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與人性的弱點(全新升級版)
- 徐佳九
- 1363字
- 2020-11-15 12:10:38
人人都有虛榮心
艾倫很羨慕她的女同事能嫁給一個有錢有權的丈夫,他們住有美麗寬敞的房子,行有價值不菲的高檔車,消費時揮金如土,毫不眨眼。因此,艾倫總認為自己的丈夫無能,這樣一來,埋怨和爭吵自然持續不斷。最后,艾倫一氣之下和丈夫離了婚,嫁給了一個大款。
但是,有了錢的日子卻并沒有給她帶來多大的幸福和滿足,起初她也曾因出入高檔的消費場所而萌生自豪感,但這種虛榮持續了不久,就變為了空虛。因為丈夫經常出差,根本無暇陪她,而且他身邊的女人各色各樣,讓艾倫對這段婚姻的穩定性產生了懷疑。現在,她反而羨慕那些收入一般、生活平淡的夫妻能夠相濡以沫,即使條件稍差些,只要相知相守,也樂在其中。
在我們的身邊,有多少人像艾倫這樣,本來可以很快樂輕松,卻因虛榮心作祟讓生活失去了原有的滋味呢?
所謂虛榮,是指表面上的光彩,虛幻的榮耀。虛榮是對榮譽的一種過分追求,是道德責任感在個人心理上的一種畸形反映,是一種不良的心理,其本質是利己主義的情感反映。每個人都知道不應貪戀虛榮,然而身處充滿誘惑的花花世界,又有誰能真正抵御虛榮心的作祟,不為虛榮埋單呢?
事實上,虛榮心人人都有,只是程度和表現形式不同罷了。虛榮心本身并非太大的錯誤。在現實生活中,男人大多追求名譽、地位、金錢、車子等,女人更多地追求衣著、容貌、老公、房子等。每個人都不喜歡自己在任何方面比別人落后,適度的虛榮心是可以理解的,可是過分愛慕虛榮,小則道德淪喪,大則走向罪惡的深淵。君不見,有的領導愛慕虛榮,不惜弄虛作假,做表面文章;有的技術人員為了評上職稱,報假成果、假學歷,為自己爭面子;有的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坑蒙拐騙,無惡不作。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虛榮的人為智者所輕蔑,愚者所嘆服,阿諛者所崇拜,而為自己的虛榮所奴役。”虛榮像一劑迷藥,讓人對名望有了幾乎變態的追求,讓人失去道德底線,陷在鉤心斗角中不能自拔,因為一個人的虛榮心和另一個人的虛榮心是不能共存的,只會互相傷害。因此,在虛榮心強的人的眼中,周圍的人便都成了他的仇敵,他并不能從與他人的交往中獲得愉悅和幫助,反而時常與他的鄰居、同事、好友,甚至親人發生沖突。一個人如果過度愛慕虛榮,就會喪失辨別是非的能力,如果是官,必是昏官;如果是百姓,也一定是個糊涂到極點的人。
心理學中有一個“面子效應”:當別人對自己表達不滿的情緒時,人們常常無法容忍并很快予以強有力的回擊。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往往就是因為多數人都太過看重自己的面子,無法安然地面對別人的挑釁。
其實在場面上輸掉一籌并不丟人,儒家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表現得越是冷靜,就越能夠把握住主動權,如果你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那么就不妨試著說服對方,而這種說服首先就要求你能放下架子,心平氣和地作出解釋;如果你覺得別人的評價無所謂,那么就大可不必在意,更用不著和人費口舌。
戴爾·卡耐基說:“和人打交道時,請牢記這一點——人并非理性生物。他們由情感驅使,被偏見支配,傲慢與虛榮是他們的動力之源。”
戴爾·卡耐基認為,要想摒棄虛榮這種病態心理,就要正確認識自我,明白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他人有出類拔萃的一面,自己也有,與其盲目追求表面的虛幻,不如腳踏實地去追求真正的成功。只要矢志不渝,定會有不小的收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擺脫虛榮心帶來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