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唇槍舌劍
- 我想當個凡人
- 文木卓
- 3228字
- 2020-11-01 10:32:57
泗水國京城的一處府前,前來參加文試的考生們或躍躍欲試,或低頭躊躇,或成竹在胸,或暗自思忖。
有些身著華服、舉止優雅,像是富家子弟;有些一襲布衣、氣度不凡,更似俊杰書種;也有富態流油,如同商家大亨;更有貧寒子弟,尋求一飛沖天。
大多見過些世面的考生眼見一位正氣凜然,神態威嚴的紫色官服老人,連忙恭敬行禮,企圖在他面前留下些好的印象。只是老人目不斜視,不怒自威,讓人望而卻步。
所以有些投機的人便關注了一下老人身后的少年,秘書郎打扮的一個少年,模樣周正,卻無氣質,不像做官之人,只是若仔細觀察,他的眼神里有淡淡的情緒。
隨著老人和少年秘書郎的進入,這座府邸外面又恢復了喧嘩,剛剛短暫的安靜就像是春雷冥冥中的鼓點,轉瞬即逝,仿佛從未出現。
大堂案臺上已經左右坐了四名官員,都是紅色蟒服。紫色官服的高旭一走進來,那些官員紛紛正襟危坐,神情肅穆,仿佛接受考核的是他們一樣。
不過也怨不得他們,畢竟高旭為官正直清廉,而且高家不握兵權,只一系當官,其他高氏子弟一律不得從政。本朝皇帝孫氏又勵精圖治,所以對高旭器重有嘉,那被彈劾及貪污落馬官員許多都又高旭經手,可謂權勢滔天。
眼前這四名官員誰家還沒點小動作了,就算真的沒有,這樣的官對他們而言威壓也是很大的。
高旭帶著李世煜走到大堂正中的案臺后,自己坐下,扭頭歉然道:“委屈你不能坐下了。”
周圍那些官員有些驚訝,紛紛側目,他們可從未見高大人對一名后生如此上心,而且好像只是個秘書郎?
李世煜微微致意示意無妨,板正的站在高旭身后,如同真正的秘書郎。
老人叫來管事官,下令準許開始進入考試。
頃刻間,剛剛還散亂的人群就規規矩矩地排著整齊的隊魚貫而入,這當然和官老爺的威壓有關,可也能側面看出那位管事官的效率。不愧能在高旭手下做官,沒幾斤幾兩還真不能混下去。
那位管事官恭敬行禮,緩緩退下,行至拐角,在所有人都沒注意的情況下,深深看了一眼高旭的身后。
泗水國文武大比文試第二關的現場,一位秘書郎在炎炎夏日冷不丁打了個寒戰。
待到第一批考生進入大堂,坐在最右側的朱色官服官員站起身來,一板一眼的念起了規則。
“恭喜各位考生,順利通過了第一關的考核。那么來到第二關,就是你們能否在陛下面前展示的最后一關了,希望各位能帶給我們驚喜。
第一關考詩賦功底,既然能在這里遇見各位,想來都是學富五車之人。既然此次大選是為選官,第二關便考思辨能力。
第二關規則,考生自選陣營,進行命題舌戰,最終你們百人會有十人晉級。”
言簡意賅,大堂內的考生聽完后,有些神色坦然,有些倒吸涼氣,有些思考對策,而有些甚至已經開始兩腿戰戰。
隨即在高旭宣布了大比開始后,剛剛那名朱服官員耷拉著眼皮,從厚厚一沓紙中抽取一張,高聲念出上面的內容。
“國家繁茂,社稷穩定,自然而然形成社會分層。而廟堂之上,自然大多名門望族,而底層之人卻幾無發達途徑。
所以問題就是,這種制度,合理嗎?
各位考生請放心回答,本次考試內容不會外泄,只要不涉及誣陷、誹謗 ,可以無所忌言。
覺得合理,站在左側,不合理自然就是右側了”
當下考生之間有些許因為驚訝的喧嘩,這樣的命題,可是對傳承無數年的制度一大挑戰和質疑,看來泗水國這次,是動真格的了。
各個考生各自權衡利弊,自覺分為兩撥,反倒是合理那邊平民居多,不合理則是貴族人數占優。這讓李世煜很驚訝,不禁嘗試從后面觀察高旭的表情,可惜高旭的坐姿一絲不茍,很難看到五官。
“制度是否合理,當然要從制度的使用結果來看。幽壑王朝存在以來,制度就已然存在,歷經千代萬代,即便歷經昌盛與衰敗,甚至經過換‘姓’,可究其根本,‘人治’格局并沒有改變,人族統治蒸蒸日上,平民百姓的生活也在逐漸改善。那么,我們只能說這種制度可能不是最好的,但一定不錯,它是合理的。”
合理那邊,一位青衫儒生侃侃而談,一舉一動透漏出他的自信,儒雅的聲音又表現得不張狂。和他相同陣營的人微微點頭,一邊卻苦思冥想說辭,以免落了下風。
李世煜點點頭,覺得說的在理。
高旭腦海中立刻搜尋此人的信息,好像是京城歐陽家的大公子。歐陽家愛利用家族權勢幫助后輩謀取官職,只是此人堅決不受,而且不參加科舉,聽說前不久還去蘇玕那里求學,只是不知道蘇玕收了他沒有。
不合理一邊立刻有一名樵夫打扮之人反唇相譏:“照閣下這番言論,在平民百姓生活逐漸改善的過程中,那些凍死餓死的社會底層就是進化的犧牲品嗎,為什么餓死的不是心性不如卻因為祖輩發達的紈绔子弟呢?”
