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笄年的定義

笄是頭飾的意思,笄年表示女子已成年,到了可以結婚的時候了?!抖Y記·曲禮上》道:“男子二十冠而字。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女子許嫁,笄而字?!卑脆嵭?,笄年當是十五歲。但《禮記·雜記下》提到:“女雖未許嫁,年二十而笄,禮之。”可見“笄年”在上古時期也有通融的余地。《玄怪錄》在描述古元之夢中的“和神國”時講到,在這個唐人的理想國度里,“人生二男二女,為鄰則世世為婚姻。笄年而嫁,二十而娶,人壽一百二十”。[1]這里的笄年當是與《禮記·曲禮上》一致的。在唐代,另外一個十分通用的詞是“摽梅”。“摽梅”來自《詩經·召南》中的《摽有梅》,是梅子成熟后掉在地上的意思,暗示女子在體質上已發育成人,可以為人之妻。唐代詩人鄭世翼的《看新婚》曾同時用“笄年”與“摽梅”兩詞來形容一個初長成的女子:

初笄夢桃李,新妝應摽梅。

疑逐朝云去,翻隨暮雨來。

雜佩含風響,叢花隔扇開。

姮娥對此夕,何用久裴回。[2]

唐墓志銘中“摽梅”一詞很常見。如“年及摽梅,言歸劉氏”[3],“爰應摽梅,作嬪王氏”[4],或“摽梅之歲,作嬪□門”[5]。墓志銘中也有同時用笄年和摽梅來表示女子年齡已至問名之時,體格也成熟到了可以生兒育女的時候了。如開元年間的《大唐都總監丞張公夫人吉氏墓志并序》在陳述吉氏初婚時寫道:“肇自初笄,嬪于茂族,懿摽梅之節,宜爾室家。”[6]

在唐代文獻中,“笄年”多指年齡,而不是指許嫁之時。如《本事詩》記載了一位已過笄年的多情女子與唐文人崔護的戀情:

博陵崔護,姿質甚美,而孤潔寡合。舉進士下第。清明日,獨游都城南,得居人莊。一畝之宮,而花木叢萃,寂若無人??坶T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入,以杯水至,開門設床命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綽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對,目注者久之。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崔亦眷盼而歸,嗣后絕不復至。

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徑往尋之。門墻如故,而已鎖扃之。因題詩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只今何處云,桃花依舊笑春風?!?/p>

后數日,偶至都城南,復往尋之,聞其中有哭聲,扣門問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護邪?”曰:“是也?!庇挚拊唬骸熬龤⑽崤??!弊o驚起,莫知所答。老父曰:“吾女笄年知書,未適人。自去年以來,?;秀比粲兴?。比日與之出,及歸,見左扉有字,讀之,入門而病,遂絕食數日而死。吾老矣,此女所以不嫁者,將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殞,得非君殺之耶?”又特大哭。崔亦感慟,請入哭之。尚儼然在床。崔舉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表汈ч_目,半日復活矣。父大喜,遂以女歸之。[7]

從這位多情女子的父親的口中我們得知,她雖已及“笄年”,但“未適人”,她的婚事因她父親一心想找一位“君子”而被拖延下來。這個故事似乎暗示,及笄之年的女性在生理上已完全成熟,而人為的阻止是造成她們“若有所失”的主要原因?!绑悄辍币辉~在敦煌變文中也經常出現,基本上都是用來表示年齡的。如《敦煌變文集新書》中搜集了這樣一首描寫人生歷程之苦的《左街僧錄大師壓座文》:

三界眾生多愛癡,

致令煩惱鎮相隨。

改頭換面無休日,

死去生來沒了期。

饒俊須遭更姓字,

任奸終被變形儀。

直教心里分明著,

合眼前程總不知。

假饒不被改形儀,

得個人身多少時。

十月處胎添相貌,

三年乳哺作嬰兒。

寧無命向臍風榭,

也有恩從撮口離。

子細思量爭不怕,

才生便有死相隨。

設使身成童子兒,

年登七八歲髻雙垂。

父憐編草竹為馬,

母惜胭腮黛染眉。

女即使聞周氏教,

兒還教念百家詩。

算應未及甘羅貴,

早被無常暗里追。

笄年弱冠又何移,

漸漸顏高即可知。[8]

