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融資新渠道
- 康瓏 李晴
- 1599字
- 2020-11-14 18:15:38
四、保險資金投資參與PPP項目的融資流程
根據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試行)》(財金〔2014〕113號),PPP操作程序可分為5個階段共19個操作步驟。保險資金在這5個階段,參與的方式也不一致。現以保險資金以股權投資為視角,展開PPP項目融資的全流程。
(一)項目識別
項目識別階段,是對項目的初步篩選,只有投資規模大、需求長期穩定、價格調整機制靈活、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項目才適合PPP模式。PPP項目既可以由政府發起,也可以由社會資本發起,只有通過物有所值評價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的項目,才可以進入項目準備階段。同樣,保險資金會對潛在的PPP項目進行評估篩選,尤其是準經營項目和非經營項目,涉及政府付費和可行性缺口補助的情況下,只有通過了物有所值評價和財政承受能力論證的項目才能列入財政部PPP信息綜合平臺或各地方的PPP項目庫,才能夠列入當地政府的財政預算,保險資金投資PPP項目的收益才會有保障。
(二)項目準備
項目準備是指針對項目的具體情況,建立項目協調機制,編制項目實施方案,并對實施方案進行審核,最終確定項目是否采用PPP模式實施。項目準備階段,保險方會進行詳細的市場調查,分析相關調查結果并研究可行措施,最后制定出擬投資的PPP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并運用相關方法(如SPV)對擬投資的PPP項目整個運營階段的風險進行評估、量化,并自留最有控制力的風險因素,以確定擬投資PPP項目規模、年限、收益等指標,并需收集整理有關材料以論證可行。
(三)項目采購
項目采購是指政府或其授權主體根據實施方案確定的采購方式,選擇資本的過程。PPP項目經過識別后,保險資金對通過初步可行性分析的項目可開展準備工作,主要包括組建管理框架和設計實施方案。
1.組建管理框架。一般情況下,保險資金會與其他社會資本方組成聯合體,組建專業的團隊,對接項目的實施機構,根據各自專業優勢對擬投資的PPP項目進行評審,推進項目協調等工作。
2.設計實施方案。項目實施前應制訂一套科學、全面、可行的實施方案,保險資金與其他社會資本方的投標方案針對擬投資的項目,設計相關合同體系,對于風險框架、交易結構、合同體系、監管機構、采購方式等內容進行約定。
(四)項目執行
項目執行階段包括項目公司設立、融資管理、績效監測與支付、中期評估等程序,是PPP項目實質性開展融資、建設、運營等的關鍵環節。政府授權的實施機構會和保險資金參與的聯合體正式簽訂包括PPP項目合同在內的一系列協議,由聯合體或聯合體與政府方出資代表共同組建項目公司(SPV),由其負責整個項目階段的資金籌集。SPV公司需在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督下,組織相關項目的招投標工作,并與選出的貸款人、各債權投資者、運營維護和建筑承包商等各相關方簽訂相應的合同。在設計風險分擔結構體系方面,保險資金應注重風險識別和風險的合理分配。應采取有效的風險分配方案,盡量把各個風險分配給最有能力處理該風險的相關方。

(五)項目移交
圖4-2 PPP操作程序
項目移交是指社會資本或項目公司在項目運營期滿或根據合同約定將項目資產移交給政府或其指定機構。在特許經營期結束后,SPV公司應將PPP項目移交政府,通常情況下,保險資金在特許經營期內能夠獲得期望報酬率,SPV公司根據合同規定的方式對項目進行有償或無償的移交。1.移交準備。在項目特許經營期結束前一定時期,應對項目進行移交準備工作,確定移交日期等。2.移交驗收。特許經營期滿,政府應對特許經營公司移交的項目進行驗收,主要對移交資產的狀態進行評定,應保證后續經營期內的正常運行。在符合標準的情況下,政府對項目進行回收。3. SPV公司清算與解散。項目移交后,SPV公司可進行項目清算工作,隨后SPV公司解散。
當項目運營到達移交階段時,已經是PPP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末尾,這時保險資金一般已經獲得期望報酬或相應的利潤,但是仍然不能掉以輕心,保險資金應規避社會投資人違約、項目移交質量不合格等風險。另外,保險資金應對移交完成的項目進行工作總結,吸取經驗,可以為參與下一次的PPP項目的建設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