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場監督管理執法指南
- 執法規范化研究中心
- 1279字
- 2020-11-15 12:11:14
執法對象審核
審核當事人的基本情況是否清楚。核實所有執法文書上填寫的檢查對象名稱, 與法人、其他組織的營業執照或者統一代碼登記證 (照)、自然人的身份證明材料上的名稱是否完全一致。通過信息系統核實審理時檢查對象名稱是否與實施檢查時名稱一致, 是否存在名稱變更情況。
審核檢查對象是不是實施違法行為的主體, 在認定違法行為責任人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有關隸屬關系的問題
在我國, 單位之間存在隸屬關系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一方單位是另一方的下屬單位, 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不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 另一種是雖然一方單位對另一方單位具有一定的領導權力, 但雙方均是獨立的法人, 各自均獨立核算并可以獨立對外從事民事活動。對于前一種情況, 其下屬單位的違反行政管理秩序行為的行政責任可以由具有法人資格的一方承擔。后一種情況, 因雙方均為獨立的法人, 各自僅對各自的行為負責, 誰實施的行為, 由誰承擔法律責任。
2. 有關企業承包關系的問題
承包人在承包期間以企業的名義實施的違反行政管理法規范的行為, 應當認定為企業的違法行為, 而不應認定為個人的違法行為。承包人在承包期間實施承包合同規定的權利范圍以外的行為, 或者承包以前、以后所實施的行為違法, 則應當認定為承包人的違法行為, 而不應當認定為企業的違法行為。
3. 有關雇傭關系的問題
在具有雇傭關系的情況下, 被雇人按照雇主的要求所實施的行為, 能否得到實施一般取決于雇主, 所以對這種情況一般應認定為雇主的行為, 所產生的行政法律責任應當由雇主承擔, 而不應當由被雇傭人承擔。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被雇傭人所進行的雇傭關系以外的行為, 應當認定為被雇傭人自己的行為, 而不能認定為雇主的行為。
4. 有關委托關系的問題
(1) 被代理人委托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合法, 代理人超出了被代理委托的權限范圍實施了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 在沒有被代理人追認的情況下, 違法行為人應當認定為代理人, 而不應當認定為被代理人。
(2) 委托人和被委托人都知道委托的行為違反行政管理秩序, 只要被委托人實施了委托的行為, 被委托人與委托人應當是共同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人。
5. 單獨違法還是共同違法的問題
對于單獨違法, 行政機關應當有證據認定是單獨實施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行為, 證據應當排除共同實施違法行為的可能性。對認定共同實施違法行為的, 行政處罰決定應當寫明共同違法行為人在實施違法行為中所處的地位、作用和實施的具體內容, 并提供相關的證據證實上述事實。
6. 關于無證經營但有字號或有雇員的單位應認定為公民還是其他組織的問題
對于公民和法人的概念, 現行法律有明確規定, 較易理解。關于“其他組織”, 通常都是指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 即“非法人組織”, 它們雖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 但不一定具有獨立的財產、營業機構和組織章程。其應具備的要件之一必須是有自己目的的社會組織體, 目的可分為非營利目的和營利目的兩種。其中營利目的在我國現行法上表現為經營范圍。因此, 對于營利性非法人組織來說, 應當具有特定的經營范圍。非法人組織必須依法進行核準登記, 否則不享有非法人資格。綜上, 對于那些有字號或有雇員的無證經營者, 應認定為公民, 而不宜認定為其他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