最大時,并正確預測了自2006年以來80%以上的流動ETF的短期方向。對于標準普爾500指數ETF(SPY),該策略自1993年以來正確預測了其方向的91%以上。

然后,我們將研究一種利用貪婪的策略。在這種情況下,極度貪婪使股票達到拋物線水平。這通常是由于新聞和瘋狂的謠言造成的,然后它們大部分時間都會反轉(崩潰)。

從這里我們將討論我最喜歡的主題:通過VXX交易波動率。沒有哪個市場比波動率市場更容易陷入恐慌,我們將回顧VXX的歷史,更重要的是,我們將了解VXX的結構。從它的結構中我們將看到,為什么以及該產品如何被構建為歸零。

我們還將研究VXX中的五種買家。這個買家群體自2009年以來逐年虧損。他們包括善意但無知的投資顧問和徹頭徹尾的賭徒。有了這些知識,我們將學習兩種策略來交易這種結構上效率低下的產品,一種是將非常短期的時間框架(平均大約一周)應用于長期趨勢,另一種是在VXX趨勢下降期間,做空VXX,平均持有3個月。這兩種策略都有很強的歷史測試結果,自VXX于2009年初創建并投放市場以來,這些優勢一直存在。

然后我們來看看交易新高點策略,這個策略是我們根據一個具有開創性的學術研究創建的,最初發表于2004年,現在仍然經常被引用。這項研究顯示了交易者和投資者如何使用新的52周高點作為錨定點。我們在這個錨定點添加了一個恐懼因子,你會看到,當把他們的發現和恐懼結合起來時,這些股票在幾天內已經上漲了77%。

第八章著眼于恐懼和貪婪在股票指數中的時期,不只是美國,還有全球。采用按比例放大的方法,該策略80%以上的時間都正確地識別出價格往更高處移動。這個策略很穩健,這意味著在交易所交易基金中,有成千上萬種交易方式可以用恐懼買入,貪婪賣出。

第九章著眼于一夜之間的恐懼。這種策略結合了交易所交易基金,這種交易所交易基金因不斷拋售而下跌,然后跳空低開。然后進一步的盤中拋售,給這些持有交易所交易基金的人們帶來恐慌和恐懼。大多數時候,這些人中的許多人已不能忍受疼痛了(他們表現出了我們之前提到的一些癥狀),為了避免進一步的疼痛,他們會拋售自己的持倉。你會學會介入和接手他們的倉位,通常這里有大的盈利優勢。

然后我們會把所有的事情聯系在一起,包括看看這種交易與巴菲特的投資方式有多相似。巴菲特從“買入恐懼”中賺了一大筆錢。他已經有了一個可重復的操作機制——通常是在其他人都賣的時候買入。從長遠來看,你會看到巴菲特在這些投資中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我們將把這些相同的行為偏好聯系在一起,并在短期交易的基礎上這樣做。我們還將討論,采取這些策略并將其應用于你的交易的多種方法。

在附錄中,通過一些我推薦使用的資源,你將獲得更多的知識,可以用它們與其他方式構建你的交易,從而幫你購買恐懼和出售貪婪。當你讀完這本書的時候,你將能夠繼續前進,定量地應用行為優勢。這些優勢可能會在未來的許多年中出現。市場可能會改變,但正如你反復看到的,人類的行為不會改變。

 

最大限度地使用本書的策略,你需要知道這16件事

在我們開始談策略之前,我們先看下面的補充說明:

 

1.本書中的每個策略都是量化的

這意味著,每個策略都有一套固定的規則(固定的輸入集)。并且回溯短至9年長至25年的任何時期,任何歷史測試結果都支持這些策略。

當恐懼情緒高漲時,就會出現買入信號;當貪婪情緒最為嚴重時,就會出現股票和交易所交易基金的賣空信號。在這本書中,我們要做的正是標題所說的:我們在恐懼時買入,在貪婪時賣出。我們之所以要這樣做,主要是因為有量化的行為優勢反復出現,供你利用。

