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說呢,羅閻來了這小鎮(zhèn)怎么的也有個快兩年了。
先不說遠(yuǎn)的,周邊兒各界鄰里鄰間兒嘛,總該還是認(rèn)識的。
他這條十字小路口按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商業(yè)街。
大多都是些做小買賣的鋪?zhàn)樱淳褪侨思易嫔暇蛿R那兒的四合院。
而其中,他這小雜貨鋪?zhàn)诱龑γ嬷虚g隔了兩家兒沒人要的,旁邊就是一四合院。
這院兒不一般的,這院兒是人家那比較有名的楊老爺。
實(shí)際上,也不能算他了,是他們祖上留下來的。
他們祖上勤勤懇懇,積了好幾代的錢,所以家中自然富裕。
楊老爺也不揮霍,每天在外面做點(diǎn)買賣,然后只有在特別緊急的時候才會用那筆錢。
這楊老爺都知道,他還有專門的一個書屋,里面放的全是書。
簡直就可以跟鎮(zhèn)南邊兒那邊兒那個老秀才開的學(xué)堂里他的書架相比了。
而且這楊老爺他那書也不是陳年的老書,只有一些他認(rèn)為好的書才會精心的拆線,自己包個書皮兒好好的放起來。
而且他這些書都是只要一有新書,他都會千方百計的搞過來讀讀。
每天也到很少有人見他出這屋,每天都將自己鎖在屋里讀書去了。
然后呢,有時候一些陳舊的老書,一些沒來得及防護(hù)被蟲蛀著一部分的呢,或者一些翻看了幾百遍都翻爛了的書呢,他就會選擇賣給小鎮(zhèn)里收破爛的那些。
要說這收破爛兒的可真是不少見,但也不多。
多半都是那些謀生活的老人什么的。
兒女都上別地城發(fā)展前途去了,唯獨(dú)將這起源之地留在了鄉(xiāng)野村間。
而咱今天要講的事兒,就是一個做買賣愛讀書的楊老爺跟收破爛兒的一老頭的事兒。
這天午后微熱,那太陽掛在天空。
但就是這樣的午后反倒令人有些犯困。
這羅閻掌柜依舊是懶散的、像無脊椎動物似的躺在他那搖藤椅上,一頂草帽遮顏,呼呼睡去。
整天兒就可不守著這攤兒啊。
“收破爛嘍——!收破爛兒嘍——!”
一聲又一聲粗獷的吆喝聲,從道兒的那頭漸漸走來。
常來這兒轉(zhuǎn)悠的收破爛兒的那破爛佬兒來了。
他是個年過花甲的老頭兒,身體瘦削而矮小。
身上穿的這一身,有一副丐幫的氣質(zhì)。
肩上扛根兒擔(dān)子,兩頭掛著剛收的廢品。
走近一瞧,吆喝!這里面東西多少啊:
鍋、瓢、碗、盞、破銅爛鐵,廢紙廢盒……什么雜七雜八一大堆。
照常來說說破爛的來了,除了一身臟,還是沒什么人挑剔的。
畢竟他們收了這玩意兒既能養(yǎng)家糊口,再賣出去回收再利用。
那也是保護(hù)環(huán)境,廢物再利用的好事兒啊,還節(jié)省資源,你說是不?
這破爛兒老在他們這兒,有個名兒,叫三班長。
因?yàn)樗麃韥砘鼗鼐痛蜻@三條街溜達(dá)。
三班長從這條古路的盡頭,挑著擔(dān)子吆喝著走了過來。
然后,打羅閻店前經(jīng)過停下腳步,粗聲問了句:
“羅掌柜,有垃圾不?”
“沒。”
所以三班長又挑起擔(dān)子繼續(xù)向前走著。
羅閻也是無趣,目光便跟隨著三班長。
然后,楊老爺家的門開了,許是聽到三班長的吆喝了。
“三班長,收垃圾是吧?”
那戴著跟“小齊人帽”(胡人、假胡人的叫法)的楊老爺問道。
“啊,您家有?”
“對對對!你在這兒等著我,我進(jìn)去拿。”
楊老爺說著轉(zhuǎn)身進(jìn)了屋,沒大會兒功夫,又提著兩大摞舊書出了來。
“喏,就這打。”
“好。就這么多是吧?”
三班長也只是客套的說了句,然后就接手去拿那兩打舊書。
“你估摸著多重?”楊老爺問。
“我估摸著這兩打,得有十五斤。”
楊老爺?shù)哪抗庠谒瞧婆f的衣衫上停留片刻,嗔怪道:
“十五斤?你忽悠我!這起碼得有二十斤!我告訴你,我也是做生意的,你不要在這兒忽悠我。怎么著都是二十斤!”
想不到平時一向文雅的楊老爺如此,失了幾分風(fēng)度。
不禁使那三班長一愣。
“……沒有啊,這,怎么著也得十五,破天荒了也就十六斤。”
“你別跟我扯!那怎么的,也二十斤這樣。我也不要你多算,你不是帶那桿秤嗎?你秤一下多少斤。”
三班長無奈,但剛要秤,楊老爺又改了口,說自己來秤。
三班長也是納悶:這楊老爺今兒怎么回事?遇到什么人了呢都是!
你看那楊老爺一手捏著秤,一手往上面掛鉤上面掛那兩摞書,然后就等秤著。
羅閻也要納悶,今兒……這養(yǎng)老爺爺怎么了?
但突然之間,羅閻要不說是眼睛尖兒啊:
離老老遠(yuǎn),他便看到楊老爺?shù)囊恢荒_在那兩摞書看不見的盲區(qū)下面偷偷地?fù)沃莾赊麜?
這樣,秤出來的結(jié)果不就輕了嗎?
羅閻頓時明白了。
這楊老爺,真是好品性啊。
“十斤。”
楊老爺秤出來,說道。
然后他便趕緊將書放下,并將掛鉤取下來,仿佛生怕三班長看見什么不對一般。
“抱歉啊,誤會你了,這摞書還沒有十五斤,只十斤重。”
“……你看我就說吧!”
三班長也是一臉懵,就他這挑了收了十幾年垃圾的手感而言,好像也不止啊。
然后三班長就按斤兩給了楊老爺錢,就走了。
楊老爺笑了笑,轉(zhuǎn)身進(jìn)屋。
羅閻心里自是明白怎么回事:
這摞書本來是十五斤重,這樣一來三班長就按這斤的分量給楊老爺銀兩;
但老爺故意頂了一下,就只稱出十斤,就會讓三班長少給他點(diǎn)錢,多收點(diǎn)東西。
要不說這楊老爺?shù)佬懈甙 ?
積上兩點(diǎn)陰德。
真的在這世道上也是難見的好人吶。
后來,三班長對養(yǎng)老爺有些埋怨,但又覺得那的確不止十斤重。
便又自己稱了稱。
一稱,十五斤,才明白了楊老爺?shù)挠靡狻?
也釋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