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風雨越廓
- 北風落
- 南樓空
- 3263字
- 2020-11-01 10:01:54
大僉國的西北方,有一個半游牧的小國——越廓。在大僉國太祖皇帝公孫參凜才被前朝抓壯丁入伍的時候,越廓國已經近一百年沒有兵燹之禍了。再往后大僉太祖、高祖、太宗、高宗四帝征伐八十年,終于底定中原天下,越廓國依舊偏安西北,享受著延續多年的和平。從世宗皇帝到宣宗成武年間,又過了五十年,越廓依然像被世界遺忘,在西北過著自給自足的日子。
越廓肅宗錦元十九年,亦即大僉成武二十三年,肅宗駕崩,十六歲的太子韓郗預即皇帝位,改年號為武貞,后世廟號越廓愍帝。愍帝在位期間,越廓經過兩百多年的和平,國內已經高度發展,但半游牧的生活方式,松散的政權組織,讓這個國家在平靜中隱隱透露出一絲危機。尤其是歷代先王奉行無為而治,北方各部落尾大不掉,朝廷反而屯兵存糧有限。
愍帝韓郗預少年即位,躊躇滿志,想要統合越廓內外勢力,南進中原爭雄。即位不到三個月就頒布《統整王師令》,下令各藩王、部落首領留備必要的防衛部隊外,其余的全部調往京畿附近,由皇帝直接組織整編。越廓左祿親王冉慕因堅決反對,提出若北方部落若有不臣之心,如此一來正好可以長驅直入,逼宮政變。素來與之不睦的右祿親王周敏祁趁機陷害冉慕因預謀叛逆。
北方諸部落聞訊,皆上奏稱愿遵循《統整王師令》,為越廓開疆拓土馬前卒,并上書彈劾冉慕因。
愍帝大怒,欲將冉慕因一族滿門抄斬。冉慕因聞訊,帶家眷連夜出逃,并率封地召北、召南,安白三郡歸降大僉,被大僉冊封為明立侯。
愍帝本想帶兵征伐,收復三郡,不料剛駐軍京畿的北方各部落,竟攻入皇宮,發動政變。愍帝帶著文武百官逃到西崇,在西崇仁宗皇帝周裕的支持下茍延殘喘,而彼時越廓國內北方十三個部落與南方諸郡之間征伐不斷,生靈涂炭,幾百年的繁榮毀于一旦。
越廓武貞二年,亦即大僉成武二十四年,北方部落首領薩里啟完成越廓諸部落統一,帶兵攻打南方最后的五郡,南方五郡結盟共抗薩里啟。極其諷刺的是,五郡之人死到臨頭,依舊互不信任,故而選擇了在已經歸降大僉的召北郡進行會盟。會盟之后亦為盟主之位爭執不下,便折中而行,決定迎回愍帝韓郗預,以其號召越廓諸地進行反抗。
愍帝投奔的西崇,國號本為崇,因地處西域,皆稱西崇,國內各種宗教勢力盤踞,皇權對國家的掌控極其有限,因而也無暇顧及愍帝小朝廷,便放他走了。
有愍帝坐鎮的南方五郡,在北方鐵騎之前依舊毫無招架之力。半年之內,薩里啟連下四城,距離統一越廓只有一步之遙。
越廓武貞三年二月十三,亦即大僉成武二十五年二月十三日黃昏,愍帝韓郗預已下定決心要再次逃亡西崇,他正準備召集手下的人宣布這一決定時,右祿親王周敏祁卻帶兵沖上殿堂,結果了他的性命,準備拿他的人頭投降薩里啟。
而歷史選擇在這一刻和越廓開一個大大的玩笑。
幾乎就在周敏祁砍下愍帝腦袋的同時,親自帶兵攻城的薩里啟中流矢身亡,越廓國在統一的前一刻又一次止住了腳步。于是,剛剛統一的北方,在薩里啟倒下之后,陷入了更大的混亂之中。越廓全境再也沒有一個人有實力實現大一統,諸部殘殺更加激烈,百姓則舉家向僉、崇、遂、庾絕、趙國等國逃離。
似乎有一個人是在越廓的大變局中因禍得福了——越廓的左祿親王,或者稱之為大僉明立侯——冉慕因。此時看來,因右祿親王周敏祁的陷害,他不得已投降大僉,反而保全了自己和三郡百姓。可他一直覺得是自己直接引發了越廓的內亂,自責之情始終讓他難以自我原諒。
而此時他所揪心了,還有那個還在越廓境內,自己分別多年的長子。
和大僉皇子一出生便要由玄鑒司利用天機玄鑒測卜命運同樣,當時諸國都有專門負責占卜的巫神,貴族子嗣一出生也大多會進行命運的測算,以確定一生趨利避害之法門。
身為越廓左祿親王的冉慕因自然也不例外。所以當長子冉淮出生之時,巫神便對其一生禍福進行了測算,得到的結果卻讓所有人瞠目結舌。神卜所示,冉淮命格屬天煞兇星,一生將吞兄害弟、盡絕姐妹,克父害母。若能往西尋覓隱士拜師求學,隱匿山林十八年,或可以運補命,求得后半生轉機。