我們以許多不同的方式系統化和量化恐懼和貪婪。這包括在股票和交易所交易基金中,利用VXX進行波動交易;在一天的盤中和結束時都進行交易;既做多頭交易也做空頭交易;按照每個策略,基于規則退出交易。

每一筆交易都要有進入的理由,運用簡單的指標從恐懼和貪婪中獲利。你會提前了解交易的行為原因。最重要的是,因為每件事都是結構化和系統化的,所以不需要猜測何時進入或退出某個倉位。

 

2.以下是我們的測試方法

a)每個測試都有一個特定的開始日期,結束日期是2017年交易的最后一天。

b)所有測試都使用了Norgate數據生存率自由數據。數據根據股息和分割進行了調整,并且在每種策略中都預先設定了股票或交易所交易基金的范圍。

c)除非使用限價指令,否則所有測試都是在當日價格結束時進行的。傭金和差價不包括在內。

d)每項測試都要用這些數據進行第二次驗證,這意味著至少有兩個位于不同地點的獨立研究人員根據書面規則得出了完全相同的測試結果。

 

3.使用的指標

a)價格——本書中的策略高度依賴于價格反應。價格反應通常會告訴你,在任何特定的時間存在多少恐懼和貪婪。

b)趨勢——在許多情況下,我們依賴長期趨勢,在趨勢方向買入。這主要是通過200日的簡單移動均線(SMA)來完成的。對沖基金傳奇人物保羅·都鐸·瓊斯在托尼·羅賓斯的《金錢大師》(Money Master the Game)一書中說得好:“我對每件事的衡量標準是收盤價的200天移動均線(MA)。”

我們同意保羅說的這句話。總的來說,股票指數在200移動均線以上交易的價格比在200移動均線以下交易的價格更容易預測上漲。通常有一個原因導致一個指數或股票的交易點位低于其200日均線,無論是市場原因、行業原因,或公司特定的原因。這些原因通常是有效的,并且在趨勢向上進行交易(例如,只有當交易點位高于200移動均線時才做股票多頭交易)在量化的基礎上證明會增加短期優勢。

c)相對強弱指數(RSI),精確測量證券超買和超賣的程度。

你會在這本書中看到,市場上的恐懼越多,證券就越被超賣。貪婪的情況也是類似,特別是過度貪婪。證券的超買越多,市場上的貪婪就越大。這是最大的逆轉發生的地方,也是存在最大量化優勢的地方。

在過去30多年的股票價格研究中,沒有任何指標在量化基礎上比相對強弱指數更好(你可以在附錄中找到相對強弱指數的公式和我們的增強版RSI——CRSI)。

在這本書中,你會看到相對強弱指數的使用。相對強弱指數最初是由威爾斯·韋爾德(Welles Wilder)在20世紀70年代在他的開創性著作《技術交易系統的新概念》(New Concepts in Technical Trading Systems)中創造的。在他發表這篇文章之后的30年里,交易員都依賴他14周期RSI默認設置。事實上,即使在今天,大多數軟件包都將此作為默認設置。

2002年,我開始用一個更短的讀數來覆蓋股票價格:2周期RSI。直到那時,我還沒有看到有人用這種方式使用RSI。令我震驚的是,它與短期價格走勢同步,尤其是在股票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期貨市場。

我讓我的研究團隊開始進行回溯測試,我們發現,測試結果比我們測試過的任何測試都要高。一年后,我們圍繞我們的發現發表了一個策略,據我們所知,我們是第一個使用短期RSI發布這些研究結果的人。

現在已經過15年了,韋爾德的RSI周期縮短到了一個更短的時間框架,仍然優于任何其他可用的指標。當然我們將在書中的每一個策略中看到這一點的發揮和量化。我們已經在尋找更好的東西,我們總是敞開心扉,興奮地去測試任何東西。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任何超過韋爾德RSI的東西。