從墓志銘來看,“笄年”一詞在魏晉南北朝的墓志中就已很通用。如《魏故李氏吳郡君之銘》中講到吳氏“始自笄年,言歸茂族”。[9]在唐墓志銘中,笄年也多指年齡。比如,大和年間的《唐故滎陽鄭氏女墓志銘并序》提到,墓志主鄭氏女死時“春秋逾笄五年”,她雖“登及嫁之歲”,卻“無適人之禮”。[10]在咸通年間的《唐故太原王氏女墓銘》中,未婚的王氏“壽逾既笄三而終”。[11]龍朔年間的《大唐隴西王府侯司馬故妻竇夫人之銘并序》慶幸竇氏在“逾笄之年”仍能“歸于侯氏”。[12]而乾符年間的《唐故文林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彭城劉府君夫人太原王氏墓志銘并序》則有“雖逾笄,未議問名之處”之嘆。[13]也有些墓志銘提到死者出嫁時年尚“未及笄”。[14]如開元年間的《大唐故汴州尉氏縣尉楊府君夫人河南源氏墓志銘并序》敘述道,源氏“年未笄,適弘農楊氏”。[15]又如,開元年間的《大唐故劉夫人墓志銘并序》中的記載也表明笄年是年齡的標志而不是身份的標志:

(劉)夫人年猶髫齔,孑然孤立,凌風殘焰,余生幾何。荏苒歲時,寄形無地。笄年甫及,儀范卓然,貞婉俱修,容德齊舉,名芬閭黨,譽洽州鄉。韋公聘焉,果為淑德。[16]

在這篇墓志中,劉夫人雖從小失去父母,但因為她“容德齊舉”而在“笄年甫及”之際就被丈夫韋公聘娶。

不過,從另外一些唐墓志銘來看,如果死者許嫁時已超過15歲,作者仍會用“笄年”來表示她結婚時的年齡。比如,永貞年間的《唐故朝散大夫豪郢二州刺史上柱國盧府君夫人隴西李氏墓志銘并序》明確提到,李夫人嫁給盧家時已19歲。但作者隨即贊揚她道:“肇自笄年,嬪于盧氏,孝慈具舉,婦道克勤?!?a href="#new-notef17" id="new-note17">[17]長慶年間的《大唐洛陽縣尉王師正故夫人河南房氏墓志銘并序》也講到,房氏之父早亡,她的母親盧氏在她16歲時,“字而笄之”,“許妻于”王師正。[18]再如,元和年間的《唐故府別將秦府君夫人太原王氏墓志之銘并序》記載道:

夫人王氏,笄年伉儷,以仕秦門,卅余年,婦禮不虧于孝道,守閨閫無越于母儀,令淑余芳,輝光內外,享年五十六。[19]

一般來說,如果一位妻子已婚三十八、九年,唐墓志銘往往稱“事夫族”[20]四十年。如果王氏“享年五十六”,而她婚齡是“卅余年”的話,那么,她結婚時應至少已過17歲。這種在女性已逾正常婚齡時以“笄年”為許嫁之年的傾向反映了唐人以女性身份標志取代女性生理標志的愿望。

唐墓志銘還常常用“弱笄”[21]“初笄”[22]“笄初”[23]“幼笄”[24]“副笄”[25]“始笄”[26]或“笄年之始”[27]來強調墓主在初長成之際已“令譽早聞”[28],為名門望族爭而聘之。比如,元和年間的《唐故任氏夫人墓志銘并序》講到,任氏“才及笄初,慕適君子,乃從龜筮娉嫡,即故試太常卿李府君”。[29]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弱笄”“幼笄”等詞與其說是強調了墓主的年齡之幼,還不如說是強調了墓主為人之婦之早。[30]

