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龍下西南
- 重生三國之種子系統
- 落花朵朵
- 3031字
- 2020-11-01 10:24:54
荀彧當然明白,眼前這這場沖突都是因為自己主導的這一場改革才最終形成的。本來他是不需要背負什么責任的,可是在這群人中卻有一個特殊的人物,董承。
他不僅是朝廷的九卿之一,更加是皇帝的老丈人,也是當朝的國舅,聲勢不可為不大。這種人的謀反雖然只是出自于他本人的想法,但是荀彧卻也要因為他而受到處罰。
在東漢,宦官之禍和這外戚之禍是同樣劇烈的。每個當場的皇帝基本上都會偏袒其中的一方,而不能夠做到真正的公正。
荀彧也不知道此時他面前的這位少年天子究竟會如何處理眼前的這件事情。
此時的劉協目光憂慮,隱隱中暗藏殺機。董承的謀反他是之前就明白的,可是當這件事情真正的擺在他的面前,他才感覺到是如此的棘手。這不只是因為所謂的軍隊叛亂,更加還有一點是這些公卿所帶有的頑固勢力,他們是否還會這么順從自己,而又會不會出現什么其他的謀反事情。
熟讀歷史的劉協明白,在漢朝這是一個通過各大家族聯合起來形成的一個貴族統治集團,而劉家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代表罷了。那袁紹袁術之所以能夠有今天的成就,多半是離不開他們祖上曾經留下來的基業(yè)。
劉協如果真的想要憑借自己的力量徹底的消滅他們是不適合的,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所要效仿的,就是在短時間內把他們的權力稍微的限制起來,隨后他就有機會通過時間的推移拿下來他們的權力。
但是這其中又涉及到了另外的一個問題,此時并不是安穩(wěn)的天下,他迫切的需要更多的軍事力量幫助他來挽留危亡的統治。所以沖突在所難免。
跪在地上的荀彧看到皇帝久久沒有出聲,他只好輕聲說道:“陛下,如今董承之亂其事情我之前沒有察覺到。這是我的過錯,還希望陛下處罰我。”
劉協聽到了荀彧的聲音,從深度的思考中回過來了神。他笑了笑說道:“荀愛卿,你沒有錯。改革是朕提出來的,自然我也會為這件事情負責。董承不遵守朝廷法度,已經是罪不容恕。如今起兵謀反,雖然他是董妃的父親,恐怕也難逃滅頂之災?!?
荀彧有些驚訝,沒有想到皇帝竟然如此果斷,他這話就是要斷絕了董家一脈,可是對方畢竟是京中的望族,如此行事會不會太魯莽了一些了。
想到這里,荀彧說道:“陛下,董氏一門也算是為漢室立下了汗馬功勞,況且又有護國出使之功,我看還是從輕發(fā)落吧。”
劉協站了起來,他走到了自己的床邊,將一把匕首交給了荀彧。那匕首破舊不堪,并沒有什么不同,而且還可能不是很鋒利。
“荀彧,你看這匕首,它雖然已經老了,刀也鈍了。可是你能夠說它已經沒有殺傷力了嗎?”
荀彧是何等的聰明人,他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他把董家比作了沒落的刀具,雖然力量小了,可是還能夠威脅到了帝王。這樣的匕首,這樣的家族,必須除掉。
“臣明白了?!避鲝萘税菡f道。
“嗯,去吧。這件事的后面就由你來親自料理,至于協商之事你和李永兩個人看著辦。”劉協沉聲說道。
“諾?!?
荀彧退了出去,既然皇帝已經先行說出來了標準,那么荀彧只需要作為一個執(zhí)行者,把這件事情體面的結束掉。
此時所謂的叛亂之人已經全部被控制了起來,其中董承和幾個首要的謀反大臣甚至連皇帝的面都沒有看到,就已經被錦衣衛(wèi)斬殺。至于剩下的一些嘍嘍都只不過是小菜一碟,根本值不得這群人大動肝火,只需要悄悄的派遣出來一小吏就能夠將他們付之一炬。
董承的謀反可以說最后是以失敗而告終。這次軍事上面的行動其實可以表示為是一場在政治上面的反對派的一次大規(guī)模的絕殺,只不過它是逆反了歷史的發(fā)展,注定會被淘汰。
至于董妃,按照皇帝的命令,最終是把她給軟禁在了皇宮里面,雖然沒有死,卻也被剝奪了政治權利,相當于已經沒有這個人了。
董承一門由于是名門望族,他們更是受到了數不清的壓迫,按照荀彧的要求,他們所有人被迫遷出了長安,去了更為艱苦的西涼地區(qū)。這對于世代公卿的董家來說,不可以不是一個噩夢般的訊號。
對一些還隱藏在暗處沒有出手的人來說,董承的失敗,無疑是一種強烈的政治訊號。他們賴以支撐的公卿家族從此失去了靈魂,只是皇權下的一個附屬之物罷了。
此時的長安到處透露出來一股陰冷的氣息,雨水從房檐上面滴滴答答的流淌下來。劉協的心就像這雨水一樣起起伏伏。如今長安里面危機四伏,反對派雖然被鎮(zhèn)壓了下去,可是他們的力量不能夠說已經消失了。這種來自無形中的壓力,給劉協的身心都弄的比較疲憊。
端坐在大殿之上,此時已經是午朝的時刻。眾大臣都已經回到了萬樂宮之中,就在此時劉協說出來了一個新的目標。他想要親臨西南,去看一看這個大漢王朝比較薄弱的地方,順便也去散散心。
群臣嘩然,司徒王允率先站了出來,他反對說道:“陛下,自古王者不可以輕動。如果您前往西南,那么朝堂中的事情我們應該怎么辦,很多的大事恐怕都要堆壓下來。所以,臣請您小心考慮?!?