你將看到交易策略中使用三個不同的RSI時間幀:2周期RSI、4周期RSI和CRSI(我會很快解釋這個)。對于本書中的每一個策略,我們都遵循其最初的應用方式。這正是我們說RSI強勁的地方,而且總的來說,它至今仍然是衡量股票價格中短期市場情緒(恐懼和貪婪)的關鍵。

CRSI是我的研究公司在5年前創建的。據我們所知,這是股票交易員唯一可用的量化震蕩器。你可以在附錄中找到CRSI的公式。對于彭博社的讀者來說,它被編程到研究部分的終端。

CRSI應用了韋爾德的RSI,并進一步發展。與韋爾德的RSI相比,CRSI更難以觸及極端水平,歷史上當達到這些極端的CRSI水平時,量化的優勢已經存在。

 

4.數學

這本書沒有使用高等數學。沒有必要。

 

5.止損

測試中沒有使用止損。這是故意的,符合我們長期的止損信念。我在附錄中添加了關于止損的觀點供你閱讀。我也在書中提出了一些建議,告訴你如何更好地保護你的頭寸。

 

6.以系統量化的方式買入恐懼,是市場存在的少數嵌入優勢之一

恐懼越大,證券錯誤定價的概率就越大,這意味著優勢對你來說就越大。在這本書中,我們將識別恐懼何時存在,為什么存在,并如何在合適的時機系統地執行交易;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甚至會追溯到25年前的市場來完全量化這種恐懼。

 

7.人類的恐懼是根深蒂固的

科學已經反復證明了這一點。利用磁共振成像進行的許多科學研究表明,當恐懼存在時,大腦會發生變化。

布魯斯·佩里博士在《時代》雜志網站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解釋說:“當人們受到驚嚇時,大腦的智能部分就不再占據主導地位。當面臨威脅時,負責風險評估和行動的大腦皮層停止運作。換句話說,邏輯思維被壓倒性的情緒所取代,如此一來,有利于短期處理問題和快速作出反應。”

請記住這一點。這是你將要學習的交易優勢和交易偏好存在的重要原因。

 

8.不是所有的恐懼都一樣

這意味著,與恐懼相關的行為可以被更好地定位,從而根據整體市場狀況,帶來更高的回報。記住這一點很重要,我們的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

a)股票和股票ETF在牛市中的恐懼,往往比在熊市中的恐懼,持續時間要短得多。

健康的牛市能迅速擺脫恐慌,然后推高價格。只要添加200日簡單移動均線,并且多次沿著移動均線方向進行交易,就能證明這一點。正如我在書中多次提到的,這就是為什么它是對沖基金傳奇人物保羅·都鐸·瓊斯最喜歡的指標。

b)價格走勢導致前幾天的行情信號發揮作用。越來越多的恐懼比一天的恐懼要好得多。從軍事角度來說,這就是多天的炮擊比一天的炮擊有效得多的原因。人類天然地會因為多天的連續打擊而疲憊不堪。在交易中,當人們因為多天虧損而疲憊不堪時,他們就會精神疲憊,開始做出不合理的決定;而這時候,另一方的買家往往會得到有利的定價(他們會得到有利于自己的額外優勢)。

c)隔夜恐慌導致的價格跳空低開,總比價格不下跌要好。在證券賣出數天之后,尤其如此。沒有人喜歡連續多天賠錢,然后隔天醒來發現股票或ETF跌得更兇,他們的損失進一步擴大。

d)日內恐懼(甚至最好是恐慌)是買入恐懼的最佳時機。投資者和交易者沒有足夠的時間對證券跌價做出理性的反應,他們通常會感到恐慌,特別是在交易日即將到來之際,這種安全受到了威脅。

 

9.恐懼的類型

正如你所料,對交易損失的恐懼是主要的驅動力。對虧損的恐懼——以及對基金經理來說,對失業的恐懼——驅使著買賣決策。

事實上,害怕失去是生活中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失去金錢,失去親人,失去愛情,失去接納,名單可以列很長。許多專業人士都同意,對于人們為什么不堅持自己的夢想,害怕失去是最大的一個因素。