李世煜轉念一想,這樵夫說的也挺好,且聽下文如何。
那歐陽公子微微一笑,顯然早已想好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只是不待出口,自己陣營便有一名衣著普通的平民開口:“皇上的統治自然是對的咯,難道讓皇帝餓死嗎,那天庭要降下雷霆劈死咱們的喲。”
歐陽公子俊秀的面龐上閃過一絲無奈,悻悻地閉上了嘴,有些奇怪這等見識之人是為了迎合身處高位之人、還是像自己一樣為了成為高位之人去謀求下層之人的利益而讀書。
李世煜差點笑出聲,趕快憋住,想看那位氣度不凡的公子如何應對。
高旭其實知道一些深層的東西。很多平民百姓,雖然同樣渴望考取功名,但大多不愿意去。說白了點就是,文化程度越低的人,性子上越“懶”,越安于現狀,不愿掙脫桎梏。這是任何朝代,任何制度,任何統治者都無法改變的事情。很多時候這種人群會用“還行”、“挺好的”,這些東西掩飾自己對更舒適、更簡單的生活的向往。
而國家、社稷出現些問題,這類人群喜歡怨天尤人,指手畫腳,沾沾自喜、洋洋得意。說著一些評價時政,自以為聰明的話。
而這些人容易扎堆,如果某些不明身份的人散播謠言,并且說的有板有眼,他們便會信以為真,并成為茶余飯后的談資,從而達到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果。使某些謠言,成為那些人心中“不能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秘密”。
所以怎么辦?
讓他們看看。
真的以為這次大比只是為了選拔人才?近些年來泗水國國力衰退,各方勢力均盯上了這塊香餑餑,一些團體、宗教的出現讓廟堂之上變得更加微妙。有識之士加上力圖改革的皇帝一同制定了此次大比的細節。包括給各地官府人數指標,各階層分組花名冊,暗箱操作使每層考核通過的各階層人數大致相當。
于是便有上面那位平民的存在。
讓他親自在眾人面前發表自己的看法,他自己就會發現自己的幼稚,不求他有什么改變,只是不要被有心人給利用就是。
人稱榆漁先生的山間隱士——也就是那位樵夫不緊不慢地回答道:“皇上當然不必餓死,更不會餓死。但是問題是,社會本可以進步的更快,更多的百姓也不必餓死。而且,閣下回避了我的問題,為什么餓死的是平民百姓,而非王侯將相,而非貴族子弟?即便他們可能做盡齷齪,豺狼之心?”
那平民面紅耳赤,憋著話,卻無言以對。
歐陽公子不慌不忙,接過話茬:“因為社會不公平。榆漁先生之言,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我們都得承認。但不公平不代表不合理。因為沒有絕對的公平,但有相對的合理。是的,的確有許多人凍死餓死,但凍死餓死的人在減少,因為統治階層在想各種各樣的辦法改革,進步。
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作為統治階層,會希望自己的子民過得不好嗎?百姓吃飽穿暖,才不會鬧事,國家才會長治久安。
各位再仔細想想,朝廷下達的旨令哪一條不是為了黎明百姓的生活過得更好?只是在層層傳達的過程中,被利用,被誤解,被尋求漏洞。所以好的措施,推行不下來,推行下來了,又變味了。
統治階層確實在為百姓不被餓死而努力,因為找不到更好的辦法,所以很抱歉,真的會有百姓餓死。確實,這很不公平,餓死凍死的,都是黎明百姓。但是,這的確也合理。
我們沒辦法決定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選擇自己的未來。所以各位站在了這里,不是嗎?”
李世煜深以為然,好像看到了魯居胥,蔡和蔡佳,甚至小胖的影子?
如果自己以后能成為這樣的人….應該也挺不錯的。
就連身為主考的高旭,都微微點頭,顯露出欣賞之意。
…..
東霖國一處偏僻的書塾,一位儒生打扮的中年人坐在椅子上,打發走自己唯一一個弟子,一手油膩膩的抓著一個雞腿在啃,另一只手拿著一幅畫卷在看。
上百人對峙舌戰,中間坐著五名官員。
他的眼神里只有一位公子、一名樵夫,紫服官員,年輕秘書郎,還有角落里一個模糊的身影。