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行政法一本通(第七版)作者名: 法規應用研究中心本章字數: 2790字更新時間: 2020-11-14 18:19:40
第五章 行政許可的費用
第五十八條 收費原則和經費保障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和對行政許可事項進行監督檢查, 不得收取任何費用。但是, 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 依照其規定。
行政機關提供行政許可申請書格式文本, 不得收費。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所需經費應當列入本行政機關的預算, 由本級財政予以保障, 按照批準的預算予以核撥。
〔部門規章〕
1. 《財政部關于嚴格按照行政許可法審批管理行政許可收費的通知》(2004年1月9日 財綜 〔2004〕 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 (局), 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黨中央有關部門:
2003年8月27日,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以下簡稱《行政許可法》 ), 該法將于2004年7月1日正式施行。 《行政許可法》的頒布和實施, 對于規范行政機關行政許可行為, 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 保障和監督行政機關有效實施行政管理, 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貫徹落實好《行政許可法》中涉及行政許可收費的有關規定, 切實加強行政許可收費審批管理, 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明確行政許可收費范圍。行政許可收費是指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 (以下簡稱“行政機關” ), 根據《行政許可法》規定在實施行政許可和對行政許可事項進行監督檢查時, 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收取的費用。包括申請費、審批費、審查費、審核費、登記費、注冊費、許可證費、執照費、執業資格證書費、檢驗費、檢測費、檢疫費、考試費、資格認定 (可) 費、資質認定 (可) 費、年檢費等。
二、清理整頓行政許可收費。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要會同同級價格主管部門, 按照《國務院關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 (國發 〔2002〕 24號) 和《國務院關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審批項目和改變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管理方式的決定》 (國發 〔2003〕 5號)的規定, 清理并取消本地區出臺的與應取消行政審批項目直接相關的其他收費項目, 報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備案。要嚴格按照《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公布取消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的通知》(財綜 〔2003〕 58號) 規定, 落實中央公布取消的行政審批收費項目。同時, 要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規定, 結合清理行政許可事項, 繼續做好現行行政許可收費的清理整頓工作。
三、依法申請和審批行政許可收費。從2004年7月1日起, 中央部門和單位申請設立行政許可收費項目必須具有法律、行政法規依據,并按照《財政部關于統一歸口管理中央部門和單位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等問題的通知》 (財綜字 〔1999〕 103號) 規定, 以部(委、局) 級公文形式向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書面申請, 由財政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依法審批。中央部門和單位申請設立行政許可收費項目文件應當包括: 收費項目名稱、收費理由、收費目的、收費對象、收費范圍、收費標準、征收機關、征收方式、資金管理,以及收費單位的性質、人員、經費來源狀況和財務管理體制等內容。同時, 還應當提交有關行政許可收費的法律、行政法規依據。中央部門和單位申請設立行政許可收費項目沒有法律、行政法規依據的, 一律不要向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報送申請設立行政許可收費項目的文件。否則, 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將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準收費。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要會同同級價格主管部門, 嚴格按照《行政許可法》的有關規定審批行政許可收費項目。其中, 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 凡是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和對行政許可事項進行監督檢查的, 一律不得批準收費; 凡是行政機關提供行政許可申請書格式文本的, 一律不得批準收費。
四、規范行政許可收費管理。財政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會同同級價格主管部門依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審批行政許可收費后, 行政機關應當按照批準的項目和規定的標準收費, 并按照財務隸屬關系分別使用財政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統一印制的票據。未經財政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部門會同同級價格主管部門批準, 行政機關不得變更收費項目、擴大收費范圍、改變收費對象、減 (免、緩) 征收費收入。行政機關的行政許可收費收入,要嚴格按照財政部門規定上繳國庫, 納入財政預算, 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任何機關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變相私分行政許可收費收入。
五、保障行政許可經費供給。依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并報經批準的行政許可收費, 屬于政府非稅收入, 納入財政預算統籌安排, 與實施行政許可的行政機關利益實行徹底脫鉤。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規定,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所需經費, 列入行政機關部門預算, 由同級財政予以保障, 并由同級財政部門按照批準的預算予以核撥。各級財政部門要在加強行政許可收費“收支兩條線”管理的同時, 切實保障同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所需經費, 除按照批準的預算核撥經費外, 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向行政機關返還或者變相返還實施行政許可所收取的費用。
〔請示答復〕
2.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對 〈關于清理行政許可收費若干問題的函〉 的復函》 (2004年6月23日 國法函 〔2004〕 253號)
四、關于行政許可收費的清理和同類行政許可收費政策的協調問題。行政許可法第58條規定: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和對行政許可事項進行監督檢查, 不得收取任何費用。但是, 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 依照其規定。”行政許可法實施后, 一些行政許可收費沒有法律、行政法規依據, 應當予以清理。對性質相同的許可事項實施相同收費政策, 卻沒有相應的法律、行政法規依據的收費, 或者為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確有必要保留的收費, 應當通過修訂法律、行政法規明確收費依據。在修訂法律行政法規前, 可以暫由國務院財政、價格主管部門審核后報經國務院批準后發布執行。
五、關于法律、行政法規有關收費內容的表述問題。 2004年7月1日后, 擬設定行政許可的法律草案、行政法規草案, 規定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和對行政許可事項進行監督檢查可以收費的, 起草機關在確定收費項目、標準和方式前, 應當征求國務院財政、價格主管部門的意見。
3.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對 〈關于國務院第412號令決定予以保留并設定行政許可事項涉及收費問題的請示〉 的復函》 (2004年8月2日
國法秘函 〔2004〕 207號)
根據行政許可法第58條的規定,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和對行政許可事項進行監督檢查需要收取費用的, 要由法律、行政法規作出規定。據此, 國務院部門規范性文件不能就行政許可的收費問題作出規定。行政許可法施行前國務院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包含的這類規定,應當按照該法第83條第2款的規定停止執行。
第五十九條 收費規則以及對收費所得款項的處理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收取費用的, 應當按照公布的法定項目和標準收費; 所收取的費用必須全部上繳國庫, 任何機關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變相私分。財政部門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行政機關返還或者變相返還實施行政許可所收取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