還有“錯失恐懼”(FOMO),也稱社群恐慌癥。我個人見過這種情況。當看到其他人在市場上賺錢,而自己卻沒有時,會把他們逼瘋。2010年以后的研究發現,人們在2008年不太在意賠錢,只要他們的損失是一致的,或者比其他人損失得少。

他們還發現,那些在2008年損失比其他人少,但在2009年賺得也比別人少的人,相比于那些在2008年損失比其他人多,在2009年賺得也更多的人,前者的憤怒大于后者。因為別人在2009年獲得了更大的收益,所以盡管凈效應是一樣的,這些人還是覺得自己被欺騙了。在這本書的兩個策略中,“害怕錯過”都扮演著重要角色。“錯失恐懼”創造了交易優勢,當買家非理性地推高價格時,我們會利用這些優勢。

 

10.工具結構

這本書中的兩種波動性策略之所以表現出色,主要是因為VXX的構建方式。VXX在結構上效率低下。當我們到那個章節時,我會詳細地給你介紹這個部分。如果你能在市場中發現結構性的低效率,那么你就可以構建策略來利用這個低效率。

 

11.風險管理

我們還將討論保護頭寸的方法,尤其是在恐懼和貪婪過度的交易中。固定風險定位,相比那些承擔開放式風險的交易者和投資者,讓你能夠更有效地預先確定和控制風險。

你將看到的是,跨多個流動證券非常高的歷年測試結果。你可以看到,自1993年以來90%以上的時間,信號都是正確的,而且隨著基金經理和經驗不足的散戶投資者為了保護自己的投資組合而購買歷史上定價過高的保險,這種策略的平均百分比漲幅達到了兩位數。考慮到這一點,我們也需要防范策略失效,歷史上曾發生過少數幾次。

 

12.基本面怎么樣

基本面對投資非常重要。它們對短期交易的重要性相對要小得多。基本面通常不會改變日內或日常市場,但是價格和情緒會!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主要關注這兩者,你會在本書中看到它的定量支撐。

重點:從長遠來看,基本面最重要。從短期來看,價格和情緒最為重要。

 

13.就我們所知,迄今為止(截至2018年)這是第一本“短期量化行為金融”書籍

我相信其他人會跟隨,甚至可能比我們走得更遠。不過,眼下你將可以接觸到量化的行為信息,這些信息以前從未在任何一本書中發表過。

 

14.關于本書和我的寫作風格

我的寫作簡明扼要。我就是這樣被教導的。相比閱讀那些用數百頁來表達一個觀點的作品,我更喜歡讀一些簡潔的東西。

在過去的23年里,我寫了很多書,其中一本被《股票與大宗商品》(Stocks&Commodities)雜志選為“20世紀十大貿易經典之一”[與琳達·瑞斯克合作的《街頭智慧》(Street Smarts)]。所有這些書的篇幅都相對較短——它們更多是專注于內容質量。我和你分享這本書中的知識有多個目標。一個當然是定量地向你展示行為短期優勢在哪里反復出現,另一個是簡明扼要地去做。

 

15.過度擬合數據

隨著定量分析越來越成為主流,我看到了新一代具有數據科學背景的定量交易員和研究人員。那些在我們的行業中沒有受過傳統訓練的人,正在把數據技術應用在我們的行業中。數據技術在其他領域是取得了成功,這其中有一些適用于金融工程,且效果非常不錯,但其他的卻很糟糕。

我不喜歡的一種技術,目前正在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那就是獲取一個大的數據集,并嘗試各種可能的組合,直到得到好的結果。

過度擬合就是聽起來的這樣:獲取大量數據并通過挖掘它來查找有效的變化。完全不管參數有沒有意義,反正數據更有說服力。“用數據來交易”是他們的座右銘。

讓我們打個不符合邏輯的比方。假設如果紅襪隊在周四晚上以3分之差獲勝,那么第二天早上開盤買入標準普爾500指數,然后在收盤時賣出。假設實際上在過去的30年里有80%的時間賺了錢,為交易者提供了巨大的回報。然后我們改變一個變量來測試一下它:他們贏得的總場次。當紅襪隊以4分之差獲勝時,它就不起作用了。只有50%的正確率,并且還會賠錢。當他們以2分之差獲勝時,只有45%的正確率。數據顯示你要交易這一筆。當紅襪隊在周四晚上以3分之差獲勝時,你會在周五早上買入標準普爾,然后在收盤時賣出。這30年來正確率高達80%!