冉慕因本不相信此言,加之親骨肉如何舍得送去深山,離鄉背井。然而自越廓肅宗錦元二年,冉淮出生后,但凡冉慕因妻妾懷孕,若非小產,便是生下來亦活不過一歲。越廓錦元七年,即大僉世宗成武十一年,也就寧衷出生的那一年,冉慕因的嫡妻封氏又懷孕在身,不待冉慕因自己決定,六歲冉淮便死死央求父親送他進山。而此時的冉慕因也不敢再冒險了,只得命人將冉淮帶至西崇的太名山,尋找隱士拜師。
六歲入太名山的冉淮,因緣際會,拜在了夜爍明教教尊衍誠子門下,成為其坐下第七十五位弟子。這個發源于北方,觸手已經伸到各國的神秘教派,在經歷了五百多年發展過后,也將在這個時代登上歷史舞臺的最中心。
那個才開始知事的冉淮,在伴侍、書童、家丁全部被擋住太名山之外,自己被夜爍明教的人獨自帶進大山時,一個嶄新的世界已經展現在他的面前。冉淮慢慢知道,衍誠子親傳弟子七十余名,無一例外都是各國親貴之后;而不光他,就連包含他的父親在內的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夜爍明神教對當時各國的影響到了什么程度:遂國已經實際被他的教尊控制,當世其余各國,也或多或少被夜爍明教滲透。在這座太名山中,他們沒有學神秘的巫神祭祀之禮、也沒學虛幻的煉丹修仙之術,他們學的是如何帶兵打仗,如何宰治國家。他們今日同窗讀書學習,明朝卻要走向當世諸國,或聯合圖霸,或對立爭王。
六歲的冉淮掛著眼淚進山時,他滿心想的也不是自己的父母,更不是自己即來的命運,而是那個尚在母親肚子里的小孩。從記事以來,他就被人視為“魔胎禍種”,避之唯恐不及,他幾乎“吞噬”了自己所有的兄弟姊妹,他的存在只會為身邊人帶來劫難。年幼的他,毅然的選擇,既是怕母親因為他的存在而受牽連,更是希望自己的離開能保全這個尚未出生的弟弟或妹妹。
次年,越廓錦元八年,也就是大僉成武十二年五月初十,冉淮的母親封氏為他誕下了一個妹妹,父親為其取名冉湘。
從冉淮出生到冉湘出生的六年多里,因為冉淮那如受過詛咒一般的命格,冉慕因沒有再納妾。看著冉湘一天天長大,冉慕因懸在心中的那塊大石頭慢慢落地了。他漸漸相信,兒子冉淮的命格太硬,平安度過學藝的十八年,將來必是經天緯地之才,必能成不世之功業。而今自己的膝下尚有一女,冉湘聰明伶俐,自小就像個男孩子,健康活潑,冉慕因已十分知足。
越廓錦元十六年冬天,冉湘八歲時,冉慕因嫡妻封氏去世,冉湘失去了母親庇護,父親便更加疼愛這個寶貝女兒。而以前那個愛瘋愛鬧的假小子卻突然不見了,轉而變成了一個文靜的小姑娘。
冉慕因與封氏素來恩愛,但封氏的去世,并未引起冉慕因多少傷懷。他曾經與封氏說過,神卜說冉淮有“克父害母,盡絕姊妹”的命格,后半句一次次被檢驗是真,所以他和封氏早已經做好了前半句應驗的準備。他們內心把冉湘出生以來的這些年看成是多活的了。而現在,兒子在太名山中拜師學藝,自己身邊尚有三個“女兒”陪伴,難道不該滿足了嗎?
冉慕因心中的“三個女兒”,年齡最長的是十六歲的陳曦,作為冉淮的伴侍,當初,八歲的她從太名山回來以后,冉慕因一度十分愧疚。冉淮學藝十八年,意味著陳曦要在這家中熬到二十六歲才有機會嫁給這個命定的夫婿。然而慶幸的是陳曦十分早熟懂事,封氏去世以后,這么大一個家就由她操持打理,完全不必冉慕因再費心家中俗事。
陳曦之下,便是十歲的朱依依,作為冉湘的伴侍,她的性格與封氏去世前冉湘的性格如出一轍,看似大大咧咧,實則膽大心細,照顧冉湘從不曾出現一丁點紕漏。
至于八歲的冉湘,就更加成為了冉慕因的驕傲了。封氏去世時,冉慕因十分擔心此事對冉湘打擊太大,怕她挺不過這個難關,怕“盡絕姊妹”這句讖語再度應驗。然而,冉湘雖不再似之前這般開朗外向,一個八歲的姑娘變得很少笑,可是他對父親冉慕因卻更加孝順了,也更加懂事了。若非性格與之前的鮮明對比,不會有任何人覺得此時的冉湘有什么不同。從此時起,她也更加醉心于詩詞書畫,蒔花種草,俗物再難擾心。漸漸地,左祿親王家的冷美人名聲在外,錦元十九年,也就是越廓內亂的前一年,上門向十一歲的冉湘提親的人便已經絡繹不絕。
大僉宣宗成武二十年,越廓錦元十六年,在越廓,八歲的冉湘的母親封氏去世;在大僉,九歲的寧衷的母親的生活也已經進入了最艱難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