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監督管理執法指南
- 執法規范化研究中心
- 7字
- 2020-11-15 12:11:18
第三章 處理決定
告 知
行政處罰建議被批準后,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書面告知當事人擬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 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陳述權、申辯權。擬作出的行政處罰屬于聽證范圍的, 還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法律、法規規定在行政處罰決定作出前需責令當事人退還多收價款的, 一并告知擬責令退還的數額。
(一) 告知的時間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要求, 行政機關 (法律、法規授權組織) 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 告知當事人擬作出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依據、處罰內容, 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陳述、申辯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一條規定: “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 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 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p>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對行政處罰建議批準后, 由辦案機構以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名義, 告知當事人有關事項, 市場監管執法機構告知當事人有關行政處罰事項的時間是: 市場監管執法機構負責人對行政處罰建議批準后準備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
(二) 告知的方式
告知一般采用書面的方式。采取口頭形式告知的, 辦案機構或者受委托的機關應當將告知情況記入筆錄, 并由當事人在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
(三) 告知的對象
行政處罰告知有關事項的對象是行政處罰的直接相對人, 也就是行政處罰案件的當事人。其他人員不是執法機關行政處罰案件的告知對象, 他們提出聽證等要求的,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不予受理。
(四) 告知的內容
根據法律的規定以及上文的分析, 告知的內容包括擬作出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依據、處罰內容。從行政行為的程序及救濟規則來看, 行政處罰的事實根據應當是行政機關通過合法程序收集的證據。法律依據是指用于支持行政處罰合法的各種法律規范。處罰內容是行政機關準備給予當事人什么樣的行政處罰。同時, 為了獲得當事人的理解, 還要求行政機關給出自由裁量時考慮的因素, 說明實施行政處罰適用法律的推理過程。
這里的告知還包括告知當事人應當享有的權利, 不僅包括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陳述、申辯權, 還包括當事人依法享有的聽證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1款規定: “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 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 當事人要求聽證的, 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p>
(五) 告知的要求
告知的內容、權利及理由說明應當清晰、準確, 達到以理服人, 這是對告知質量的要求。由于現代社會的復雜多變, 法律概念的不確定性程度也普遍增強,行政執法機關在作出行政行為時, 應當在事實和法律的聯結以及法律概念的解釋上進行選擇。如果不將這種選擇和確認的過程以及考慮的因素向當事人說明, 公民便難以理解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行政行為, 并進行有針對性的陳述和申辯。
(六) 告知的效果
1. 對當事人的法律效果
(1) 及時陳述和申辯
如果當事人對案件有什么意見, 要及時向行政機關陳述和申辯。當事人及時提出陳述和申辯意見, 不僅有利于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而且有利于行政機關作出正確的行政決定。
(2) 提供有利的證據
接到《行政處罰告知書》或者《聽證告知書》后, 如果當事人有對自己有利的證據, 要及時地向行政機關提供。
(3) 提出聽證的申請
如果案件符合舉行聽證的條件, 當事人又希望了解案件處理的詳細過程或者希望就案件的有關問題與案件調查人員進行質證, 以解答心中的疑問, 當事人就可以及時地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提出舉行聽證的申請。
2. 對行政機關的法律效果
將《行政處罰告知書》或者《聽證告知書》送達當事人, 對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來說, 是必須完成的法律義務。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如果沒有根據規定告知當事人擬作出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依據、處罰內容, 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陳述、申辯權, 就會導致行政處罰因違反法定程序而無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一條規定: “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 不依照本法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的規定向當事人告知給予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 或者拒絕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申辯, 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 當事人放棄陳述或者申辯權利的除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