現在有兩大問題……

 

1.這些規則是胡說八道。為什么世界上標準普爾500指數在紅襪隊周四贏了3分之后會上漲?因為波士頓球迷很高興他們贏了,所以他們去買股票?好吧,如果這條邏輯成立,那么洋基球迷不開心呀,那他們就會把手頭的股票賣出去呀。再說,即使紅襪隊的3分勝利導致了第二天市場價格上漲,可為什么是3分呢?為什么它就不能是2分,或者4分呢?

2.數據被過度擬合。我遇到過數據挖掘員和優化員,他們有幾年的專業交易經驗,會說“這就是數據所說的,這是一個有效的交易策略”,而我們這些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其他人會說“啊哈”。

馬克·洛佩茨·德普拉多(Marcos Lopez de Prado)博士在他的偉大著作《金融機器學習的進展》(Advances in Financial Machine Learning)中寫到了這個話題。德普拉多博士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他創立了古根海姆合伙人公司的量化投資策略業務,管理著130多億美元。我最近參加了一次會議,他在會議上發言,討論了系統測試的許多缺陷,包括當過度擬合用于金融行業時。我建議你讀他的書。同時,除非有策略能利用套利機會、結構性低效機會或可重復的行為機會(如恐懼和貪婪),否則它可能就存在過度擬合的風險。

在這本書中,我們正在量化可重復的人類行為。當我們繼續前進時,你會一遍又一遍地看到恐懼造成流動性漏洞(缺乏買家)。有時當恐懼演變成恐慌時,不僅買家會在價格合理的時候退場,賣家也不在乎他們賣出證券的成本——他們只是想要解套。

 

16.為什么如此多的恐慌拋售最終會逆轉

在采訪傳奇市場策略師和技術員湯姆·德馬克時,我首先看到了以下內容。他說,真正的市場底部(包括短期和長期)不會出現,因為買家會同時涌入。它們發生的原因是銷售減少或停止。

我花了好幾年才完全抓住這種見解的重點。在所有恐懼的錢出來之后,當恐懼感很高的時候會出現谷底。有時買家會立即進場。其他時候(這種情況更常見),買家在看到情況比之前好轉后,就會逐漸回歸。這些買家在恐懼沉降后買入。他們經常付出更高的成本,而且是在短期優勢不再存在的情況下買入。那些接近恐懼頂點進場的人,得到的回報最多。

在這本書中,我們將看到許多統計證明的系統性地購買恐懼的方法,通常是在恐懼達到最高點的時候。通常當最后面的賣家也開始出售他們的股票或交易所交易基金時,是因為他們已經無法再忍受這種痛苦了,這種時候,往往是我們買入的時機。

沃倫·巴菲特根據自己的建議創造了自己的財富:“當別人貪婪時要害怕,當別人害怕時要貪婪。”

我們繼續往下,尋找別人貪婪我們恐懼,別人恐懼我們貪婪的時機。然后我們找準時機買入恐懼和賣出貪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昌县| 侯马市| 铅山县| 社会| 淮南市| 福鼎市| 扶沟县| 寿光市| 桐柏县| 东源县| 弥勒县| 封开县| 万年县| 宝清县| 临城县| 治多县| 潜江市| 东乌珠穆沁旗| 临武县| 星子县| 青铜峡市| 祁东县| 乌拉特前旗| 宜兰县| 玉林市| 昌江| 汝南县| 团风县| 长阳| 宜昌市| 噶尔县| 平泉县| 连江县| 治县。| 大关县| 富阳市| 布拖县| 隆子县| 浪卡子县| 北票市| 土默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