唐朝廷并沒有對“笄年”作過任何界定,但總的來說,唐朝的法定結婚年齡放得很低。初唐之際,朝廷為了恢復經濟,大力鼓勵婚嫁。《新唐書·太宗本紀》記載,貞觀初年,太宗“詔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無夫家者,州縣以禮聘娶;貧不能自行者,鄉里富人及親戚資送之”。[31]到了盛唐時期,玄宗“詔男十五、女十三以上得嫁娶”。[32]玄宗之后,唐朝廷并沒有頒布過新的婚齡規定,想來“男十五、女十三”一直是唐人的法定結婚年齡。

TI一1唐開元二十年故鄭州刺史源公(光俗)故夫人鄭氏墓志銘(《匯編》開元349)

[1] 牛僧孺《玄怪錄》卷3《古元之》。

[2] 《全唐詩》卷38。

[3] 《唐故郡君楊夫人墓志銘》,《匯編》貞觀169。

[4] 《大唐故云騎尉王府君及夫人魏氏墓志銘并序》,《匯編》龍朔005。

[5] 《續集》元和043。

[6] 《匯編》開元218。

[7] 孟棨《本事詩·情感第一》。

[8] 潘重規《敦煌變文集新書》卷1,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1983年版。

[9] 趙超《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西魏1。

[10] 《匯編》大和089。

[11] 《匯編》咸通017。

[12] 《匯編》龍朔035。

[13] 《匯編》乾符030。

[14] 如《匯編》開成051;《續集》貞元019,大和007等。

[15] 《匯編》開元531。

[16] 《匯編》開元228。

[17] 《匯編》永貞002。

[18] 《匯編》長慶011。

[19] 《匯編》元和107。

[20] 如《唐故江南西道都團練副使侍御史滎陽鄭府君夫人清河崔氏權厝志銘并敘》,《續集》元和005。

[21] 如《匯編》永徽130,乾封016,咸亨041。

[22] 如《匯編》顯慶091,龍朔001、025、063、082,麟德012,乾封045,咸亨101,上元011,天授022,延載008,圣歷006、035,長安054,景龍003、049,景云013、021,先天001,開元027、218、369、428,天寶030、120、128、163、164、219,乾元012,永泰002,貞元127、137,元和086、092,大和033、067,大中067、095、141,咸通057、078,乾符023,光啟002;《續集》永淳003,開元103、109,乾元006,大歷017,建中005,貞元029,元和066,大和004,大中058,咸通018。

[23] 如《匯編》開元034、元和047。

[24] 如《匯編》永徽144。

[25] 如《匯編》顯慶074。

[26] 如《匯編》顯慶149,天寶216,大中008。

[27] 如《匯編》乾符018。

[28] 《匯編》顯慶019。

[29] 《匯編》元和047。在所有這些強調笄年之始的詞匯中,“初笄”的使用率最高,在五十多篇墓志中出現。

[30] [10]在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中,作者將笄年、登笄、既笄、逮笄、成笄、初笄、始笄等大致推算為15歲;將及笄、弱笄、幼笄、將笄、近笄、副笄大致推算為14歲。見《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第249頁。

[31] 《新唐書》卷2。

[32] 《新唐書》卷51《食貨一》?!短茣肪?3《嫁娶》也有相同記載:“二十二年二月敕: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聽婚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葫芦岛市| 黄浦区| 肇源县| 宝应县| 宁城县| 威信县| 绥棱县| 潞西市| 永吉县| 兰溪市| 开封市| 安顺市| 乌兰浩特市| 和硕县| 肥城市| 桂平市| 治多县| 平利县| 仲巴县| 八宿县| 盘山县| 阿合奇县| 山阴县| 娄烦县| 图木舒克市| 巴林右旗| 广平县| 蒲城县| 宜宾县| 霍邱县| 广宗县| 涪陵区| 保康县| 镶黄旗| 双江| 都安| 高青县| 凤翔县| 潮安县| 呼和浩特市| 昭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