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兵馬直沖通道
- 重啟三國
- 仗劍行天下
- 2016字
- 2020-11-01 09:57:18
可以說就是單單把這幾十萬人能夠安安穩穩駐扎在這里不出事,就已經是張角他們能力高超了,要不是還有一些世家大族提供過來的基層軍官和士子,黃巾連最基礎的聚集在一起都做不到,讓游散黃巾自行出擊也是無奈之舉,現在黃巾的軍官數量根本不足以組織大規模的進攻,只有各個渠帥的本部精銳才有足夠的底層軍官來維持足夠打一場惡戰的組織力。
在原先的歷史中組織力低下的黃巾尚且可以憑借著自己人數的優勢來淹沒漢軍,但是在這個世界里,云氣的存在讓有組織有紀律的軍隊對上那些散兵游勇就是一面倒的屠殺。本來有組織的軍隊在相互掩護之下對那些松散的士兵就占據著優勢,更何況有了云氣的存在,云氣的加持讓他們在素質上也更加領先于普通的散兵游勇,黃巾的人數優勢被最大程度的抵消,只有經歷過最低限度訓練和戰斗的黃巾才能在大規模的戰場上發揮出作用。
張寧思索了一陣,黃巾之中幾大渠帥逐漸暴露的野心讓她想要招攬秦淮作為自己的手下,但是黃巾對于將校的缺乏使得她也明白,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將秦淮放養出來成長成能獨立掌控一軍的人物才是對黃巾戰力最大的補充。
思來想去,最終張寧還是決定給秦淮一些特殊的獎勵。
和周圍的幾名將校商議了幾句后,商議出來三套賞賜秦淮等人的方案。
第一就是給予秦淮等人戰功和物資的獎勵,根據他們這一次的功勞可以說是一步登天直接就能去兌換黃巾的溫養武器和內氣修煉功法,再兌換一些富含內氣的兇獸之肉或者天才地寶,配合著功法好生修煉一番,到最后幾乎可以說是板上釘釘的可以成為一名武將。
第二就是讓其在張寧的部下先暫時訓練一番,等到最為基礎的訓練結束之后擔任哪位將領的副手或者親衛官,等到經驗豐富戰功積累到一定程度之時,張寧手下就又多了一名威望和能力可以獨領一軍的將領。這也是張寧一系的將校們最為推崇的方案,作為黃巾他們自然是希望自己的組織可以有功必賞,但當集體與自己放在一起都有機會得利之時,他們還是希望作為自己派系首領的張寧可以吞下最大的利益,以此來增強自己派系的力量,在黃巾之中爭奪更多的資源和話語權。
第三就是給予秦淮一定的糧草補助之后給他從黃巾之中補充兵員的權力,這種權力和普通黃巾所不同的是,只要有足夠的戰功和糧草就可以在黃巾的大營直接向張寧來換取經過最低訓練的黃巾士卒。
在張寧和張氏三兄弟的手中有著大量的經過最基本訓練的黃巾士卒,但是由于將領的缺乏無法發揮出屬于人海戰術的威力,派給其他的渠帥的話,其他渠帥也不是韓信的那種資質,做得到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每個渠帥的本部精銳基本都逼近了他們的指揮極限,再給他們添加這種只經過最基本訓練的士卒根本無濟于事,甚至還會拖累本身已有的戰力。現在張角對待其他渠帥的主要幫助還是給予他們一定的黃巾力士來作為骨架,用黃巾力士的武力來鎮服底層的那些士卒,暫時來充當底層軍官的責任,幫助渠帥們來發揮自己的軍隊。對于底層軍官的職位來說,能夠充分理解命令,有戰略眼光,這些都比不上武力來的直接,更能壓服那些士兵們來聽從自己的命令。
大量的普通士卒或者是說雜兵積壓在張角手中,就算是有渠帥能夠掌握更多的士卒了,為了張寧的安全,張角也會有意識的來限制其他渠帥的實力。蛇無頭不行,有太多的頭也不行,這些渠帥在剛剛開始起義之時都是對大賢良師張角忠心耿耿,但是隨著起義的進行,豪門大戶對黃巾的幫助越來越多,義軍的隊伍里也混進來不少的豪門出身的支脈庶子,這些支脈庶子本身是沒有機會繼承家業的,但是如果能夠在此次黃巾起義之中掌握到一兩分力量,那事情就大大的不一樣了。
張角也不知道自己手下到底哪個渠帥還是忠于自己;哪些已經被豪門大戶給收買;哪些被自己的野心給壓垮,想要對自己取而代之。
對于張角來說,想要保證黃巾的隊伍能夠安安穩穩的實現自己天下耕者有其田的夢想,最靠譜的方式就是再從底層為張寧扶植起一批班底,能把軍隊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中,因此張寧得到了大量的之經受過最初級訓練的黃巾雜兵。
張寧手里現在堪當大任的只有云氣統領魏云,親衛官張明眸和本部將帥中的幾位,本部將帥和魏云是自己手中最重要的兩大戰力黃天云騎和本部精銳的戰力保證,是萬萬不能動的,想要繼續發展自己的實力還不被其他的渠帥給察覺到,就要另尋良才來組建更多的軍團才行,秦淮就是她所找到的良才之一。,只是張寧不知道眼前的這名男子能不能抓住這番機遇。
想到此處,張寧立馬示意旁邊幾位將校停下言語,然后開口對下面等候的秦淮說道:“秦淮,現在對你的賞賜有三種方案可選,不知你中意哪一種?”
“愿聞其詳。”
秦淮聽到此次賞賜自己的方案竟有三次之多,腦子里就開始盤算起來,這三種方案到底哪項適合自己,首先就先把第二項在張寧手下任職的方案給排除掉了,就算自己裝的再像,和古人之間也是有區別的,在她手下任職也沒辦法隨隨便便就掏出來超出這個時代的練兵之法和各項機械等,這無疑是吧自己作為穿越者最大的優勢給抹去了。
給予戰功和招納兵馬的便利,兩者都是對自己弱點的極大補充,在權衡了一番之后,秦淮還是決定選擇招納兵馬的權力這一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