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小試鋒芒
- 回到三國當皇帝
- 都門明月
- 2046字
- 2020-11-04 21:54:07
第16章 小試鋒芒
劉曄輕咳了兩聲:“靖平軍騎軍有三百,吾意再調三百步卒,湊齊一馬雙人之配置,以最快速度突襲潛山,將雷薄陳蘭麾下軍中家小控制在手中!”
蕭鼎點了點頭:“如此甚好,吾這便下去揀選人手!”
劉曄囑咐道:“大人切記,我等基業初建,急需擴充實力,雷薄二將本性忠良,不愿襄助‘暴成’,當以攻心為上,用兵為下?!?
“待我這邊塵埃落定,放出家小數人前往潛縣城中為二將報信,大人向將通傳消息之人放過,待二將率軍匆忙回救經此之時,則可不費一兵一卒勸降二人!”
蕭鼎道:“文人有文人的氣節,武人亦有武人的風骨,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是以軍中多有好勇相斗之人,若單單是想以家小相威脅,恐怕不能使其徹底心服!”
劉曄問道:“大人的意思是?”
蕭鼎道:“子揚那邊依舊先前所說行事,而吾則統軍,與二將先打一打,子揚且放心,敵眾我寡,吾斷然不會輕擲兒郎性命,靖平軍軍令如山,進退如一,若二將全力應對,我則遠遁,若存輕視之心,靖平軍必教他吃一個苦頭!”
蕭鼎與劉曄二人相互查漏補缺,一個較為完善的布局便已經新鮮出爐。
于潛縣城內,雷薄和陳蘭已是鳩占鵲巢,以縣府為邸,潛縣乃是小縣,是以府邸規模也不大,二將正在前院切磋武藝。
只見陳蘭頭戴紅纓氈帽,兩抹八字胡須收拾得干干凈凈,身著虎頭盔甲,一副干練模樣,而雷薄則是頭裹青巾帽飾,未曾蓄須,身著亮鐵甲,面目兇惡。
二將一人持刀,一人提槍,若說武藝,二將乃是伯仲之間,正殺得難分難解。
正在此時,一員親兵匆匆忙忙的跑了進來,兩將對練,最忌諱的便是旁人打擾,若是分神,極容易發生誤傷,便收足侍立在一旁。
雷薄和陳蘭二人見心腹親衛闖進院中,自然知道是有事,二將配合多年,心有靈犀的對視一眼,隨后大喝一聲,各自收了兵器。
那親衛見此,上前行了個軍禮道:“屬下見過兩位將軍!”
雷薄年齡稍長,平素二人以其為首,但卻無上下之分,“起來說話,卻是有什么事情,如此慌張!”
“回稟將軍,有寥縣縣令蕭鼎奉劉勛之命率兵前來進犯,已至城外二十里處,遣人送上戰書叫陣!”
雷薄將兵器扔給一員士卒,接過帛書,書中所言,無非奉命討伐,特此邀戰而已。
陳蘭忍不住摸了摸八字胡須:“寥縣?也有兵馬前來討伐我兄弟二人?”
雷薄問道:“可曾派人打聽虛實?這蕭鼎帶了多少人前來,麾下有無高人?”
“不過兩千余人,麾下有名士劉曄!”
陳蘭當即有些慍怒:“兩千人,也敢興師前來,莫不是小覷我等!”
雷薄陳蘭二將雖然嘯聚山林有些時日,但麾下人馬曾經乃是袁術正軍,豈是盜匪可與之相比,區區寥縣倉促糾集起來的兩千余人就敢來捋胡須,無疑有耀武揚威之嫌疑!
雷薄勸解道:“賢弟不必如此,據我所知,那蕭鼎名聲不顯,倒不值一提,但劉曄此人在揚州頗有才名,所謂盛名之下無虛士,還是小心謹慎一些才是!”
陳蘭雷薄麾下共計六千余眾,在潛山也是坐吃山空,此次占據潛縣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后來又遣出了兩千余人于附近村鎮征糧,城中只余不到四千,但依舊倍之于蕭鼎。
陳蘭道:“兄長,看吾率兩千兵馬去擊潰那廝,你且在城頭觀敵料陣便是!”
雷薄并沒有否決陳蘭的提議,以自家兩千精兵正對而決,蕭鼎也足以自傲了,想他那麾下兵馬也不過是些鄉勇而已:“好,如此便回書蕭鼎,于城外十里接戰,賢弟也不可大意,再將三百騎兵帶上,以防不測!”
在冷兵器時代,一支機動的騎兵能夠在很大的程度上挽救局面,雷薄如此也算是老成,陳蘭點頭應下,反身便是躍上了院中駿馬,拿上了自己的長刀:“來人,隨本將去校場點兵!”
潛城之外,靖平軍兩千余人形成五個方陣,緩緩從二十余里之外壓近,蕭鼎便處于最中的最正中,拱衛在身旁的乃是軍中最為精悍的三百親衛。
兩淮處于長江中下游平原,除了一些特殊的地勢之外,幾乎都是一覽無余的平原地貌,雖然相隔十五六里,但蕭鼎已經可以遠遠的看見城門。
某一時刻,城門大開,其間蜂擁而出無數敵軍,為首者正是陳蘭,卻見潛山陳蘭所部人馬與蕭鼎相差無幾,單單多出三百騎軍。
依照二將的家底,騎兵差不離有八百之數,可是由于四處征糧,馱馬不足,便是遣出戰馬充數,是以現在也只有這些騎兵。
陳蘭所部兵馬也是久經戰陣,初出城門之時有些雜亂,但是不久之后,便是整肅完備,從嚴整上來說,較之靖平軍還差上一截。
往來彈壓士卒的陳蘭尚且不知,可是雷薄在城頭之上看得真真切切,心底瞬間一沉,這蕭鼎看來是知兵之人,說不得便是一場硬仗了。
待得雙方排陣完畢,蕭鼎和陳蘭躍眾而出,陳蘭也驚訝于蕭鼎的年輕,雙方并沒有多說,自報姓名之后,便各自回到陣列當中。
蕭鼎回到陣中之后,兩名背著令旗的傳令小校便是到了蕭鼎身后,冷兵器時代作戰靠令旗指揮已經是常態,蕭鼎早就讓每一個士兵都牢牢記住令旗所指命令,各部以顏色區分,揮舞單旗為進,雙旗為退。
雖然如今自己兵馬不多,但士卒的素質一定要從底層抓起,光靠一部之長是不能將戰斗力最大化,若是懂號令的為首之將一死,那么下面的士卒不明號令,極容易發生大潰,這也是這個時代的作戰的弊端,某部主將一死,便容易大潰,最后裹挾其他友軍如山崩塌。
雙方交戰,并不是一擁而上,先是要試兵,各自遣出一部,相互廝殺,以試對方戰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