王允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在之前由于皇帝的出走,確實會給朝堂帶來一些震動。他們本身其實就算是一種統治工具,真正的決定者仍然是皇帝。
劉協皺了皺眉頭說道:“諸位,朕此次下西南并不是因為要做什么封禪之事。而是為了維護我們的統治,邊疆不穩(wěn)定,我們就不能夠把全部的精力用來對付東方的諸侯們。”
劉協用一種強有力的方式征服了朝堂,很快他帶領著五萬御林軍從長安出發(fā),前往漢中,然后自祁山進入川蜀。這一條道路延綿千里,不是很好走的路。不過它并不能夠阻止此時劉協的心,他的心早就已經回到了川蜀天國。
正在劉協為下江南而準備的時候,遠在成都的太守黃權就已經聽說到了這件事情,這可把他給著急壞了。
此時的西川其實并不安穩(wěn),由于朝廷實行的改革政策,導致這個時候的川蜀地區(qū)出現了比較大的波動,很多的貴族都紛紛表示了自己的不滿。不過黃權本人的本事倒是比較強,他根本就沒有將任何的不滿演變成為叛亂。這也是他的高明之處,只不過瑕不掩瑜,在西川仍然還有不安分的種子。
這幾年威脅對他最大的就是西南邊區(qū)的少數民族苗族等一大批的武裝人員。他們居住在高山之上,根本不遵守朝廷的號令,而且他們還時不時的會掠奪漢人的土地,這就是不能夠被他所能夠容納的了。
黃權也是一個行事果敢之人,皇帝來到川蜀一定要讓他看到一個欣欣向榮的世界,這些不安分的事情必須在這幾個月里面徹底的鏟除掉才行,如此才能夠保住他的太守之位。
因此,黃權皺了皺眉頭說道:“今日召集大家來到這里議事,主要就是討論討論苗民的事情。你們有什么好的辦法,都說出來聽聽吧。”
此時川蜀的主要治理人手基本上都是劉璋留下來的班底,他們本身其實也比較的關注于川蜀地區(qū),所以劉協實行了蜀人治蜀的方針,讓這群人廣泛的施展才能,當然軍事方面一直都是劉協本身最親的人才能夠掌控,雙方形成了一種制衡,所以川蜀光復之后,并沒有出現什么亂子。
此時張松沉聲說道:“太守大人,苗民之亂由來已久。我們恐怕用不到這樣來對付它吧,況且他們居住在高山的密林里面,想要剿滅他們需要軍隊的配合才可以完成?!?
張松的這話基本上就是否定了黃權的決定,因為軍隊是不可能配合政府來剿滅苗人的,那是需要皇帝的赦令才能夠完成。所以在皇帝出使的緊要關頭,軍隊一定是被牢牢把控的點。
“也許不用軍隊也可以?!?
此時在一旁的法正沉聲說道,此時他為徐晃的軍師,只不過因為疾病暫時留在了川蜀養(yǎng)傷,他并不算是太守府的人,眼光似乎能夠更高一些。
“孝直有什么好辦法?”一旁的黃權驚喜的問道。
法正咳嗽了兩聲,隨后說道:“苗疆只不過是一塊人煙不能夠觸及的地方。想要讓漢人直接管理苗人,怕是異想天開。不過,如果讓苗民中的領袖接受官府的職位,把他們歸納到管轄范圍,也許會好的多?!?
“你的意思是,放棄漢人在苗疆的地位,把他交給苗民,然后讓他們改變在山上居住的環(huán)境,和漢人打成一片?”黃權皺了皺眉頭說道。
這想法果然大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